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集團(英文縮寫CNPC)是根據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于1998年7月組建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業集團,主要業務包括油氣業務、石油工程技術服務、石油工程建設、石油裝備制造、金融服務、新能源開發等。2011年,中國石油在美國《石油情報周刊》世界50家大石油公司綜合排名中位居第2位,在《財富》雜志全球500家大公司排名中位居第6位。中國石油在世界上取得的成績是挺讓人振奮的,但客觀來說,企業大但并沒有更好的效益,人均生產力非常低,因為中石油有150多萬員工,平均到每個員工身上的生產率是與國際大石油公司有著較大差距的,這也是未來整個中國石油集團考慮解決的問題。因此在保證國家能源戰略的前提下,如何提高生產率呢?核心重點就是靠信息化來實現。
中國石油是一家集油氣勘探開發、煉油化工、油品銷售、油氣儲運、石油貿易、工程技術服務和石油裝備制造于一體的綜合性能源公司。信息化的服務對象可以用多而雜來形容,其中包括勘探與生產方面有24萬口油氣水井;煉油與化工方面有1119套煉化裝置;銷售方面有1.8萬座加油站;天然氣與管道方面5萬公里油氣長輸管線;海外勘探開發方面涉及31個國家81個海外項目;工程技術方面有5100支工程技術服務隊伍;工程建設方面有73個重大工程建設項目;裝備制造方面有180個裝備產品。
對于一般的企業來說往往只需要面對一個應用領域,但中石油需要面對從研發、生產制造、銷售等等,大家能想到的領域幾乎都涉及到,因此信息化的需求非常復雜。中國石油的思路是:堅持總體規劃,建設統一平臺。確定了“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設計、統一投資、統一建設、統一管理”的六統一原則。并最終實現了從獨立分散建設向集中統一建設的跨越式轉變,信息化整體水平一直走在中央企業前列。信息化在優化資源配置、強化過程管控、支持管理創新、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和勞動生產率等方面的支撐作用越來越顯著。2010年10月,張德江副總理做出重要批示:“中石油作為特大型國有企業,規模大、產業鏈條長、下屬企業多、市場環境復雜,經過十年的不懈努力,信息化建設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成績來之不易,值得充分肯定”。這個評價體現了國家領導人對中石油集團公司的重視和關愛,是對我們工作的巨大鼓舞。
2011年8月召開的中國石油集團公司信息化工作會議上了解到,經過“十一五”的快速發展,累計建成51個集中統一的信息系統平臺,其中41個信息系統全面建成應用。將生產經營管理按統一的流程和標準搬到網上運行,替代分散系統1758個。實現的一些大集中系統用戶規模大、共享范圍廣、總體擁有成本低、技術架構先進、應用功能強大,有效支持各項業務,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我們知道,中石油的標桿企業是國際上最大的能源公司,有標桿也就知道差距了,其中信息化建設和應用的深度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從想到到做到,必定要經歷一個非常困難甚至是痛苦的過程,但是這也是中國石油朝向一流的國際化大能源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在所有的信息系統中,中國石油的ERP系統主要以SAP等通用套件為基礎的,這也是和國際領先的能源公司對比后做出的選擇。每一套如勘探與生產、煉油與化工等都是單獨的ERP系統。目前,ERP系統已按計劃在132家企事業單位全面上線運行。作為集團公司信息化建設的核心,ERP系統覆蓋業務范圍之廣、涉及企業和用戶數量之多、系統集中度之高,都開創了國內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先河。其中舉幾個數字:參與系統建設有近17萬人,調研訪談6萬多人,培訓93萬人天,梳理業務流程近6000個,優化確定3000多個,整理各類數據約1.2億條。
已實現全面建成應用的加油站管理系統是對終端的服務,這也是跟老百姓接觸最多的一個信息終端系統。該系統在1萬6千多座加油站實施,成為全球油品零售業規模最大的集中式信息系統平臺,實現了油品、非油品和卡業務的集中統一管理。在系統建設過程中,優化固化314個業務流程,統一256種加油機和10種液位儀的通訊協議,改造加油機、液位儀近9萬臺,培訓用戶約20萬人次。發行昆侖加油卡1500萬張,實現了“一卡在手,全國加油”。
除了ERP系統,最大的系統還有生產運行管理系統,中石油是上下游一體化的企業,所以還需要針對各生產運行業務建設獨立的管理系統,如勘探與生產技術數據管理系統,實現了勘探開發一體化數據管理和項目協同研究,管理了物探、測井等專業292TB的技術及研究成果數據,累計為470個勘探開發研究項目提供數據服務,縮短數據準備時間70%以上。油氣水井生產數據管理系統,管理了24.8萬口油氣水井的全生命周期生產數據,實現了井、站、庫生產信息一體化管理,成為從采油隊到總部各級生產管理人員的日常工作平臺,油氣生產數據發布及時、準確,提高了油氣水井運行管理水平。另外還有煉油與化工運行系統、管道生產管理系統、工程技術生產運行管理系統、車輛衛星定位系統、電子商務網站、礦區服務系統等等。各生產運行業務系統建設穩步推進,支持了中石油的整體項目生產數據的完整、有序化管理,便利了生產經營決策。
在辦公系統方面用戶累計超過70萬個,其中,電子公文系統年收發文件397萬份;合同管理系統年簽訂合同30多萬份;財務網上報銷系統年處理單據212萬筆。電子郵件系統年收發6000多萬封;總部利用視頻會議系統五年來召開會議1059次,參會人員近44萬仁慈,大幅提高工作部署效率,節省了上億元費用;信息門戶系統年加載信息文檔234萬篇,連續兩年被國資委評為央企網站績效第一名;還有HSE系統、應急平臺、檔案管理系統都有效支持了集團公司的規范化和現代化管理。
信息技術基礎設施方面也持續完善,建成了12個國內區域網絡中心和5個海外區域網絡中心,連接各企事業單位和主要分支機構,形成了統一管理、分級維護、覆蓋國內、連接海外的計算機網絡體系,廣域網總帶寬超過2萬兆,互聯網出口帶寬達到8千兆。建成2個國內衛星系統主站,接入了810座衛星小站。按照集團、區域、地區公司三級架構推進數據中心建設。位于勘探院的集團級數據中心建成投用,昌平、吉林數據中心建設按計劃推進,區域數據中心改造穩步實施。
數據可以說明中石油集中統一信息系統的規模:銷售ERP系統管理8600萬噸/年的成品油銷售業務,年處理3450萬張單據;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將150多萬員工納入系統管理,規模全球最大;健康安全環保系統是全球用戶最多、功能最全、實施范圍最廣的HSE系統。
面對非常復雜的運用環境,中石油下一步的重點是減少與國際化的差距,保證生產系統的正常運行,基礎設施安全通暢、節能高效、大幅提升企業資源優化配置水平和勞動生產率。因此公司“十二五”信息化工作的重點是深化。全面推進系統集成和業務應用,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和安全體系,持續加強系統運行維護和投入保障,著力提升信息技術共享服務能力,實現信息化從集中建設向集成應用的新跨越。建設只是起點,如何用得更好,保持系統生命周期的深度應用,才是信息化建設的核心所在。
“大數據”的挑戰和云計算應用思路
中國石油最初是由眾多的石油單位組成,信息化經歷了從分散到集中,再到復雜系統的過程,實現了對全產業鏈上各種應用的系統支撐,可以想象,中石油要面對的數據是十分巨大的,從以前的歷史系統轉移到新系統,再到集中化管理,期間都有大量數據的遷移和準備,因此中石油一直都伴隨著“大數據”的挑戰。從前面的介紹可以比較清楚地了解到。
在云計算發展上,不同于面向公眾的信息系統,中石油對云計算使用過程并沒有貿然行事,而是經過了嚴密組織的深層次調研,幾年時間里逐漸實現從理念提出到應用實施的過程。2011年中石油吹響了云計算號角,在集團公司信息化工作會議上,集團公司董事長蔣潔敏提出:“十二五”期間全面建成具有災難互備、云計算服務等功能的集團公司級綠色數據中心,初步搭建起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兩地三中心’架構,保證集中統一信息系統的高效運行“。在中石油公司從上到下,各信息系統建設、營維護單位,都在圍繞這個目的而努力。
考慮到中石油生產系統要求都非常高,中石油在云計算的應用上采取了一系列行動舉措,首先集團統一組織云計算相關的研究工作,確定不同的選題,落實承擔單位;其次各單位積極引進云計算相關的人才,加強隊伍建設。以中油瑞飛為例,到目前為止,已經建立起上百人的云計算相關的人才隊伍;同時積極進行云計算相關的項目實驗試點,加大云計算的研究開發力度;最后加強與云計算領先企業的合作與交流,如EMC等都是我們的合作伙伴,更多借鑒業界先進的技術進行工作,借助外腦,實現快速落地。
與大數據和云計算最密切相關的一個概念就是”數據中心“。在”十一五“期間中國石油信息技術總體規劃中,提出了綠色數據中心建設的要求。中國石油數據中心的總體架構分三個層次,首先是集團級數據中心,即兩地三中心:北京總部數據中心、北京主數據中心、異地災備數據中心,其中一個已經運行了,另外兩個正在建設中。其次是區域級數據中心,包括大慶、吉林、遼河、新疆、蘭州、西安、西南、華中、華東、華南和北京11個區域數據中心。還有以銷售為主的地區公司級數據中心,包括各地區公司機房和企業聯合機房。中國石油的數據中心是一個十分龐大的體系,通過石油專網,把所有企業都連起來,集團數據中心與下面兩層進行協作和溝通,共同完成對生產、研究、制造等等業務的支撐。
正在建設中的中國石油數據中心(昌平)將是中國石油集團級數據中心的主生產中心。分三期建設,其中一期、二期建筑工程同時完成,建設1棟數據機房樓、1棟能源中心樓、1棟綜合辦公樓,建筑面積約55532平方米;機柜及配套設備一期2500個機柜,二期1968個機柜。其功能主要定位為支撐中國石油遍布全世界的業務運營,提供異地災備服務。其目標是建設成為”國際先進、國內一流“的高可用、高可靠、靈活應變的新一代綠色數據中心;為工作人員創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提供充分展現中國石油現代化管理水平的窗口。
綠色數據中心的建設理念是:綠色、可持續發展、全生命周期管理。因此結合數據中心技術的發展和國內外相關行業的最佳實踐,考慮數據中心生命周期,利用先進的理念和技術對數據中心進行建設,如云計算等,采用模塊化設計、熱力分析模型設計、冷熱通道設計有效降低能耗,節省數據中心的運營成本,最大限度延長數據中心的生命周期。對于數據中心來說最大的問題是耗電,昌平數據中心就采用燃氣發電、冷熱電三聯供、市政電網作為備用和補充電源的能源供應方案,有效解決電力的耗用問題,目前在國內是首例,此舉也為市政節電作出了貢獻。
總體來說,昌平數據中心引進先進的國際設計標準和理念,借鑒先進的高密度機房設計方法,實現以較高的性能價格比構建,達到投入比最大化,各功能系統采用標準化、模塊化設計,具有良好的擴展性和靈活性。在建設過程中我們堅持保證生產系統穩定運行,有步驟地開展對新技術的應用。對大數據的挑戰和云計算的應用等,都以謹慎前行的原則。雖然研究課題是前瞻性的,但對任何實際的運營單位都應遵循慎行、先試點后運行的原則。
中石油東方地球物理公司(BGP)和中油瑞飛簡介
東方地球物理公司是中國石油下屬單位,專門負責勘探領域,目前在國際勘探領域是公認陸上勘探第一名,也是高性能計算的領軍企業,擁有亞洲最大的資料處理中心,2010年高性能計算CPU達到1.5萬個,浮點運算能力達到320萬億次/秒。長期以來,積累了大量的信息化建設經驗。
北京中油瑞飛信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油瑞飛“)是中國石油東方地球物理公司在信息技術中心基礎上組建的全資子公司,注冊資本4000萬元,北京市高新技術企業,雙軟認證企業,擁有一支2150多人的專業化IT服務團隊。秉承”真情合作,激情創新“的核心理念,致力于為客戶提供一體化的解決方案和一站式服務。中油瑞飛已成為中國石油內部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信息技術支持單位,是中國石油集團公司的5個信息技術專家中心,14個信息技術支持中心,海外信息技術中心。同時財務金融服務中心、數據中心也先后在中油瑞飛公司成立運行。
公司現有軟件服務、ERP咨詢、油田應用、海外業務、財務金融、系統集成六大業務板塊。業務范圍實現從規劃、咨詢、實施、運維一體化模式。在集團公司”十二五“信息技術總體規劃的7大類76個項目中,參與和承擔了31個項目。國內業務分布以北京為中心,覆蓋到東北、西北、西南、西部等中國石油下屬的50多家單位和國資委下屬的多家大型企業。海外業務以海外信息技術中心為依托,市場覆蓋到中東、中亞、非洲的2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包括微軟、SAP、IBM、DELL、HP等國際知名合作伙伴。
公司ERP咨詢服務具有嚴格的服務管理,豐富的石油行業項目經驗,具備全方位的交付能力,深刻理解能源行業產業鏈的發展,發揮IT一體化服務能力,并成為SAP戰略合作伙伴。提供中國石油ERP咨詢與實施,油氣田企業SAP解決方案,構建保證大型信息系統業務連續性的系統架構。其中中國石油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已成為全球最大的人力資源管理系統,也是國資委信息系統項目建設的標桿。
在油田應用方面實現勘探開發協同研究平臺,實現數據/信息互通互連、資源共享、流程優化、高效協作。勘探與生產數據管理系統實現面向勘探開發綜合研究,在14家油田推廣實施,建立勘探開發統一數據模型、集成的數據平臺和應用平臺,提高業務規范與決策的科學性。
軟件服務方面,提供基于SOA架構ePlanet平臺,支持信息化建設中數據、應用和展現層面的集成與整合;工程技術生產運行管理系統實現了對物探、鉆井、錄井、測井、井下作業五個專業的生產運行管理。數字油田綜合應用平臺利用對現有信息化成果進行全面集成、整合、提升實現綜合展示。
系統集成領域提供智能建筑系統解決方案、通訊自動化系統、安全防范自動化系統、多媒體會議系統、計算機機房系統、M-Platform一卡通綜合平臺解決方案。金融、財務領域提供銀行核心業務系統、商業智能、供應鏈分析等方面的解決方案。
通過產品、技術以及專業服務人員的不斷積累,中油瑞飛已具備獨立為大型油氣田企業提供整套系統解決方案的能力,在工業自動化領域通過RTU/PLC、儀器儀表、SCADA軟件、工程服務提供完備的工控產品解決方案,如油氣生產物聯網設備,油氣控制中心及數據庫,井場SCADA系統等,實現遠程運行管理,工藝優化、自動控制,保障生產平穩運行。
目前,中油瑞飛正在向建設成為國際一流的IT服務總承包商的目標大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