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同樣是忠實執行,庫克和鮑爾默的時代背景完全不同。
其實,用“帝國”來形容一個大企業,有很多地方是類似的,比如關于它的機構組織形式。總體上來說,企業是“集權主義”的,因為民主制度在效率上很有欠缺,而企業特別注重效率以至于到了效率就是生命的地步,故而企業里很難展開什么真正意義上的民主制。在一個企業的重大決策上,有時候甚至是“極權”的:就聽一個人的。
中國歷史上的帝國,有過兩次驚心動魄的“二世而亡”的事件,一起是秦二世,一起是隋煬帝。秦隋兩個帝國都是在亂世中崛起且盛極一時,但只傳到第二代就立刻滅亡(嚴格意義上,秦二世和隋煬帝后面還有,但通常都認為帝國毀滅在他們的手里)。而它們之后,無論是強漢還是盛唐,都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驕傲。看來,二世而亡,殷鑒不遠,后來者著實吸取了不少教訓。
漢唐兩個帝國的后續其實是不太一樣的。漢帝國的二代是守成之主(漢惠帝),然后傳文景,基本上秉持黃老的“無為而治”,直至漢武帝,才開始正式開疆辟土,以有為替無為。也就是說,漢帝國最輝煌的時刻,漢武帝本人,和漢朝創始人漢高祖距離很遠。而唐帝國,則完全出現了一個變亂:玄武門之變。唐太宗至少不是他老爸死死認定的繼承人。
說完了歷史,我們回過頭來看企業。以科技業中相當有名的兩個公司為例,一為微軟,一為蘋果。兩個公司的二代,都是創始人欽定的繼承者,與創始人之間,關系密切。
互聯網中“迷失”的微軟
鮑爾默在輿論上是貶大于褒的人物,主要的原因在于所謂“失去的十年”,微軟在移動領域中缺少亮點,無論是軟件還是硬件。但從財務數字上看,鮑爾默在任期間,年營收增長四倍,年利潤增長十倍。這個銷售出身的精力充沛的微軟掌門人,將PC上的微軟的實力發揮得淋漓盡致。如果不是該死的移動互聯網,鮑爾默一定屬于可以功成身退的人物。在傳統意義上,一家剛剛創建了一個全新市場(微軟和英特爾的聯盟一手打造出了個人微機市場)在早期就碰到了另外一個全新市場并不多見。鮑爾默有點倒霉。
不過,微軟的困頓,其實從桌面互聯網時代就開始了。雖然比爾蓋茨早在1995年就出版了《未來之路》,但微軟面對互聯網,是有些落后于潮流的。后來依靠頗具爭議的windows捆綁IE,總算是趕上了互聯網大勢,但它售賣產品的商業模式,其實和互聯網格格不入:互聯網是一樁基于免費的生意。
鮑爾默以銷售見長,他最大的功績在于包括操作系統在內的軟件銷售。銷售的實質是一種雙方交易模式,而互聯網的免費模式則是三方:用戶(免費)、客戶(收費)、公司自己。在微軟多年發展的歷程上,windows以及office的銷售團隊立下了汗馬功勞。鮑爾默很難去改變這種路徑,事實上,他自己都很難改變自己。
到了移動互聯網,連操作系統都是免費的了,銷售力見長的微軟,再一次遇到了危機。如果說桌面互聯網時代,根本的操作系統還是需要售賣的話,那么移動互聯網時代,windows這個操作系統就被拋棄了。這個問題很嚴重,因為微軟再也不可能通過在系統上捆綁一個什么核心軟件來打翻身仗了。
本來微軟可以通過改造windows系統來適應移動設備風起云涌的大趨勢,但windows是為桌面而生,也為桌面而困。早期的windows mobile完全不能適應移動設備的要求,而后來的windows phone系統依然顯得不夠“移動”。
事實上,它多年的盟友intel也遇到了麻煩。這家芯片公司壟斷了PC和 筆記本,但在移動設備上,卻碰到了以前手下敗將ARM的猛烈進攻。ARM是一個輸出芯片解決方案的公司,很多芯片制造商都在使用這個架構,比如大名鼎鼎的高通。ARM的架構可能性能上不如intel,但它對電力消耗更少,而移動設備,電力續航能力是核心中的核心。在PC端,intel拿下了8成的市場,而在移動端,ARM架構的芯片則反過來拿下了8成的市場。硬件盟友的失利,也使得微軟競爭力不足,以至于最終數十年的wintel聯盟已經搖搖欲墜。
一家以操作系統崛起的科技公司,最終敗于操作系統。
庫克真的帶動蘋果到了一個新高點?
庫克至少到目前為止,應該說是毀譽參半。批評他的人認為,這個搞供應鏈出身的人完全在吃喬布斯的老本,在喬布斯身后,并沒有像喬布斯那樣,拿出從iPod到iPhone到iPad這樣連續的讓世界驚艷的產品:他一個都沒拿出來。他倒是拿出了新玩意兒:Apple Watch,但至今不知道是否能“改變手表業”。贊賞他的人則更多的從財務數字說話,最新一期財報顯示,蘋果公司實現凈利潤達85億美元,同比增長12.71%;當季營業收入421億美元,同比增長幅度達到12.2%。而公司股價今年以來已經累計上漲超過24%。
到目前為止,庫克依然忠實地執行著喬布斯路線:軟硬合體。硬件上,長年浸淫于供應鏈的庫克,自然得心應手。軟件上,喬布斯那種凱恩斯主義風格(嚴格管理),仍然是蘋果的本質。喬布斯過世數年,這些核心特點,被庫克完美地繼承下來。
不過,似乎所有人都忽略了一點:蘋果公司的業績依然主要靠iPhone,宛如微軟的一路增長,主要靠的還是比爾蓋茨打下的視窗基石。庫克比鮑爾默幸運得多,至少在可見的未來里,好像不太會出現繼桌面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之后的所謂第三種互聯網。
從內在角度而言,庫克和鮑爾默是差不多的。但他們面臨的外部環境截然不同。08年比爾蓋茨正式退休,由鮑爾默接替。后者正好遇到了移動互聯網的前夜。09年6月,蘋果發布了iPhone3GS這個已趨成熟的移動設備,引爆了整個移動互聯網。鮑爾默這個二代,無法改變體量已經非常大的微軟,其實并不奇怪。
而庫克,在11年喬布斯過世后執掌蘋果,并沒有碰到外部環境的巨大變遷。他忠實執行喬布斯路線,繼續深化蘋果在移動市場上的地位,恰好符合了正在蒸蒸日上的移動互聯網。同樣是忠實執行,庫克和鮑爾默的時代背景完全不同。
要求庫克做一個全新的顛覆式產品,其實并沒有太大的必要。他的那種保守符合時代需要,只是,蘋果就再也不是一個讓人驚艷的公司,雖然有點可惜,但這是符合商業規律的。
選擇二代與二代的宿命
與帝國創始人挑選接班人所不同的是,企業創始人的接班人有兩種選擇:要么就是自己的直系后代(這被稱為家族企業),要么就是創始人極其欣賞的功臣。微軟和蘋果都不是第一種,那么,在所謂欣賞的功臣(或當年一起的創業小伙伴)身上就會出現一個現象:這位功臣很難是野心勃勃的主。鮑爾默和庫克都有這樣的特點,他們工作努力,精力充沛,但并不算那種有極強想象力的野心。他們能將創始人奠基的事業推到一個登峰造極的高度,但他們卻很難去另辟一個全新的市場。如果他們有這種野心以及能力,或許,他們早就離開微軟/蘋果,去打造自己的事業了。故而,無論是微軟,還是蘋果,想要出現一個石破驚天的二代,幾乎是不可能的。
外聘行不行?理論上講,也不太可能。創始人還在的時候,商業組織通常發展得很不錯,而且遍地都是一起打下江山的功臣元老,內部提拔出來的都不一定能夠服眾,更何況從外部空降一個CEO。在這個意義上,企業和帝國還是有些不同。企業創始人之后的領袖,缺少帝國那種血緣合法性,二代領袖的權威,基本上屬于馬克斯韋伯筆下的“官僚階層的權威”,很難有說一不二的權力。庫克上臺后的第一場蘋果大會,蘋果諸個山頭的大佬們,輪番上場講演,完全不是喬布斯時代老喬一人講到底的態勢,就是一個明證。喬布斯不需要和別人妥協什么,但庫克需要。
今天的高科技企業,包括谷歌、臉譜等等在內的一時風頭無兩的企業,遲早都會碰到這樣的問題,而這類問題,是它們的前輩們很難碰到的。借助金融投資和互聯網高科技的力量,一個企業有可能在創始人階段,就已經做到了“巔峰”的地步,創始人的繼承者,一來沒有血緣權威,二來沒有魅力權威,無可避免地,將滑落到官僚權威上。而這條道路,通常是不斷強化創始人留下的基業,而很難去開拓一個全新的市場。因為后者,實在需要那種在企業內部君臨天下的強力領導態勢。又因為金融投資和互聯網高科技的力量,使得競爭者有可能會迅速開拓出一個全新的市場,將它們擠壓出去。微軟已經遇到了這個問題,蘋果會不會?不能說沒有這個可能。
二代,一般意義上是守成的主,既要強化前輩打下來的江山,又要發現新的機會,并做小規模的投入和卡位。為什么不能大規模進入呢?這涉及到企業內部政治問題。功臣元老們都會有自己的既得利益地盤,新業務很有可能對他們產生沖擊而遭到他們的各種對抗。在我看來,企業內部也需要一個較為漫長的“杯酒釋兵權”的過程,而二代,本身就是功臣中的一員,這種事情做起來,并不好弄。
企業不是歷史上的帝國,橫跨數百年的企業不是沒有,但到底是非常少的少數,大型企業更是很難做到這點。有統計表明,最近四十年來一直能處在TOP10的高科技企業其實只有一家:IBM,大部分的當年的巨頭企業,迅速沒落,那是極其常見的事。也許這已經成為了規律,而打破規律,總是需要一些變態因素和因緣巧合。企業二代能碰到這種因素和機緣,天然就概率不高,也許,三代四代,有可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