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的一次盤點中,筆者從幾大云計算巨頭的財報出發,剖析了云計算市場所蘊含的巨大機遇。但今天要談的則是在這個巨大機遇之下,云計算市場的競爭態勢已經在悄然轉變:回顧2016年的云計算市場,我們不僅看到了云計算廠商在收割季的滿滿收獲,同樣也看到了不同的云計算廠商其實也在各自找尋屬于自己的位置。
從IaaS到PaaS再到SaaS,云計算的產業鏈足夠長;從金融到電信再到傳統制造,云計算所應用的行業日益廣泛;從開源到超融合再到安全,云計算的技術更新也在逐步進行……一切的一切都在讓這個龐大的市場變得更加細分。同時,云計算也提出了一個新的命題:不同的云計算廠商如何在找到自己位置的同時,更好地處理復雜的競合關系。
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云計算市場的全面爆發,各大云計算廠商在坐收行業發展紅利的同時,也在積極挖掘自己所擅長領域的商機,這也將進一步推動云計算市場走向成熟。
一、云計算廠商紛紛深耕細分領域
云計算陣營的劃分可謂由來已久,過去的區分主要從傳統IT巨頭、互聯網巨頭、電信運營商等層面去分,或者從IaaS、PaaS和SaaS領域去分,如今,這一陣營正在變得更加細分。比如,華為、浪潮等更加專注于設備層和IaaS層,他們擁有龐大的服務器、存儲等產品線,同時,他們又基于這一龐大的產品線構建起IaaS,為企業提供私有云服務。
相比較華為、浪潮等IT巨頭,阿里云、騰訊云等更加專注于IaaS層面的公有云服務,有趣的是,騰訊云從去年開始就與阿里云展開貼身肉搏,幾乎是阿里云做什么,騰訊云馬上跟上,兩者在公有云領域的競爭很大程度上也使得這一市場硝煙四起。其他如小米、樂視、網易等云計算企業同樣也在各自所擅長的領域不斷深耕。
總而言之,從2016年至今,各大云計算廠商不再像過去那樣云里霧里,而是更加務實,盡可能發揮自己的優勢,在龐大的云計算市場中分得屬于自己的那一杯羹。首先,他們意識到云計算市場足夠大,只要做好自己的那一塊,不愁沒有市場;其次,他們也看到云計算市場雖然很大,但不是哪一家企業能夠一統天下的,與其貪大求全,不如踏踏實實從最擅長的入手。
二、云計算廠商逐漸深入到不同行業
由于近兩年來互聯網+的持續推進,云計算作為互聯網應用發展的基礎設施,已經在眾多行業得到廣泛應用。除了傳統的游戲、電商、移動、社交等在內的互聯網行業外,云計算在制造、政府、金融、交通、醫療健康等傳統行業的應用也日漸深入。
以阿里云為例,包括中國聯通、諸如中石油、中石化、海關總署、徐工集團、中國氣象局、華大基因等在內的國家機關和相關企業單位,都已經成為其重要客戶。這對于國內云服務市場的發展,無疑是重大利好;過去,公有云的應用主要在一些中小企業集中的行業,對于能源、金融等大行業的核心應用,云計算一直處在邊緣狀態。
不僅如此,在不同行業,也產生了一批針對行業個性化需求的專業云計算企業,他們更多立足自身在行業經驗上的積累,通過與云計算巨頭的合作,推動云計算在各個細分行業的落地應用。
三、云計算廠商開始深入探索新興技術應用
過去,在技術流派眼中,云計算主要是IaaS、PaaS和SaaS,但從2016年開始,技術流們開始專注于更加細分的技術創新,以提升云計算技術發展的成熟度。全閃存、CDN、超融合、OpenStack、容器……一個又一個新興技術領域不斷崛起。
應該說,這些技術都已經發展數年,但在云計算市場沒有全面爆發之前,這些技術的威力并沒有完全體現出來;技術的發展得益于市場應用的催化,同時技術又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市場應用的普及,云計算也不例外。
云計算市場的分工正在變得越來越細,但幾乎所有的云計算廠商又毫不例外地指向同一個目標:讓計算資源像水、電一樣可以隨取隨用。因此,云計算市場雖然更加細分,但各個廠商早已不再是單打獨斗或者說特立獨行,探尋各自的邊界以及尋求彼此的競爭和合作正在成為行業的主旋律。
在新興的云計算生態中,不管是硬件產品服務商還是細分技術領域的大牛,抑或是擁有豐富行業應用經驗的企業,他們都在努力營造一個共同的云計算生態,并在這樣一個生態圈中各司其職,在彼此競爭的邊界外尋求更為廣泛的合作。
更多專業報道,請點擊下載“界面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