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 公有云服務市場趨勢《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加快了人工智能技術和市場的快速發展。同時,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加速傳統經濟向數字經濟轉型。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進一步刺激了云計算的快速演進。傳統IT模式無法應對機器深度學習培訓對資源的需求,更無法滿足物聯網點到點海量并發查詢的分析需求。2017年中橋的調研結果顯示,以數字為核心的新經濟下,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作為全新的生產要素,推動企業跨公有云服務需求的大幅提升,比例達到51.9%(見圖2)。如何充分利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和物聯網,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成為提振全球經濟的關鍵。相對于傳統經濟以云作為補充資源來降低IT開支,新經濟下,企業級用戶或產業平臺基于云通過對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的疊加效應,能夠更快將新技術轉化為業務的新價值點,從而實現業務創新和產業格局全面升級。
圖2 云計算部署模式云計算的演進新經濟環境下,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生產要素和新生產方式成為促進經濟增長的新動能。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IT技術中,云是基礎和承載。企業上云則是推動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不斷提升全要素生產率的重要手段。在我國從傳統經濟到新經濟的轉型過程中,企業業務需求的多樣化以及技術的多元化,帶來云計算形態的不斷變化。云計算是一個持續動態、逐步演進的過程。中橋調研咨詢最近對中國企業從業人員的調查數據顯示,有84%的受訪者都認為,目前云計算的演進過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云計算1.0 階段:主要應用對象是中小企業,通過云計算實現從“無”到“有”的IT使能;云計算2.0 階段:云計算成為企業級用戶核心應用的IT 補充資源,主要基于Email、辦公軟件,用于測試開發、審計等;云計算3.0階段:云原生應用、人工智能和物聯網作為主要驅動力,云計算成為企業IT 的核心資源。由于云計算的持續演進,云計算平臺對未來新技術的研發投入、保證用戶云平臺之上的持續創新能力,決定著云計算的長期投資回報率。企業不僅能得到階段性的云計算投資回報,還能通過不斷升級云計算服務能力,提高云和新技術的融合能力,從而為企業的業務轉型和升級提供有力支撐。評估云計算服務提供商的考慮因素新經濟下云計算快速成為傳統IT的替代,和數字經濟創新的核心支撐平臺。在越來越多核心業務運行于云平臺時,企業的業務創新能力和全球協作效率,直接決定了經濟全球化環境下的生存空間。對于企業級用戶而言,核心應用的“云化”過程中,用戶不再只是考慮短期的經濟效益,更多需要從戰略高度和業務全球化的維度,對云技術的成熟度、云服務水平、云對業務的支撐能力、用戶的使用體驗等進行考量。如何全面、多維度地評估公有云服務提供商,優化云計算長期投資回報,不僅決定著IT開支,還決定著企業的業務升級擴展能力和業務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