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過去的2018年的云計算市場呈現出一片繁榮景象,在經過十余年的積累后,產業云端化這一概念逐漸深入人心。根據國際調查機構Canalys最新發布的數據報告顯示,2018年,全球云計算市場較2017年同期大幅增長46.5%,市場規模超過800億美元大關,達到804億美元。
然而,在這樣繁榮景象的背后,曾經的藍的巨人IBM卻在市場占有率上減弱。據Canalys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IBM云業務市場占有率由4.7%下降至3.8%。這樣的市場表現,對于志在轉型為認知解決方案和云平臺公司的IBM而言顯然并未達到市場預期。IDC中國助理副總裁周震剛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說道:“IBM的傳統客戶是大中型企業,而更傾向于使用云計算服務的用戶大多數是中小企業。使得IBM在全球市場的競爭落后于AWS(亞馬遜云平臺)和MS(微軟云平臺)。中國市場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保守的跟隨者
對于云計算的發展方向,IBM似乎從未抓準。
1月23日,IBM發布其2018年四季度及全年財報。報告中顯示,2018年,IBM終止了長達七年的營收下滑,2018年IBM全年營收795.91億美元,同比增長0.6%,凈利潤為87.28億美元,相較上年同期凈利潤增長51%。
事實上,作為全球IT 產業唯一一家百年企業, 2016年初,IBM 正式宣布將轉型成為一家認知解決方案和云平臺公司。其中,云計算業務成為IBM關注的焦點。
縱觀2018年全球云計算業務,爆發是一個關鍵詞。根據國際調查機構Canalys最新發布的數據報告顯示,2018年全球云計算市場較2017年同期大幅增長46.5%,市場規模超過800億美元大關,達到804億美元。
如今的云計算市場正處于市場的快速爆發期。Canalys調研數據顯示,在全球云計算廠商中,亞馬遜旗下AWS以254億美元的營收占據了全球市場份額的31.7%。緊隨其后的是微軟著力打造的Azure,其以135億美元營收占據16.8%的市場份額。谷歌云營收規模68億美元位列第三,此后是阿里云以及IBM云。
事實上,在國際云計算市場中,頭部效應非常明顯。全球前五大云計算廠商占據了全球市場份額的65%以上。
觀察這份榜單不難發現,IBM是前五大云計算廠商中唯一以硬件起家的。而其僅以31億美元營收占據3.8%的市場份額。
記者了解到,市場占有率在參與市場競爭中至關重要,施耐德電氣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目前我們打造的智能工廠會為客戶推薦底層云計算廠商,大多數時候亞馬遜和微軟都在推薦之列。”
對此,周震剛向本報記者表示:“更傾向于云計算的用戶大多數是中小企業。IBM的傳統客戶是大中型企業,而使得IBM在全球市場的競爭落后于AWS和微軟。”
對于云計算這場戰役,IBM入局至今進行了多次戰略調整。2006年,電商巨頭亞馬遜開始進入云計算市場。這在當時看來是一個耗費大量資源卻收效甚微的領域。
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方面,云計算有著天然的優勢。而這同樣是互聯網的特點。繼亞馬遜之后,2009年阿里巴巴組建云計算部門,2010年,志在轉型突破的微軟同樣開始將云計算作為其發力點。
“相比傳統IT架構,云計算天然的彈性資源能力,能夠提高企業運轉效率,讓企業以更低的成本滿足資源的使用需求。在經濟情況下行時,云計算帶來的效率的提升,更是直接刺激企業紛紛開始走向數字化升級道路。”金山云合伙人郭嵐向本報記者說道。
相較于競爭對手,IBM的動作略顯緩慢。2013年IBM斥資20億美元收購當時美國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研發公司SoftLayer,正式進入公有云市場。此時的云計算市場已經呈現出勃勃生機。
以硬件起家的IBM與同以硬件馳名的惠普、思科、富士通一道,選擇了OpenStack的研發路線。然而,這樣的決定直接導致了在云計算競爭的上半場,IBM云敗下陣來。
記者了解到,OpenStack是一個開源的云計算管理平臺。但是,與IBM競爭的一眾互聯網企業則選擇自主開發平臺的方式,這使得云計算在面對首先滲透的中小企業客戶時可以做到有針對性地開發。這樣的靈活性直接超越了OpenStack。
Moor Insights & Strategy的創始人、分析師Patrick Moorhead在一份聲明中將AWS的增長速度歸因于亞馬遜通過“彈性”功能增強了產品的靈活性。
最終,硬件廠商的云計劃宣告失敗。2016年惠普宣布關閉公有云平臺Helion轉向混合云,2017年3月,思科關閉公有云平臺Intercloud轉向混合云。在硬件廠商中,IBM同樣動作緩慢。2018年8月,IBM斥資340億美元收購紅帽,同樣轉向了混合云服務。
對于IBM在云計算方面的表現,記者聯系IBM云計算事業部,截至發稿時并未收到答復。
中國市場機會不多
據艾媒咨詢顯示,盡管中國云計算市場經過了10年的發展,但是目前落后全球云計算市場3至5年的時間。記者了解到,2018年全球公有云市場達到1722億美元,而中國公有云市場可達到72億美元。未來,中國云計算市場將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對于IBM云而言,中國地區似乎是一個破題之道。
事實上,2017年3月,IBM就聯合萬達網絡科技集團進軍中國云計算市場。合作框架顯示,萬達網絡科技集團在中國地區建設多個云數據中心,這些云數據中心內均將部署基于IBM的先進云平臺技術。萬達網絡科技集團將在中國市場推廣IBM Watson服務,并持續引入更多基于云平臺的IBM Watson服務。
然而,這項合作計劃在2017年底以萬達網絡科技集團解散而宣告終結。至此,IBM云進入中國的計劃暫時擱淺。
事實上,中國地區的云計算市場同樣呈現出頭部優勢明顯的特征。據IDC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阿里云以43%的市場占有率位居中國云計算廠商之首,其市場份額相當于第二至第九名總和。
周震剛向本報記者表示:“目前中國云計算市場年增長速度在70%以上,而美國的增長速度在20%左右。目前,云計算確實在向頭部廠商集中。不過隨著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上云,也會給這些傳統IT廠商帶來新的機會。”
2019年這一時間節點下,云計算正在向著企業級市場轉型的道路發展。在推動數字化轉型升級的過程中,云計算在推動數字化升級轉型中扮演著“助推器”和“服務者”的角色。
“相比與要實現數字化轉型升級的企業,云計算的發展時間還不算長,對于很多行業場景的理解還不是特別深入。這一點,需要企業積極擁抱數字化,與云計算一起深入發展,而云計算企業也將扮演好服務者的角色,與客戶一道,深入分析業務需求,共同推動業務模式上的創新,提升組織生產效率。”郭嵐說道。
但是,在周震剛看來,IBM云在中國地區的云計算市場機會并不多。“由于數據中心沒有在國內落地,IBM云在國內市場發展有限,也是IBM云在全球丟掉市場份額的原因之一。目前IBM在國內銷售的公共云計算資源主要來自香港數據中心,相比在內地有多個數據中心的競爭對手們來說,資源非常有限。”如此看來,在中國地區,IBM云同樣輸在了起跑線上。
而IBM究竟如何看待中國地區的云計算市場,記者聯系到IBM云計算事業部,截至發稿時并未得到正面答復。
目前IBM的云計算部門囊括了公有云和私有云平臺軟件兩方面的產品。對于IBM而言,收購紅帽是其在云計算市場的一次豪賭,這樣的轉變也意味著未來IBM將轉而在云軟件方面有所提升。
但是在周震剛看來,IBM仍有其破局之道:“IBM的戰略重點瞄準了未來的混合云。絕大多數傳統企業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都不會完全拋棄原有的歷史系統。混合云將是支撐這些企業IT的主要平臺。IBM的優勢是對于這些企業的業務、架構的理解,以及強大的服務能力,來幫助這些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而不僅是提供基礎架構平臺。”只是這一次,IBM的動作需要快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