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大科技巨頭最近似乎相當默契地和稅收問題杠上了。
微軟剛對跨國避稅事件做出澄清,英國政府又準備以“谷歌稅”(Google Tax)的名義對眾多科技企業下手。
近日英國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George Osborne)宣布了一項新的稅務策略,要求在其境內的大型跨國公司繳納25%的“谷歌稅”,以此規避這些公司的漏稅行為。
而雖然這項稅收被稱為“谷歌稅”,但卻將對整個科技行業有著普遍的影響,畢竟如今包括蘋果、亞馬遜等諸多科技品牌都在利用“將利潤轉移到低稅率地區的納稅漏洞”實現避稅。
英國欲開征“谷歌稅”
“谷歌稅”并不是一個新詞。
2010年,法國文化部出臺報告稱,法國應該向互聯網公司征收廣告收入稅以補貼本國的文化產業。這項稅被形象地稱為“谷歌稅”。
當時多家法國媒體公司向法國政府投訴說,谷歌通過他們的產品獲取利潤,卻沒有支付任何費用,法國政府隨后委托一個專家小組實施調查。
這一次,“動怒”的英國政府希望將處于爭議中的“谷歌稅”落地。
據《金融時報》報道,英國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宣布,未來5年計劃針對跨國公司征收逾10億英鎊的“轉移利潤稅”以打擊“全球一些利用復雜結構避稅的大型企業(包括科技企業)”。
但英國政府這一次的“重手”被眾多科技業人士解讀為粗暴。
按照英國財政部辦公室發表的聲明:“如果一家公司在英國進行大量的商業活動,卻通過操縱國際稅收規則將其國內營收轉移至別國,企圖逃避企業稅收的話,那么這家公司將被征收其營收的25%作為合法繳稅。”
而這背后,英國政府有著自己的苦衷,一些科技企業在英國繳納的稅額之低已經引起公憤。相關文件顯示,從2006年到2011年,谷歌在英國獲得了180億美元的廣告收入,但是谷歌在英國的納稅總額,僅為160萬美元。而Facebook 2013年的收入近5000萬英鎊,但是僅交了18.5萬英鎊的稅。
事實上,除了英國,歐盟的其他成員也在向跨國公司施壓。
而蘋果的避稅方式曾經被不少公司奉為圭臬。
有統計數據顯示,成功將電子產品銷售到世界各地的蘋果公司在愛爾蘭的員工只占其全球員工總數的4%,但去年那里創造了蘋果公司總收入的2/3(65%)。
而相中愛爾蘭的原因之一是作為歐盟國家,愛爾蘭與歐盟其他成員國之間的交易,免繳所得稅。與此同時,愛爾蘭的企業所得稅非常低,只有12.5%,遠低于美國和其他歐盟國家。
據統計,2011年,“蘋果國際銷售”為220億美元的銷售額僅支付了1000萬美元的所得稅,稅率僅為0.05%。
此外,為了盡可能地少繳所得稅,蘋果要把大部分營收以成本最低廉的方式轉移到開曼群島、百慕大、英屬維爾京群島之類的“避稅天堂”。
有報道稱,成功利用“雙層愛爾蘭夾荷蘭三明治”,蘋果公司逃避了大量的稅款,僅2011年和2012年兩年間,至少避稅125億美元。
互聯網時代的稅款
不可否認的是,互聯網的發展正不斷地削弱地域距離,向跨國公司征稅的難題在于如何判斷公司的經濟活動,特別是對谷歌、亞馬遜這樣的跨國科技公司。
最常見的問題是,在中國通過谷歌的在線廣告購買商品,或是在蘋果的iTunes上購買產品,這部分的收入是否應該計入中國的稅收征收范圍?
事實上,早在2010年就有媒體報道過,谷歌幾乎照抄蘋果的“雙層愛爾蘭夾荷蘭三明治”模式,將營收轉移到避稅天堂。另外,微軟、雅虎、亞馬遜、戴爾、Facebook等國際知名公司都通過類似的方式避稅。
而這背后,是舊有稅收體制在互聯網時代的準備不足。
作為這次英國“谷歌稅”的主導者,奧斯本也曾坦言,目前該征稅計劃還有一些重要的問題尚待解決,包括如何貫徹實施和解釋等。
除了實際操作中如何界定的問題,英國這次的“單邊行動”是否符合國際稅收政策也留有疑問。
不過,各國的共識是一些跨國企業,特別是使用復雜的避稅措施的科技公司,應受到更加嚴格的審查。
有消息稱,愛爾蘭將堵住所謂的“雙愛爾蘭”稅務漏洞,該漏洞使得美國高科技公司,包括蘋果、Facebook和谷歌在內,可以逃避數十億美元的稅賦。
按照愛爾蘭官方的表述,將在2015年關閉此漏洞,并在2020年完全消除這一漏洞。而澳大利亞也加入了“鎮壓”跨國避稅企業的陣營,近日其聯邦政府針對跨國企業頒布了新的稅收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