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的話】
本文作者毫不掩飾自己對OpenStack的熱愛,也尖銳地指出了現階段企業落地OpenStack所面臨的課題。從傳統IT向開源云架構轉型的道路上,持續運維、選擇合作伙伴,還有留住人才的任務都非常艱巨。
這些疑難同樣擺在OpenStack云服務商面前。從云服務的供應端分析,在這一市場中,尤其是中國市場中,不斷進化中的托管云模式有望化解這些OpenStack實際部署與運維的痛點,讓企業的開源云實踐之路更加順暢和高效。
下文編譯自computerworld.com網站,作者為Daniel Chow。
這似乎是無法避免的:所有的企業和機構都正在考慮采納開源云架構OpenStack。實際上,根據Linux.com在2014年于芝加哥召開的CloudOpen大會上進行的調查顯示,OpenStack目前已經成為了最受歡迎的開源云項目,其次是Docker和KVM。OpenStack基金會目前的支持機構達到500多家,代碼貢獻者超過3000名。
我認為,許多對部署開源OpenStack感興趣的機構目前還沒有進入到部署它的最佳狀態,并且在評估OpenStack期間,他們也沒有采用正確的KPI(關鍵績效指標)。我相信,部署OpenStack將有可能進一步節約資金,增強計算能力。需要說明的是,雖然我是OpenStack的忠實粉絲,但是部署的成功實際上取決于企業與提供商的關系、企業技術人員的水平和能力。
維護、支持和其他TCO因素是關鍵
在評估期間,一個經常被忽略的關鍵指標是,保持開源OpenStack平臺高效運行所需的維護與開發支持力量。它們的變化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環境的規模大小,市場研究機構451 Research在近期的報告中嘗試著搞清這一問題。報告開頭段落中的數字表明,由OpenStack發行版驅動的私有云每虛擬機小時的成本約為0.08美元,而運行交鑰匙式的私有云在成本上也不會相差太多,大約為0.10美元。兩者均較公有云每應用小時平均1.70美元(或者AWS保留定制實例等價格為每應用小時0.80美元)便宜不少。雖然這些數字中并沒有包括聘用精通OpenStack工程師的成本,但是20%的即時ROI(投資回報率)不應該被忽略。
在這一流程中,關鍵決策者通常重點考慮的是,即時投資回報率與生產力、宕機或升級成本等長期、且難以量化的總體擁有成本之間的關系。決策者在整體分析中應該考慮的KPI指標包括:
開發者生產力。開發者不必為IaaS資源填寫IS/IT申請表的每個小時都是寶貴的,他們可以把這些時間用于業務創新之中。
編碼。根據部署的類型,另一個需要考慮的是與老舊環境相比,開發者的頻率、速度、失敗率和應用數量,或者是一個月中重新編碼的頻率、速度、失敗率和應用數量。
可用性。開發者和其他技術人員是所有IT平臺的出色終端用戶,另一個關鍵指標可能是平臺的總體滿意度——它們到底有多大用處?
租戶。有多少應用、業務單位或研究部門被托管在同一個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平臺中?
信息/數據輸出。用于洞察與分析的信息與交付的速度是什么?例如在研究環境中,與老舊系統相比,它們對基因組序列的數量分析是否更快、更高效?
不被“鎖定”的真實含義
對于那些希望能夠保持真正提供商自治權的用戶來說,開源OpenStack是一個衡量IaaS部署的標準。由于目前還沒有明確的文件來闡述如何大規模部署它們,以及維護它們和升級平臺,因此企業通常會與一家服務商合作處理這些任務。不過,這種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OpenStack的“開放”意圖與優勢。
OpenStack的這些特色,無論是來自Tier 1系統提供商還是一站式服務提供商,都有著不同的封裝和定制,這削弱了OpenStack的部署與維護的開放性。另一個負面影響是,這樣會帶來了一定程度的廠商鎖定。一旦我們將這些重要的任務外包給了一站式服務提供商,那么我們就失去了開源所倡導的選擇權和自治權。
另外,將數據從專利的OpenStack平臺遷移到開源版本上也并非一件易事。版本之間的轉換可能需要長時間停機,并要求開發者或數據庫團隊彼此密切合作,才能快速而安全地遷移這些托管應用。
如果用戶無法創建自己的解決方案,那么這樣的情況將無法避免。作為一名用戶,一旦選擇了外包模式,那么就意味著我們需要在未來三至五年內向服務商支付維護費用。這一選擇雖屬無奈之舉,但是也不應該是草率的決定。
看不見的人才成本
精通OpenStack技術的人才是非常昂貴的。由于市場規律和對這類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因此對于企業來說可能很難長期留住他們。例如,如果我們想從一家Tier 1或是一站式服務提供商那里選擇一個特色功能,那么專業人才需要精通這些特殊的版本,而我們選擇的提供商可能已經招聘到了行業中最為優秀的專業人才。
最終,我們的公司員工將會獲得一定程度的管理權,這將讓他們變得更具價值,同時他們也極有可能會在一站式服務提供商那里尋求新的職業機會,或是到一站式服務提供商的競爭對手那里尋找機會。這些提供商通常都會開出比企業IT更高的報酬,并且給予他們更多的智力挑戰,而這些是保留住這些頂尖人才的兩個關鍵性舉措。
Storage Switzerland聯合創始人兼行業分析師George Crump說:“許多大型的知名公司都在不斷地問我們,他們是否應該轉向OpenStack。在我回答他們之前,我會考察他們的員工能力。雖然在這些公司的員工中很少有人已經熟悉OpenStack,但是這些公司的員工通常都有能力接受培訓。很明顯,他們需要大量已經掌握了OpenStack技能的員工,或是更為開放的交鑰匙式解決方案,才能流暢地將OpenStack作為服務使用,讓它們實現無縫連接。”
Forrester Research的分析師Lauren Nelson在2015年5月公布的一份報告中支持了這一觀點。Nelson說:“由于市場對有培訓經歷的OpenStack工程師需求量很大,因此一旦企業培訓出這些人才,他們會發現自己難以留住他們。對于企業來說,讓他們感到氣餒的是,沒有一個廠商發行版和/或服務能夠加速這一進程。”
451 Research的高級分析師、《云價格指數》報告的作者Owen Rogers近期在接受Diginomica網站采訪時指出,“找到一名OpenStack工程師非常困難,且是一項非常燒錢的任務,而這又正在影響著企業現階段的云采購決策。商業解決方案、OpenStack發行版和托管服務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弱點。其中的重要因素是功能、企業的準備情況,以及擁有精通OpenStack技能的人才。除了總體擁有成本外,買方還應該從長遠的戰略角度出發全面衡量所有的這些因素,為自己的需求選擇最佳方案。”
寫在最后
毫無疑問,我是OpenStack的忠實粉絲。一旦計算出了投資回報率和總體擁有成本,我認為與選擇COTS(即商品化的產品和技術)軟件相比,部署OpenStack可能成本更低且風險更小。而維護與今后修改所產生的影響,尋找、培養和保留必不可少的IT人才,還有如何選擇適合的服務商,都已經變成了關鍵性的長遠選項。選擇一旦做出就難以改變。在做出選擇時,您應該考慮以下三個關鍵因素:
1. 服務商對OpenStack的承諾(他們需要長期投身于OpenStack)。
2. 服務商了解用戶特殊的業務與IT需求的能力和意愿,這將會影響到架構建議、部署費效比、未來的升級和路線圖等。
3. 服務商向用戶內部團隊快捷高效地補充專業技能的能力,這是一種向用戶交付服務的延伸。
開源的OpenStack最終能夠提供許多優勢,包括增強開發者面向業務成長的生產力和創新能力,創建一個能夠跟上開發者發展與革新意愿的技術環境。如果再加上因在硬件和虛擬層引入競爭機制所帶來的資金節約,部署OpenStack幾乎可以毫無懸念地將我們的業務引向一個積極的方向。這一切也揭示了OpenStack比專利解決方案更好、且成本更低的原因。
最后還是那句話,要想充分獲得OpenStack的優勢,請睜大您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