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aS基礎:阿里云領先全國,騰訊云加速追趕
市場較為集中,馬太效應凸顯。IaaS是一種重資產服務模式,需要強大的基礎設施投入和長期運營與技術經驗積累,具備很強的規模效應。因此一旦巨頭建立其優勢,容易形成馬太效應,通過價格、性能、服務等建立起較寬的護城河。從國內公有云IaaS市場份額便可看出,龍頭阿里云2017年市場份額提升至45.5%,位居第二的騰訊云市占提升至10.3%。2017年阿里云估值高達390億美元,騰訊云估值33億美元,位居云服務企業之首。
阿里先發布局,騰訊奮力追趕。阿里云的建立初衷來源于對自身IT基礎設施運營效率提升的考慮,于2008年決定自主研發分布式計算操作系統“飛天”,2009年成立阿里云公司。經過近10年的發展,目前阿里云在全球已擁有18個地域、49個可用區;騰訊云起步稍晚,2013年在積累了云數據庫、云存儲等技術后正式面向社會開放,2014年成立騰訊云公司,經過5年的發展在全球部署了24個地域、44個可用區。在網絡游戲與視頻云服務領先[1]基礎之上,騰訊云重點擴張金融行業與政府機關的客戶群,同時切入零售、教育、醫療等垂直領域。
[1]騰訊的微信、QQ、視頻、瀏覽器等眾多產品的流量資源為騰訊云的合作伙伴帶來很大吸引力,因此在游戲、視頻等領域保證領先。
阿里云收入持續高增長,付費企業破萬,多元化服務提升ARPU值
收入層面,阿里云收入維持高速放量增長,連續12個季度實現同比翻倍、環比增長。2017財年阿里云業務實現營收近67億元,較之2016財年的30億元同比增長120.7%,其EBITA由2016財年約-12.5億元縮窄至2018財年約-8億元,占云計算營收的比重也從2016財年的-41%增長至-6%,扭虧為盈指日可待;
用戶數層面,2017年Q2,阿里云付費用戶數首次突破100萬個,同比增長75%,預計仍將維持高增長趨勢,ARPU值從2015Q3的2073元提升至2017Q2的2975元。在云服務價格不斷下調的同時,阿里云ARPU值卻呈現提升趨勢,主要來自于IaaS平臺提供的多元化服務帶來的高附加值,同時用戶付費意愿提升,其平臺生態屬性逐漸凸顯。
[2]2017Q3開始,阿里在財報中不再披露“付費企業用戶數”。
騰訊云收入保持高速增長。根據財報數據,騰訊未單獨披露騰訊云的收入,而將其劃分至“其他產品”中,與支付業務合并。2017年騰訊其他產品收入約433億元,同比增長153%,2015Q1-2018Q2其他產品營收占比從5%提升至24%。根據億歐網預計騰訊云2017年收入約45億元。
[3]騰訊云收入在財報中“其他產品”分類下,其中包含云計算與支付業務;圖中阿里云收入同比增速按照美股的“財年”口徑。
騰訊調整組織架構,迎接2B時代,騰訊云是重要抓手。近日騰訊組織架構迎來重大調整,新成立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平臺與內容事業群(PCG),保留企業發展事業群(CDG)、互動娛樂事業群(IEG)、技術工程事業群(TEG)、微信事業群(WXG),原有的社交網絡事業群(SNG)、騰訊移動互聯網事業群(MIG)、網絡媒體事業群(OMG)解散,打散至各新部門,云計算、AI、企業服務得以強化。騰訊原有架構導致部門之間業務與數據割裂的問題有望得以改善,在資源傾注與戰略支持下實現內部協同與分享,助力企業從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遞進。在大數據、生態能力等方面騰訊與阿里比肩,是騰訊云追趕阿里云的重要基礎。
2B市場難以一家獨大,IaaS市場未來或呈現多寡頭格局。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客戶,考慮到數據安全、服務能力等因素,客戶基本會選擇多家供應商。公有云IaaS作為基礎IT架構提供者,可類比為水電等基礎能源,未來的供應商格局不會出現完全壟斷,多元化發展是大趨勢。
SaaS服務:從辦公協同到連接“通用”、深化“垂直
阿里與騰訊在企業SaaS領域同時涉足“企業通用軟件”與“行業垂直軟件”。通用軟件層面,二者以IM(即時通訊)、辦公協同為出發點,延展至財務、人力、CRM等更多領域;垂直軟件層面,阿里與騰訊通過投資入股的方式彌補在細分行業的短板,同時通過搭建的PaaS平臺集成各類合作伙伴的應用,整合銷售渠道與平臺資源最終觸達企業和個人用戶。
1、通用SaaS:阿里釘釘與騰訊企業微信的移動辦公之路
消費互聯網搭建的社交/支付體系為商務領域的IM(即時通訊)、財務、辦公協同等做好了鋪墊。阿里在企業辦公領域先行一步,于2015年1月正式上線阿里釘釘,不斷更新升級,融入協同服務、智能硬件,進一步延展至CRM服務。截至2018年6月底,企業用戶數超過700萬家,并于2018年開拓海外市場;騰訊于2016年4月上線企業微信,兩年后企業用戶數達到150萬家,在IT服務、零售、制造業領域滲透最多,中國500強企業中的80%已開通企業微信。未來騰訊將企業微信與微信功能打通,鏈接小程序、微信支付等各類環節,實現微信生態中的商業閉環,有望趕超釘釘的腳步。
定位中小市場,完善服務生態。阿里與騰訊的定位主要在于中小企業市場,通過自身的生態產品為其引流大量客戶[4],與其它創業公司相比具有獲客與成本優勢。通過打通OA、人力、財務、CRM為企業免費搭建通用管理體系,通過開放平臺引入ISV等合作伙伴,提供定制化工具及接口,進而滿足更多元的需求。二者沿用互聯網的“免費”思路,未來可通過“羊毛出在狗身上”的方式變現,在自身生態體系中加持服務。
[4]比如阿里通過淘寶、天貓等想釘釘導入客戶,騰訊可將郵箱的企業用戶、微信工作群的用戶轉移到企業微信上。
阿里騰訊進軍企業管理軟件,我們認為對開拓中小企業的創業公司具有較大威脅作用,但對于深耕大中型企業的公司,尤其是在細分領域積累已久的軟件企業影響較小。關鍵原因在于企業級軟件比拼“功能”的意義不大,而對不同行業的辦公場景與經營模式的理解尤其重要,最終要落實到產品能為企業優化管理制度、提升經營效率,這是互聯網公司難以在短期內實現的。
2、垂直SaaS:擴張2B投資版圖,觸角伸向眾多細分領域
從近年來阿里和騰訊頻頻的動作中,可以發現企業服務已成為互聯網巨頭們共同擴展的領土,是其未來發展的戰略重心。企業級市場的行業屬性較強,對于垂直領域業務阿里與騰訊多采用投資入股的方式,以便整合資源落實B端服務。例如2017年騰訊投資入股星環科技(大數據服務)、驛氪(零售營銷)、快法務(法律服務)、醫聯(醫療健康)、大米科技(教育)、鏈家網(房地產)等企業服務產品,在商湯、曠視、深鑒、七牛云等知名企業服務領域也都有阿里的身影。
巨頭加持智能制造,發布工業互聯網平臺。阿里與騰訊在制造領域的布局不甘落后,憑借雄厚的資本與技術實力,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致力于為工業企業轉型升級賦能。
2018年5月,騰訊與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深圳華龍訊達聯合發布工業互聯網平臺“騰訊木星云”,基于騰訊云平臺架構和華龍訊達以CPS為核心的數字工廠建設技術,融合企業微信開放生態,構建一整套從企業底層設備數據采集互聯到用戶、開發者合作共享的完整連接體系,搭載豐富的工業機理模型和智能工廠解決方案。目前已在汽車、醫藥、機械制造、交通、核電、風電等行業進行推廣應用,提供數據采集、數據建模、虛擬制造、大數據分析、虛擬供應鏈管理、產品全過程生命周期等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
2018年8月阿里云發布了與重慶南岸區政府、工信部賽迪研究院共同打造的“飛象”工業互聯網平臺,基于阿里云專屬服務器部署的工業互聯網操作系統,包含邊緣計算平臺與工業PaaS云平臺兩部分,主要為物聯網的軟件服務商與系統集成商提供分布式,模塊化開發和運營環境。首個客戶汽車零件制造商瑞方渝美通過飛象平臺將零件交付時間縮短了20%以上,品質提升5%以上,綜合成本節省8%了以上。飛象的目標是在3年內接入100萬工業設備,助力重慶4000家制造企業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