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16年9月29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迎來掛牌三周年。作為國內第一個自貿試驗區、全國改革的“試驗田”,三年來,上海自貿試驗區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任務,在構建法制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對標國際水準的投資貿易便利,推進金融體制創新,完善監管高效便捷等方面進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嘗試、改革與創新。
三年來,政府部門推出了哪些改革創新舉措?企業和市場反映如何?近未來自貿區將走向何方?近日,人民網記者走訪相關政府部門和企業,總結回顧自貿區三年的一路印跡,共同展望自貿區美好未來。
人民網上海10月8日電 (韓慶) “跨條塊資源集成難、跨部門信息共享難、跨領域業務協同難”等“三跨難”,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跨部門的信息共享力度和深度,制約著政務信息化對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提升。
上海浦東新區經信委副主任張愛平坦言,“三跨難”的根本原因:信息“自留地”不易根除、條塊信息交換不暢、支撐體系不夠完備、制度規范不很健全等。
浦東進入自貿區時代后,政府對市場主體行為必須滿足“誰審批誰監管、誰主管誰監管”的新要求,部分審批事項取消后,極可能在審批和監管之間出現“信息斷裂帶”。
自貿區建成三周年來,一系列的改革勢如破竹。
以事中事后監管為核心政府職能轉變的必要性,信息共享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如何破局?上海浦東新區循“道”謀“術”,用互聯網技術與思維探索出了一條新路。
頂層設計 循政府職能轉變之“道”
“iPudong2020”--《浦東新區智慧城市及信息化十三五規劃》;《浦東新區關于加強信息化建設的若干意見》、《浦東新區進一步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若干意見》;“浦東新區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管理辦法”、“浦東新區CIO制度實施辦法”和“浦東新區網絡與信息安全管理辦法”(完善中);“政務信息資源動態目錄體系編制規范”、“政務信息統一編碼規則”,“電子印章應用規則”、“信息化項目績效評估實施細則”……
一個規劃緊扣浦東發展主題;兩個意見十年未有;三個辦法操作性強;四個標準細致精準。近一年來,一系列具有指導性的制度、意見、辦法和實施細則密集推出。
“一二三四”背后,顯示出的其實是浦東的頂層設計正一步步完善。為此,浦東新區還專門發布了《浦東新區智慧城市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對政府財力出資的信息化項目明確四個統一(統一申報、統一審批、統一驗收、統一運維),防止出現新的信息孤島。
因以“道”出發,今天,信息資源共享成為浦東新區的基本共識,共享案例不斷涌現。
數據井噴 謀信息資源共享之“術”
如何解決“三跨難”問題?“互聯網+”時代潮流的新型政務體系,政務云顯然是不二選擇。
據張愛平介紹,浦東政務云由區級公共云、部門(街鎮、園區)專有云和條塊結合的混合云組成。按照“充分激活存量、合理規劃增量、物理統分結合、邏輯一體貫通、面上統籌規范、協同共建共享”的原則,建設“1533”工程。即:一體化政務云數據中心、5個區級政務信息共享交換樞紐平臺、30個左右的區級行業政務平臺和300個左右的業務應用系統。
經過近一年的合力建設,政務云建設初具規模。
以PPP模式建設的政務云數據中心一期于2016年1月正式投入使用,近20個應用系統已經基于數據中心開發和運行。
協同辦公平臺、審批辦事平臺、綜合監管平臺、城市安全平臺、市民服務平臺……五個平臺,或已不斷升級、或上線試運行,規劃中。
同時,30個左右確定的行業政務平臺,涵蓋行政審批、城市管理、民生服務、市場監督、教育服務、衛生醫療、街鎮服務、園區服務等方面。在整體規劃的基礎上,實現基于政務云的跨部門應用,堅決避免產生新的信息孤島。
目前,浦東各部門已經建設完成并正在使用245個應用系統,其他將在十三五逐步建設。
采訪中,張愛平介紹,政務云體系所歸集的數據,已從起步之初的幾百萬條迅速“井噴式”增長到目前的六七千萬條并仍然繼續快速增長。
經過半年多的時間,浦東政務云體系已經覆蓋全區絕大多數部門、街鎮和園區,支撐著網上政務大廳、綜合監管平臺和其它幾十個行業綜合性平臺的有效運轉。
政務云絕不僅僅是數據中心建設,制度、標準、規范更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支撐政務云順利運行、政務信息資源共享推進的重要保障。
先立后破 抓住“共建共享”“牛鼻子”
2016年5月份,浦東新區全區四百多位副局職以上領導干部參加了專門培訓,四套班子成員基本上全部參加……“浦東必須掀起政務信息化第二次浪潮”。
顯然,這樣的動作和力度在浦東新區前所未有。
政務信息資源是公共資源,必須“以共享為原則,不共享為例外”!“浦東信息化十八條”中字字有份量。
邊循道邊循術!浦東政務云是一出大戲,是其它重要平臺和應用系統的基礎性支撐。
會不會造成現有資源浪費?會不會影響業務系統的運行連續性,進而造成短時間中斷……推進中,不少人有著這樣的困惑。
據此,浦東政務云建設形成了“三十六字原則”,即充分激活存量、合理規劃增量、物理統分結合、邏輯一體貫通、面上統籌規范、協同共建共享。先立后破,而不是簡單“大破大立”。
“政務信息資源是公共資源,必須以共享為原則,不共享為例外”。浦東新區明確“誰產生數據,誰負責數據的準確性,誰保障信息安全”的原則。抓住了“共建共享”這一“牛鼻子”。
根據“浦東新區政務信息資源統一編識碼規則”建成了政務信息資源共享交換動態目錄體系。各單位依照這一規則,在動態體系中實現“自我編碼,一數一碼”,并推送到一體化數據中心的“共享庫”。形成了“各部門都是政務云體系的建設者,也是應用者”的局面,而且數據信息是“實時和動態”。
循道謀術 從e政務向i政務邁進
循政府職能轉變之“道”,謀信息資源共享之“術”。著力探索相關路徑,以制度規范體系、新型政務體系以及組織保障體系為抓手,浦東以政務云建設為支撐,以共建共享為特色,深入開展從e政務向i政務邁進。
張愛平表示,自貿區時代下,浦東政務云下一步的思考還有很多。未來經驗是否可以推廣至整個上海市,可借鑒可復制?對于自身,更有很大空間值得拓展。如,網絡與信息安全管控體系、容災備份體系、共享發起后的跨部門回應機制,等等。
同時,要推進的內容和問題還有不少。
目前,數據歸集呈現“井噴式增長”,但各類數據難免“泥沙俱下”。數據的“分類、清洗、提質、脫敏”也必須加快。
各部門在定義自身數據的“共享屬性”時,出于多方面的考慮,往往“協議共享”的比例高,“主動共享”比例低,需要在制度建設和機制建設上加以完善。
“有公共自助食堂,就盡量不再開設小包間”。浦東這種思路和做法,符合區塊鏈語境下的“去中心化”理念。但仍有個別單位強調自身特殊性,要求數據在這個部門的原有物理載體中落地。這不太符合“云模式”和“云理念”,甚至容易導致“孤島”死灰復燃。而涉及到“商業機密和個人隱私”的管理等,都需要盡快做出相應的規則。
同時,還需要對存量系統當前的運行狀態要再次摸底。僵尸系統應該果斷關閉。進一步消弭“新孤島”可能性,需同步探索和研發“政務通用柔性架構”和“構建化功能模塊”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