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想象嗎?有一天,“用戶只需要640K的內存就足夠了。”這句話是比爾蓋茨在1989年說的。
李開復打了一個形象的比喻:銀行。最早人們只是把錢放在枕頭底下,后來有了錢莊,兌現起來比較麻煩。現在發展到銀行,可以到任何一個網點取錢。
“云”就像互聯網世界的銀行,用戶所需要的硬件軟件都存在“云”銀行里,要用的時候方便地取出來即可。
“云計算”帶來的就是這樣一種變革——由谷歌、IBM這樣的專業網絡公司來搭建計算機存儲、運算中心,用戶通過一根網線借助瀏覽器就可以很方便的進行訪問。
“云計算”的力量在這個小小應用中便露鋒芒。
云計算的運用遠不止這么簡單。
華為公司上海研究所,幾千人辦公均通過云平臺實現。
《紐約時報》租用亞馬遜的云計算中心,短短24小時就把創刊后的1100萬篇文章從TIF格式轉換為PDF格式,耗資僅僅240美元。
谷歌研發的無人駕駛智能汽車,每一輛都已經安全行駛22.5萬公里無事故,這正是物聯網技術與云計算相互支撐的最佳案例。目前,谷歌正在積極推動無人駕駛汽車在美國內華達州合法上路。無人駕駛將不再是個遙遠的夢。
未來,各種機器人的操控也都將通過云計算實現。
“由于極高的性價比和規模效應,提供云平臺的領先企業都取得了很好的效益,如亞馬遜、谷歌、Salesforce等。目前谷歌的云計算中心擁有200多萬臺計算機,微軟擁有超過50萬臺。全球有300多萬家企業在租用谷歌的云平臺辦公。我認為,未來幾年內,全球大多數企業的業務都將轉移到云平臺上辦公。”專家解讀道。
國內已經掀起一股“云計算”熱,出于信息安全考慮,國內必將出現少數、大規模的云平臺出現。“競爭期間,重復建設、損耗浪費在所難免。”
且讓我們拭目以待中國云平臺巨頭的橫空出世。
云計算的運用就存在我們身邊。
例如手機的語音識別功能。
以前,要讓手機聽懂人說話,是一件很難的事。而利用安卓系統,手機通過網絡把你的聲音迅速上傳到谷歌的云計算中心——在那里有大量的語音數據和文字信息,可以迅速計算出聲音匹配、意思通順的文字,然后再通過網絡發還給你。
這讓識別的準確率大大提高,甚至能準確識別像“芙蓉姐姐”、“犀利哥”這樣的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