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說:美國我又來了,這次要融更多的錢。
這是馬云在阿里巴巴美國路演時的講話。言語間,馬云透露出一種勝利者的驕傲。這有點像《中國合伙人》中的成冬青為孟曉駿的復仇記。
9月8日,阿里巴巴首站路演盛況空前,數百家對沖基金、共同基金和其他機構投資者濟濟一堂。“華爾道夫酒店排隊拐了18個彎,據說有上千人來看小馬哥,電梯等了40分鐘。”
為什么老美這么看好阿里巴巴?顯然他們都不會錯失一個分享中國互聯網巨頭“IPO盛宴”的機會。
但作為國人,作為中國股民,只能眼巴巴看著大洋彼岸的熱鬧場景(除了少部分人),看著國際股民大快朵頤。
阿里巴巴美國上市帶給我們的思考很多:
首先是為什么國內A股容不下阿里?中國資本市場的監管層一直宣稱,要讓股民一起分享中國經濟高速成長的紅利。但結果呢?中石油上市,40元跌到7元,套死一大批,坑爹。而真正具有成長性的互聯網企業被排除在外,這些企業只能借道海外上市,將良好的上市資源拱手讓與他人。
二是,誰才是中國經濟的代言人?是央企嗎?表面看是,目前規模前10大企業全是央企。但他們具有國際競爭力嗎?央企的效率遠遠不及民營企業。
為什么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被譽為給美國經濟注入了強心針。除了提振美國資本市場之外,重要的是,其代表著美國希望將國際上的優秀公司盡可能納入到自己經濟版圖的戰略生效。
目前而言,中央高層認同了民營經濟的創造力,但沒有將其上升到提升國家競爭力的層面。未來能在全球引領產業潮流的恰恰是富有創造力的民營企業。
第三個思考是,阿里這個造富機器為什么只能給海外機構送錢了?盡管后來中投、國開行、中信都有參與阿里的投資機構,但和早先的軟銀、雅虎相比,則是小巫見大巫。后者憑借此舉已賺得盆滿缽滿。
這觸及到國內的投融資體系需要改革,包括國家產業政策、投資政策以及財稅政策等等。
第四個是對于資本市場是制度重要還是優秀公司重要?這次與阿里失之交臂的除了A股還有港交所。(估計港交所腸子悔青)。
對于交易所而言,興旺與否關鍵在于上市公司,優秀的上市資源能給交易所帶來源源不斷的生命活力,相反傳統的上市企業到處都是。
為國內的上交所、深交所感到惋惜。
第五個思考是阿里上市給國內的創業帶來極大的信心。
互聯網創業創新已經深入人心,當前基于移動互聯網的業務模式層出不窮,大家都在尋找、創造下一個阿里巴巴。這一點從李克強總理今天在達沃斯會議上的發言看出。“1—8月,新登記注冊市場主體800多萬戶,其中3—8月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后新登記注冊企業同比增長61%,出現了所謂井噴式增長,帶動了千萬人以上的就業。”
希望下一個阿里巴巴就是你!希望到時候你可以直接在A股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