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是業界積極討論的話題,大量的企業都計劃將智能設備和傳感器納入到物聯網的業務模式,因此全球的數據量在逐年增長。邊緣計算能夠將物聯網(IoT)設備產生的數據在更接近數據產生的終端進行處理,而不是將其發送到數據中心或云端。企業可以憑借此技術更接近網絡邊緣,可以近距離實時分析重要數據。
邊緣計算中的相關概念與其他技術一樣,邊緣計算也有一些專有詞匯,先了解邊緣計算中的術語再去了解邊緣計算,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邊緣設備:邊緣設備是任何可以產生數據的設備,可以是傳感器、工業機器或其他差生或收集數據的設備邊緣:邊緣取決于用例,在電信領域,邊緣可能是手機;在汽車領域,網絡的邊緣可能是一輛汽車;在生產環境中,它可能是車間的機器;在IT企業中,邊緣是一臺筆記本電腦邊緣網關:網關是完成邊緣計算處理和霧計算之間的緩沖區,網關是進入超出網絡邊緣的網絡環境的窗口胖客戶端(fat client),有時候也稱為厚客戶端(thick client)是在本地安裝了豐富資源的網絡電腦,而不是像瘦客戶端那樣把資源分散到網絡中。邊緣計算設備:邊緣計算使用一系列現有設備和新設備,很多傳感器和機器可以通過它們訪問互聯網以在邊緣計算環境中工作。移動邊緣計算:這是電信行業中邊緣計算生態系統中的概念,主要應用于5G應用場景。邊緣計算究竟是什么?市場調查公司IDC稱,邊緣計算是一種“微型數據中心的網狀網絡,可在本地處理或存儲關鍵數據,并將所有接收到的數據推送到中央數據中心或云存儲庫。”
它通常被廣泛應用于物聯網用例中,邊緣設備將收集數據并將其全部發送到數據中心或云端進行處理。邊緣計算對本地數據進行分類,因此其中一些將會在本地進行處理,從而減少了到中央存儲庫的回程流量。
通常這些工作由物聯網設備將數據傳輸到本地設備,包括小型的計算、存儲和網絡連接。數據在邊緣進行處理,全部或部分內容將發送到企業數據中心、協同設施或IaaS云端的中央處理或存儲庫。
三大計算模式的區別
云計算
云計算包括了軟件即服務(SaaS)、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以及平臺即服務(PaaS)三種業務模式,為云端部署解決方案提供了標準的接口和方法,使用互聯網上托管的遠程服務器網絡在云端部署、管理和處理數據。
云計算能夠大大降低企業運營成本,為企業提供動態可擴展的服務,簡化運營成本。但其缺點也很明顯,主要是云計算傳輸數據的成本,其次是存儲成本。
邊緣計算
計算邊緣意味著將數據處理推送到生成數據的網絡邊緣。任何邊緣設備,如路由器、傳感器或智能設備都可以進行邊緣計算。每個設備在處理信息方面都有自己的角色,邊緣計算可能沒有與云或服務器的聯系,并且可以作為獨立機器存在。通常,邊緣計算設備用于關閉的機器到機器(M2M)系統。邊緣計算的典型功能包括:數據聚合,變性,過濾,數據擦除和異常檢測。其目的是降低成本和延遲并控制網絡帶寬。
霧計算
霧計算的概念在2011年被人提出,在2012年被作了詳細定義。霧計算(Fog Computing)在該模式中數據、處理和應用程序集中在網絡邊緣的設備中,而不是幾乎全部保存在云中,是云計算(Cloud Computing)的延伸概念。
三種計算模式的差異
與云計算相比,霧計算所采用的架構更呈分布式,更接近網絡邊緣。霧計算將數據、數據處理和應用程序集中在網絡邊緣的設備中,而不像云計算那樣將它們幾乎全部保存在云中。數據的存儲及處理更依賴本地設備,而非服務器。所以,云計算是新一代的集中式計算,而霧計算是新一代的分布式計算,符合互聯網的“去中心化”特征。
邊緣計算更具體地涉及邊緣設備的計算過程,因此霧計算包括邊緣計算,但是霧計算也需要將處理后的數據傳輸到最終目的地所需的網絡。
邊緣計算的安全性業界認為邊緣計算的安全性主要有兩個方面,一部分人認為安全性在邊緣計算環境中更好,因為數據不是通過網絡傳播的,而是在數據創建的地方。另一方面,有人認為邊緣計算本身就不太安全,因為邊緣設備可能更容易受到攻擊。因此,在設計任何邊緣或霧計算部署時,安全性至關重要。數據加密、訪問控制和虛擬專用網絡隧道的使用是保護邊緣計算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