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在概念上并沒有一個完全統一的定義,但是“云計算”綠色節能、靈活快速、按需擴展的服務方式早已深入人心,并成為近幾年最熱門的IT話題。
對于企業來說,IT系統是為了支撐業務發展而存在的,在當今瞬息萬變的業務環境中,企業IT系統通常必須快速調整以促進業務發展。云計算的實施可以支持IT系統更快速地應對業務的變化與發展,并根據新的業務需求快速實施新的業務流程。
在架構方面,云計算把底層的計算資源集中,搭建成一個基礎設備資源池,并以一種靈活的多租戶方式提供給用戶,在縮短部署周期的同時大大提升系統的利用率和成本效益。作為上層應用的支撐,資源池往往是云服務運行的保證和基礎,也將直接影響到云計算服務的質量,可以說,企業要部署云計算,選擇合適云計算平臺架構來構建資源池無疑是關鍵的第一步。
此外,云計算基礎架構的實施也不是一個簡單的軟硬件集成項目,而是企業IT戰略和交付方式的改變,因此在實施云計算之前,對云計算平臺進行謹慎評估,進行整體的規劃將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避免走彎路,進而充分享受到云計算帶來的好處。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云計算市場還處于發展的初期,大量的企業都沒有足夠的經驗和方法來自行構建云計算。作為一個新興的市場,企業究竟該如何確立云計算整體戰略,并選擇云計算架構?IDC最新調研報告《中國云計算基礎架構建設指南》正試圖解開這一系列疑惑,這一項最新報告主要基于針對中國云計算實施用戶的調研,并結合了國外先進經驗,旨在分析中國企業對云計算的需求,為建設云計算平臺提供參考建議。
云計算基礎架構市場逐年激增
IDC指出,在用戶需求的推動下,中國云計算市場在過去幾年中有了大幅發展,尤其是對云計算基礎架構的投資更是發展迅速,國內大中型企業對于建設云計算基礎架構的興趣越來越大。過去幾年中,各企業數據中心已經越來越多的采用虛擬化技術和自動化管理軟件,并逐步向云計算基礎架構過渡。
通過對中國云計算市場的研究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用戶建設私有云計算基礎架構的投資已經達到2.86億美元,同比增長42.0%。同時,IDC預計,中國私有云計算基礎架構市場還將保持高速發展,到2016年,其規模將超過10億美元。同時,公共云計算運營商在基礎架構方面的投資也將在5年內由3.20億美元增長到8.57億美元,中國云計算基礎架構市場的總體規模將在2016年超過20億美元。從以上的數據來看,不管是私有云還是公有云,未來一年中國基礎架構市場都將迎來快速膨脹的趨勢。
中國云計算基礎架構市場預測
云計算平臺架構設計原則
毫無疑問,構建云計算的起步便是著手建設云計算基礎架構,明確建設云計算基礎架構平臺應用需求后,在云計算建設的整個過程中,都需要采用特定的技術進行支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則來設計硬件平臺,使其真正達到彈性、靈活和高可靠性的目標。
首先,由于云計算平臺往往會運行不只一個甚至不只一類應用,因此選擇適用的設備是非常必要的。例如在運行基于互聯網或者小型增值應用時,通常采用開放的x86服務器架構會具有較好的適用性,但是如果需要運行某些復雜應用,如數據庫、在線聯機處理應用時,對穩定性和安全性的要求往往較高,這種情況下采用Unix服務器是更適用的選擇。遵循這一原則,將幫助云計算平臺實現計算能力和計算資源的優化。從存儲產品的角度來看,對于復雜的應用來說,選擇基于光纖的SAN存儲方式是一種很好的選擇,但是對于相對比較獨立、復雜程度不高的應用來說,SCSI會具有更強的適用性。因此,適用性對于搭建一個成功的云計算平臺來說是首要的原則。
其次,開放性是云計算平臺區別于傳統數據中心的一個重要特征,即為其對于應用的開放性。比如,在云計算平臺運行中,可能會陸續有不同類型應用、服務接入,盡管在接口類型等方面有具體的標準來規范,但是采用相對主流、開放的硬件架構、操作系統,對于新增應用的無縫接入是尤為必要的。
在兼容性方面,應從硬件系統和業務系統兩個方面來考慮。硬件系統的兼容性表現在服務器接口、芯片種類、存儲接口和架構等各個方面。例如,由于云計算通常都會采用虛擬化技術來實現動態的管理,并提高服務器和存儲利用率,但是CPU對于虛擬化技術的支持是有差別的,這時,就需要選擇對于主流虛擬化軟件兼容性較好的服務器和CPU來支持虛擬化的部署。同樣,在網絡設備中,如果要實現虛擬機跨網段的自由遷移,也需要路由器能夠對這一功能具有很好的支持和兼容性。同時云計算平臺應兼容既有的業務系統,在系統遷移中對原有系統不需要進行大的改動,實現平滑遷移,從而保證關鍵業務的連續性和系統遷移成本。
空間日益稀缺成為數據中心面臨的普遍困境,在選擇云計算平臺的硬件時,也需要考慮環境和空間的布置。傳統的服務器,需要占用大量的機架、空間,消耗大量的電纜和輔助材料。另外,空間的占用也會帶來管理的困難,增加維護成本。為了營造一個高效的云計算平臺,需要在硬件搭建時就考慮提高部署的密度,采用高密度計算系統就是一個不錯的解決方案。
綠色是數據中心永恒的話題,對于云計算平臺來說,實現綠色IT也是一個重要的構建原則。不佳的平臺將會消耗更多的服務器、存儲、網絡設備,從而增加提供冷卻的空調數量,消耗大量的電能。其實這些電能消耗對于云計算平臺來說,是完全可以通過優化設計來避免的。除了選擇能耗較低的硬件產品外,在供電系統、風道、出風方式、硬件格局、運營管理等方面,也需要進行合理規劃和管理。
綜上,隨著大規模云計算數據中心的快速發展,后期擴容以及維護的難度與日激增,在設計云計算平臺架構之初,充分考慮適用、開放、兼容、高密度、綠色特性已經成為共識。
云計算平臺架構的選擇
作為一個整體化系統,云計算硬件平臺必然將涉及服務器(包括x86架構服務器和Unix服務器)、外置存儲設備、網絡設備、安全產品等。這時,企業已積累了多種工作負載與應用程序,包括企業核心的關鍵應用和大量的邊緣應用,包括計算與IO密集型的數據庫類業務和大量的協作類業務。這種復雜的業務使企業的IT環境成為了一個混合環境,小型機、x86服務器、高中低端類型的設備都擔負著不同的工作。
在云計算環境中,其底層硬件也不可能清一色的為小型機或者x86體系架構,根據應用負載來選擇合適的硬件平臺不僅能增加IT基礎架構的靈活性,還能有效降低成本。而且,企業在選擇云計算架構時,更希望未來的平臺能夠和現有的基礎架構相兼容,并能從現有的架構上平滑過渡,縮短實施周期的同時保護企業投資。
對整體架構和硬件平臺的選擇是和企業自身情況以及平臺上運行的工作負載息息相關的。就目前云計算構建的實例來看,中國的企業往往帶有很強的行業屬性,在互聯網行業,因為具備一定的技術實力、IT資產生命周期短、核心業務對實時性和可靠性、安全性(RAS)等要求不高等特點,互聯網行業的云計算平臺多選擇分布式x86架構。
在大型企業的云計算平臺構建中,國內金融、電信等行業在近年來的IT系統整合普遍采用集中式的IT架構,此外,銀行對核心業務系統對可靠性的要求高達99.9999%,就需要大型主機平臺的支撐。實際上,x86服務器、Unix服務器以及大型機都可以成為云計算平臺的基礎設備。
綜上,在具體實現方式和技術選型上并沒有某一種方式或者某一種技術平臺是最好的。對于用戶來講,能夠滿足自己的需求、適合自己的業務特點的云計算架構就是最好的,成熟的云計算平臺應是一個開放的、異構的、支持各種不同業務特征的支撐平臺。
小結
可以預見,在建設云計算平臺時,企業遇到的情況必然是非常復雜的,因為不同企業的IT環境以及應用模式千差萬別,不管是完全采購全新的平臺設備,還是對原有系統進行整合,都必須以應用為出發點,只有這樣才能將廣泛存在的異構環境整合為一個完整、靈活的平臺,并實現對資源池的統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