3月31日消息 今天,第三屆中國國際云計算技術和應用展覽會在北京召開。在“沃在承載、云創未來”推介會上,中國聯通全面推出沃云政務云及行業云解決方案及產品,包括電子政務云、教育云、醫療云、金融云、環保云、旅游云六大類產品,并與客戶舉行了簽約儀式。中國聯通副總經理姜正新和國家網信辦、部分地方政府、部分省市發改委、經信委、環保廳、旅游局等政企客戶代表出席本次推介會。
夯實云服務能力
據姜正新介紹,中國聯通在云計算、大數據等領域戰略布局、創新突破、規模發展,已被IDC評測為成為國內公有云服務的前三甲,擁有客戶信賴的服務品質和得天獨厚的業務優勢。
“首先,中國聯通具有更全面更均衡的“移動寬帶+固定寬帶”網絡優勢。大容量、高品質、實時交互的網絡是云服務發展的重要基礎。其次,中國聯通擁有龐大均衡的客戶群體、線上線下一體化的營銷渠道。中國聯通擁有全面覆蓋固移網絡的語音數據用戶近5億,形成覆蓋全國31省、深達鄉鎮的線上線下營銷推廣能力。第三,中國聯通擁有數十年政企信息化建設服務經驗。中國聯通實施覆蓋集團客戶、個人客戶、家庭客戶的全業務經營戰略,深刻理解行業客戶信息化訴求,具備云計算商業化運營與服務創新的最佳切入點。”姜正新說。
中國聯通將云計算業務定位于基礎的、重要的、戰略的新興業務,并為此打造了專業化隊伍,堅持自主研發,截止到目前打造了大規模、分布式、綠色的新一代云數據中心。在全國300多個省級數據中心基礎上,中國聯通已在全國規劃建設了廊坊、呼和浩特、哈爾濱、鄭州、無錫等十大云數據中心。“數據中心全部建成后,總機架數將超過25萬架,總帶寬將超過30T,具備三百萬臺服務器的承載能力。”姜正新說。
中國聯通還建設了擁有國內最大云資源池的公有平臺。沃云平臺已經迭代研發成為3.0版本,平臺功能年內將超過百項,正在部署7大核心區域、31個省會節點的資源池,年底平臺資源將超過20萬核vCPU,60PB存儲。開放了沃云平臺的API接口與SaaS層內容與應用服務,支持集成與被集成,形成開放應用的強大服務能力。
中國聯通基于SDN建立了云數據中心網絡。在數據中心之間和數據中心內部建立SDN智能網絡,形成全網虛擬存儲、彈性調度、安全防護的云計算資源網絡,能夠在任何地域提供一致的客戶體驗與感知。“沃云已取得工信部可信云認證,具備運營商網絡品質保障。沃云的安全性、穩定性、可靠性和定制化服務能力獲得廣大客戶的高度認可。”
六方面差異化沃云戰略
姜正新同時還表示中國聯通正進一步加快云計算戰略實施步伐,發揮云計算對產業生態培養、降低全社會運營成本的重要作用。就中國聯通推出的沃云政企服務,姜正新表示將通過六個方面來形成差異化。
一是繼續加大云數據中心的統籌規劃、科學布局與建設實施,全面建設數據中心間的互聯網絡,采用綠色節能、定制化、模塊化等技術提高數據中心效能。二是繼續提升云計算自主創新能力,完善統籌全國布局、設立國際節點的沃云公有云平臺,堅持自主研發、持續迭代,繼續推動國產化軟硬件的實施部署。三是聚焦電子政務云、教育云、醫療云、金融云、環保云、旅游云等政府與行業云工程,采用私有云/混合云的架構模式,提供“網絡+平臺+產品+應用”的全方位云服務。
四是加強大數據開發。中國聯通將結合自身全體量客戶、大流量等自身優勢能力,采用云服務平臺,在交通物流、公共安全、教育科研、惠民工程、電子商務等領域安全提供大數據服務。五是打造安全保障的差異化優勢。中國聯通將繼續深度研究安全架構、技術與服務,在網絡、業務、數據、應用等多方面實施安全策略,確保沃云成為客戶最信賴最放心的選擇。
“六是開放共贏,共建云計算產業新生態。中國聯通將致力于打造交融創新、開放共贏的云計算商業環境,與廣大集成商、軟件開放商、內容服務商等精誠合作,倡導建立云計算應用產業聯盟,共同推進云計算在各個領域的深化發展。”姜正新說。
聯通沃云·電子政務云
中國聯通云數據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浩宇在介紹沃云時指出,中國聯通以政務公共平臺的頂層設計為指引,涵蓋基礎網絡、云平臺、行政辦公軟件等整體解決方案,適用于政務辦公、平安城市、資源監控、警務云、應急指揮、智能社區、智能交通等應用場景。“目前,中國聯通打造的住建部住房信息云平臺、海事局云平臺、四川省政府信訪云平臺、內蒙古電子政務云、河南信訪云、貴州電子口岸云平臺等成功案例得到良好的應用。”
談及沃云.電子政務云的特點,李浩宇稱其具有四個獨特的優勢:“其一是由中國聯通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云計算平臺。其二是全國統一管理,具有多地多中心災備能力。其三是安全的電子政務云平臺。中國聯通確保云平臺在需求、架構、安全、研發、測試、版本管理等各階段成果的安全性。其四是可信的電子政務云平臺。沃云基礎平臺在2014年通過工信部的評測獲得可信云認證。”
“沃在承載,云創未來。中國聯通將與產業鏈各方共同努力、精誠協作,廣泛聚合內容與應用,致力于為政府與行業企業提供運營創新服務,共創智慧美好的信息生活。”姜正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