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云計算的未來,BAT的三位大佬曾有一番爭論:李彥宏表示,云計算無非是“新瓶裝舊酒,沒有新東西”;馬化騰則認為,云計算雖是未來,但現在做為時過早;而馬云卻說“最怕就是老酒裝新瓶,你看不清他在玩什么。”
究竟誰說得更為準確?云計算如今發展到哪一步了?未來前景又是如何?
云計算發展現狀與前景
隨著云計算的發展,互聯網的功能越來越強大,用戶可以通過云計算在互聯網上處理龐大的數據和獲取所需的信息。
據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云計算行業發展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顯示,在產業規模快速增長的同時,我國云計算產業結構也在不斷優化,產業鏈將呈現軟化趨勢。
按照工信部統計口徑,計劃到2019年我國云計算產業規模達到4300億元,2015-2019年云計算產業規模年復合增長率達30%。
可以說,云計算發展至今已有十載,云計算既讓人們看到了IT服務成為公共服務的曙光,但同時也面臨著一些待解決的問題。比如,云服務企業技術水平和服務能力依然較低、服務商的平臺技術能力和服務水平參差不齊、資源調配能力和數據遷移能力不足等。
華為云布局未曾止步
從BAT開始搶占云賽道之時,華為便開始了布局云計算。早在2011年,華為便宣布成立IT產品線,首任總裁是鄭葉來,IT產品線下面設立了云計算子產品線。
多年發展后,于2017年3月,華為又宣布成立專門負責公有云的CloudBU。經過近半年的成長,CloudBU升級為一級部門,舉全華為公司之力來做云計算,由此掀開了從云計算從Cloud1.0到Cloud2.0進化的新篇章。
而在2018年,華為在云計算領域的布局也未曾止步。3月22日,英國標準協會(BSI)經多輪嚴苛的評審,華為云成為中國唯一一家全平臺、全節點、全服務通過PCI-DSS認證的云服務商。
而就在近期,華為又與證通電子就IDC及云計算領域的合作簽署了框架性協議,主要是在共建數據中心、共建云計算業務及共建智慧城市及智慧園區等方面進行交流與合作。
正如鄭葉來所言,華為云正在創新的路上加速奔跑,做有技術、有未來、值得信賴的云計算基礎設施服務提供商。
國內云計算市場局勢
如今,像阿里云和騰訊云在互聯網創業浪潮之下為互聯網初創公司提供云服務,搭上了云計算的快車。而華為在自身的硬件、技術、服務器具有優勢,憑借這些加分項也涉足云平臺服務。
有業內人士表示,盡管阿里云和騰訊云崛起于第一階段,但與華為云相比,騰訊、阿里這些扎根在互聯網的巨頭在云服務上所能服務的領域范圍有限,因此華為云仍具有相對優勢,最終誰將占據較大市場份額還是未知數。
此外,云計算這個賽道上選手也不止騰訊、百度、華為,包括金山、京東以及眾多創業公司也已蜂擁而至。在這瞬息萬變的互聯網時代,最終會是互聯網巨頭,還是企業級廠商,亦或是垂直領域的新銳企業成功登頂?不論結局如何,都將是一場好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