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 CEO羅睿蘭:云計算將成為IBM的一個機遇
近年來,IT巨頭IBM經歷了一段困難時期,其營業收入增長乏力,股價也持續低迷,這讓首席執行官羅睿蘭倍感壓力。不過,2014年,IBM似乎已經看到了擺脫困境的轉機,羅睿蘭甚至認為,IBM即將迎來新一輪增長。
羅睿蘭似乎非常相信拋售部分盈利能力的業務,是挽救IBM頹勢的一大法寶。這幾年來,僅中國聯想公司就收購了IBM個人電腦業務與低端服務器業務,這對IBM來說,就是甩掉了沉重的負擔,此外,IBM在新領域也投入了巨資,尤其重點發展大數據和云計算。
羅瑞蘭認為,云計算將成為IBM的一個機遇,“我們將在未來10年使公司轉型,這不是一年就能完成的任務,尤其是對于像IBM這種規模的公司”。
羅睿蘭面臨的問題與IBM前幾任掌門相似:如何以比舊業務衰退更快的速度向新業務轉型。過去數年,PC、互聯網、印度服務公司似乎對IBM構成致命威脅。每次IBM都能隨機應變,通過在新領域投資再造公司。羅睿蘭說,“我對公司發展方向以及我們的進展很滿意。我們在進步,只是需要保持一定的速度。”
羅睿蘭認為IBM的部分問題——例如中國業務滑坡和芯片業務虧損是暫時的或可以修復的。硬件業務在IBM營收中的占比不足15%,但硬件業務下滑對IBM影響非常大。
IBM的一個解決方案是剝離盈利能力低的業務。1月份,IBM宣布將工業標準服務器業務部門以2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42億元)的價格出售給聯想。
羅睿蘭給逾40萬員工發出的信息是:快速擁抱而非抵制未來。分析師指出,IBM云計算策略“突變”就是一個例子。
分析師指出,在理解云計算業務重要性方面,IBM慢半拍。云計算是對IBM最突出的威脅,因為它能取代該公司相當大一部分向企業銷售硬件、軟件和服務的業務。
分析師表示,IBM的SmartCloud服務是主流供應商對新技術的典型反應,被認為是IBM現有產品線的擴展而非取代者。
去年6月份IBM以2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3億元)收購了一家快速增長的云計算公司SoftLayer Technologies,標志著IBM啟動了全新的戰略。自此,“云DNA”在IBM生根開花。IBM 1月份公布了一項投資云計算數據中心的計劃,今年底在15個國家建成40個云計算數據中心。IBM 2月份宣布計劃投資1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2億元),開發云計算軟件開發工具,吸引外部開發者。這一計劃被稱作BlueMix。
市場研究公司IDC首席分析師弗蘭克·吉恩斯(Frank Gens)說,“IBM已經對云計算投資,有開展云計算業務的緊迫性。”
IBM在云計算市場上有大量競爭對手,其中包括亞馬遜、微軟、谷歌和Salesforce。分析師指出,作為最大的企業數據中心技術供應商,如果企業由傳統技術轉投競爭對手的云計算服務,IBM將成為最大輸家。
分析師指出,在所謂的公共云計算服務領域,亞馬遜Web Services顯然是領頭羊。公共云計算服務是最有增長前景和開發者最感興趣的云計算服務。
去年IBM云計算業務增長69%至4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71億元),大多數營收來自“專有”云。采用“專有”云計算技術的企業,利用自己的數據中心向員工提供云計算服務。
盡管面臨新的競爭威脅,IBM仍然有強大的優勢。與1990年代中期不同的是,目前IBM盈利能力很高,去年凈利潤為16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17億元),其中相當大一部分來自企業和政府部門。羅睿蘭說,“沒有IBM的技術,飛機不能飛,火車不能跑,銀行不能正常營業。”
從某種程度上來看,IBM增長乏力是“自找的”。自2000年以來,IBM所出售業務每年的營收為16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86億元),其中包括PC和硬盤業務。自羅睿蘭2012年入主IBM以來,IBM剝離的業務每年營收為20億美元。將工業標準服務器出售給聯想的交易完成后,這一數字將達到6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70億元)。
IBM利潤增長快于營收。羅睿蘭說,“我們不想空轉,因此實現營收增長并非我們的最高目標。”
IBM最大的單筆投資是云計算,數年前就開始投資云計算市場了。在出任IBM首席執行官前,羅睿蘭在制定IBM的云計算策略方面起到了關鍵作用。自2005年以來,IBM對數據分析業務投資了24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479億元),其中包括斥資17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48億元)收購30家公司。2013年,數據分析業務給IBM帶來了近160億美元營收。
如果未來IBM硬件、軟件和服務業務營收滑坡,它計劃通過幫助客戶利用龐大的數據資源獲取更多營收。
Watson是數據驅動的人工智能技術的“巔峰之作”。IBM在推動Watson項目由應用科學轉為商業應用。IBM 1月份宣布將投資10億美元成立獨立的Watson業務部門,資助創業公司在Watson平臺上開發應用。Watson是羅睿蘭的又一項長期賭注,將以云計算服務的形式提供給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