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交匯的關鍵點上,此次規劃覆蓋的時間更長,視野更加深遠、廣闊。其中,創新驅動的重要性被提到了新的高度。規劃綱要草案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
數字中國建設被提到新高度,云計算是重點產業之一
令人關注的是,規劃綱要草案將“加快數字發展 建設數字中國”作為獨立篇章,彰顯了推進網絡強國建設的決心。并提出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工業互聯網、區塊鏈等數字經濟重點產業,以及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智能制造等十大數字應用場景。
具體到云計算產業,規劃綱要草案指出,“加快云操作系統迭代升級,推動超大規模分布式存儲、彈性計算、數據虛擬隔離等技術創新,提高云安全水平。以混合云為重點培育行業解決方案、系統集成、運維管理等云服務產業”。這充分體現了國際前沿的最新脈動,也為中國云計算產業指明了發展方向。
云計算是打造中國數字經濟新優勢的重要產業。通過充分發揮云計算海量數據、人工智能和豐富應用場景等優勢,能夠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壯大經濟發展新引擎。
云計算迎來黃金十年,國內云服務商誰將勝出?
相比美國,中國云計算起步較晚,目前處于快速增長階段。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披露的數據顯示,2017-2019年期間,我國云計算行業的市場規模增速均在30%以上,呈高速增長態勢,并預計2023年市場規模將接近4000億元。而全球云計算市場規模,打造2023年有望超過3500億美元。《云計算發展白皮書(2020年)》表示,云計算仍將迎來下一個黃金十年,進入普惠發展期。
國際市場研究機構IDC發布的《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2020第三季度)跟蹤》報告顯示,阿里云、騰訊云、華為云、天翼云和AWS 在IaaS+PaaS市場總體占據76.3%的市場份額。金山云、浪潮云、UCloud、移動云等在同期表現出了強勁的增長。此外,紫光云、中國電科云、中國電子云等生力軍紛紛加入政企云計算市場。再加上原有私有云建設市場上的新華三、浪潮、曙光、VMware以及大批開源軟件服務商等,中國云計算市場稱得上百花齊放,也意味著競爭將更加激烈。下個十年、十五年,誰將更能享受發展紅利,最終脫穎而出呢?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有人領跑有人掉隊
“BAT”御三家曾被認為是中國最適合做云計算的公司,但由于戰略布局方面的原因。傳統的三大互聯網企業巨頭,在云計算發展上腳步并不一致。
早在2008年,馬云在阿里B2B高管會上第一次提出搞云計算,阿里有了起跑優勢。2009年春天,阿里的工程師們寫出了阿里云計算操作系統的第一行代碼。而且阿里在戰略持續上也足夠堅定,阿里云業務在集團的地位不斷提升。
在攻占市場的策略上,阿里云除了技術方面的投入,還有“致敬”亞馬遜AWS,那就是降價策略。據《財經》雜志報道,自2014年起,阿里云每年至少降價10次,年降幅達30%,每次降價都促使其他云服務商被迫跟進。2016年10月,阿里云下調核心云產品價格,最高降幅達50%。
由于價格戰,阿里云虧損了好久。直到2020年第四季度,阿里云才“翻身”——這也是阿里云歷史首次季度盈利。
再看騰訊和百度,直到2016年,才開始重視云計算市場。2016年7月,馬化騰出席騰訊“云+未來”峰會,并明確表示,“互聯網+基礎設施的第一要素,就是云”。當時掌舵騰訊云的湯道生表示,云業務是騰訊必須拿下的陣地。
不過,騰訊的最大挑戰是企業骨子里是To C的基因,其to B能力飽受質疑。2018年,9月30日,騰訊正式宣布調整組織架構,加強to B能力,新成立了“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如今,如何更好服務政企,依然是騰訊需要更好解決的問題。
百度則更為躊躇。2016年7月,百度公布云計算戰略。李彥宏承認過去一直在旁觀云計算,總覺得這個市場太簡單,只要做好搜索就行,他轉而又說“百度從一開始就是一家做云的公司”。如今,百度智能云的操盤手更換了好幾茬,戰略發布會也開了好多次,但依然只能勉強算行業第二梯隊。百度智能云的優勢在于AI公有云方面。IDC數據顯示,2020年H1,百度智能云仍然處于AI公有云服務市場份額第一的位置。
此外,本土互聯網大廠中,如美團、京東、字節跳動、網易,也曾傳出布局云業務的消息,結果雷聲大、雨點小,有的“云”甚至在風口中飄散。
在互聯網背景的云服務商之外,也有眾多軟件服務商、電信運營商、IDC服務商等企業進入中國云計算市場。中國電信天翼云,依靠先天的人脈與資源優勢,在政務云賽道領跑。金山云則在一站式網絡化辦公云服務方面具有較大優勢。也許,它們能發現機遇,在行業上云的大勢中找到“彎道超車”的機會。
華為云增速第一,有望撼動阿里地位
特別值得重點關注的是,華為云。數據顯示,2020年Q3華為云市場份額穩居第三,TOP廠商增速最快。截至目前,華為云已上線220+云服務,210+解決方案,攜手伙伴已在全球23個地理區域運營45個可用區。華為云已發展19000+合作伙伴, 匯聚160萬開發者,云市場上架應用4000+個。
嚴格來說,華為涉足云計算比阿里還要早,2007年,華為開始研究云計算的虛擬化。不過,這只是技術層面的研究,而非商業化。2015年華為高調宣布云戰略。
2017年,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當年的華為生態大會宣告了云業務的成立。這次是以“Cloud BU(云業務單元)”的身份出現,很快從此前的二級部門升級為一級部門,級別僅低于華為三大事業部。
據財新網報道,2017年華為云收入增速高達700%,阿里云當年云收入增速為101%。而后,華為云繼續在“快車道”飛馳。2019年,華為云的業績增長超過三倍。
更為重要的是,2020年初,華為將“Cloud&AI產品與服務BU”提升成“Cloud&AI BG”,成為華為第四大事業部。目前,華為云在中國公有云市場位列第三,前邊是阿里云和騰訊云,有著“望二爭一”的野心。
華為云的快速增長,首先來源于其To B基因。To B 企業要以客戶為中心,然后在產品和客戶之間找到平衡。而作為IDC企業,在To B方面有著30多年的經驗。這使其產品和服務,可以極大滿足客戶的需求。華為云已經成為當前政企智能升級的最佳選擇之一。在政務行業,華為聯合9城(省)發布城市智能體;在金融行業,華為云服務于中國Top10銀行;在醫療信息化建設中,華為云服務了65%的省級醫保信息平臺;在電力行業,華為云服務了國家電網集團14個省公司,以及3大發電集團;在互聯網行業,華為云已服務了Top35的互聯網公司。
另一方面,華為云在技術方面同樣具備領先優勢。華為已在9個技術領域位列權威分析師機構報告的領導者象限,斬獲6個第一,蟬聯中國政務云市場領軍者位置,GaussDB列入Gatner全球云數據庫領導者象限。
在2020年7月的華為云TechWave技術峰會上,華為云宣布提供基于擎天架構的1個云基礎設施底座,3個賦能行業數字化轉型的使能服務,4個面向行業場景化的聯接觸點,使能千行百業智能升級。11月底,華為云又在業內首個提出云原生2.0。目前,華為云云原生解決方案已廣泛服務于泛互聯網、政府及公共事業、汽車、制造等十多個行業,是云原生實踐的引領者。
伴隨新基建持續推進、“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的頒布,以及各行業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市場對公有云、私有云及混合云的需求也將持續擴大,云計算戰場只會愈加激烈。未來,誰將成為中國云計算市場上“笑到最后”的那一個,讓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