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存在資源需求的時候才進行消費,似乎是一種能夠明顯提升效率的辦法。你可以通過關閉一臺不使用的服務器以在電源和冷卻上節省花費,你卻不能收回任何資金成本。并且大多數操作系統和軟件許可證的運行模式并不介意你的應用程序使用的有多頻繁。因此,你可以僅在需要的時候支付綁定的資源服務費用,這樣當然就可以省錢,除非你不這么做。
位于波士頓市的云技術合作伙伴公司(Cloud Technology Partners)高級副總裁David Linthicum認為,不論是從技術角度還是從經濟角度上看,很多應用程序并不適合在公有云上運行。
Linthicum說,“傳統企業中有多達50%的應用程序不適合在公有云上運行,該比例的平均值是30%到40%左右,你不得不進行區分并深入理解應用程序的分類——否則你很可能會做出不當的決定,并且將工作負載遷移到云端,結果將造成你花費更多的成本”。
Linthicum認為,應用程序與數據庫之間是需要緊密耦合的,否則在云供應商上運行應用程序將需要大量的重新開發工作,最好的辦法就是將工作負載放在企業內部運行。
“一些應用程序在構建的時候可能缺乏效率,而在云端運行則可能比其真正所需花費更多的資源”,他說,“所以,這就像用了30年的老舊冰箱,它必然會比新的型號更加消耗能源”。
“最終,大部分云計算成本公式的運算結果取決于應用程序是否被設計成在云端運行,或者重新設計它需要多少投入”,Erik Peterson說。Peterson是自于馬薩諸塞州伯靈頓市Veracode公司的技術策略總監,他供職在一家在AWS上運行應用程序的安全公司。
“多數業內人士認為他們需要首先將既存的應用程序遷移到AWS上運行”,Peterson說,“但他們通常意識不到的是,其思維認知水平更需要提升。”
幾十年來,公司花費大量金錢來確保關鍵的工作負載能夠在遇到重大問題時能夠保持工作,并在冗余系統上投資以滿足訪問高峰的需求。在很多方法中,公有云承擔起這種動態轉換的角色,為可預見的問題提供了彈性平臺。不出意料的是,為某種基礎設施模式所設計的工作負載很難輕易轉換成另一種。例如,當你部署企業內部工作負載時,管理員通常協調足夠多的資源來適應預期的需求高峰。但如果你將同樣的原則應用在公有云負載之上,結果是你很可能每小時都支付了超出你實際所需的資源費用。
Gartner云計算部門研究總監Mindy Cancila認為:“企業首先需要評估這些原因——從成本角度——遷移既存應用程序至云端是否劃算?還有,如果有足夠充分的商業理由執行遷移,商務端也應該謹慎地進行成本的比較。”
“通常,當我與需要建立成本比較模型的客戶進行討論時,我們所首先推薦的是尋找驅動采用云計算的其他好處”,Cancila說,“原因是成本分析模型的分層很可能不準確”。
如設施和能源傳遞這樣容易被忽視的成本,如果沒有被列入比較,容易造成成本比較結果發生偏差。Gartner已經建立了一種比較模型,來幫助客戶理解公有云與企業內部云在經濟上的比較。但是任何精確比較的模型都需要建立在公司提供精確數字并且緊盯任何將工作負載傳遞給最終用戶的環節(成本)。
Gartner推薦企業將用于計算的工作負載遷移到以虛擬機數量進行計費的組件上,因為這對于企業內部和公有云都是更加符合邏輯的比較方法,“然而,還是那句話,大多數公司并不具備相應級別的透明度或清晰度”,坎奇拉說,“大多數公司并不想在虛擬機甚至是其他不同的團隊上進行投入。”
下一代應用程序的新時代
盡管比較許多工作負載的成本是很困難的,這一努力還是值得的, Cancila說。云供應商所擁有的基礎設施效能等級是多數公司所遙不可及的,而且從下一代硬件中受益對于企業的IT部門也是難以實現的。即使將當前應用程序遷移到云端,并不能提供更加清晰的經濟上的優勢,商務端希冀于建立或部署新應用程序時應該優先考慮云部署,不論是在基礎設施上運行,還是作為一種服務或者軟件,亦或者作為一種服務選項。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并不認為公有云和企業內部運行成本上基于運行模式類型的比較能夠得出結論,然而這對絕大多數工作負載都適用”,坎奇拉說。
越來越多的新公司,或那些希望遷移新工作負載的公司,考慮云服務來避免在服務器和存儲設備花費方面的投資成本。
“當我們創業的時候,(谷歌)App引擎還處在公測狀態,因此我們的辦公室里從來沒有服務器”,Dale Hopkins說,他是Vendasta技術公司的首席架構師,該公司位于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薩斯卡通市,主營銷售和市場軟件的供應商。
“我們應用程序內部部署的成本太高了,并且我們沒有任何IT工作人員”,Hopkins說,“因此,當我們第一次得知有云端托管的功能,我們很快決定依托它開展核心業務流程的使用”。
隨著時間的推移,伴隨著谷歌云服務的集成,以及更多競爭者的加入,Vendasta仍堅持(采用云端部署方式)獲取更多的經濟收益。
“在過去的八年間,(谷歌)在定價方面有著顯著的進步”,霍普金斯認為,“基本上,總體來說,我們所需支付的成本比以前更低了。”
“盡管成本是可以節省的,大部分公司還將面臨許多挑戰”,Veracode公司的彼得森認為,公司還需要考慮的是,平臺層面的變化應該伴隨著文化層面的變化。通過對客戶的AWS運行環境進行安全審計,彼得森的團隊幫助客戶在賬戶中發現了意想不到的問題。
當你是一名IT人員
添加信息到一個實例的元數據中,當遇到問題時不僅可以幫助工作人員分流,更是建立了一種責任的文化。Veracode使用一個標簽的政策,要求每一個新的EC2實例都包括以下信息:
誰負責這個實例?
應用在什么環境?(產品環境還是測試環境?)
產品或團隊的資源支持是?
當遇到問題時應該聯系誰?
“我們發現對方每月花費超過10000美元在磁盤存儲容量,而這些花費他們已經完全不記得了”,彼得森說,“開發人員創建了系統用于生成磁盤容量,但從來沒有清理過任何東西,誰來付賬和誰來工作之間沒有任何聯系”。
創建強制問責的策略允許公司來跟蹤最為重要的資源,確保公司在云端的投資不會變成一種負擔,他說。Veracode借助CloudHealth Technologies公司——一家提供第三方云端管理工具公司的產品,來跟蹤和管理AWS資源。
大客戶通常依靠多個AWS賬戶,但亞馬遜的內置工具并不允許用戶在不同的賬戶之間跟蹤成本情況。“以我們的情況為例,我們有超過20個不同的賬戶”,彼得森說,“如果你需要回顧所有賬戶之間的歷史情況,唯一辦法是借助一種第三方服務獲取信息,或者編寫自己的代碼來實現它。”
深層次的成本優化
在公司擁有很好的方法來跟蹤他們的支出之前,依靠員工的專業知識以及大規模使用云服務等方法開始探索成本優化技術是可行的。在未來,坎奇拉說她希望能有一種來自云供應商和第三方機構的新工具,旨在幫助公司優化云端支出。
即使在今天,大規模云的用戶仍在尋找降低成本的方法。例如,AWS提供了一種名為“預留實例”的選項,客戶可以為云端容量預付款項以享受折扣。假設一個公司可以準確地規劃云端容量需求,“通過購買一些智能的“預留服務”,你可以削減20%到30%的賬單總成本”,彼得森說。
在云端成本控制的下一階段變革很可能建立在新的EC2實例類型之上。亞馬遜EC2 Spot實例允許客戶空閑的計算能力進行競價。這些亞馬遜服務器上的空閑容量將被閑置和浪費,因此不如努力進一步改進利用率還能小賺一筆,亞馬遜以最低價格提供這些空閑容量,或轉讓給那些出價最高的用戶。客戶指定他們愿意支付的價格,只要市場利率(基于其他客戶出價)等于或低于他們的價格,他們便可以以較低的折扣買到這些容量。然而,當市場價格高于用戶們的出價時,這些實例的出售將停止。
Spot銷售價格概覽
使用Spot實例或者能夠準確地預估計算需求并提前為“預留實例”支付款項的客戶,相比于按需支付的價格,能夠明顯削減他們的成本。
“你可以為獲取可觀利潤而擁有具備較高性能的系統”彼得森說,“公司為充分利用應用程序的自身優勢而重新規劃它們并不容易,但我見證的那些公司,一旦開始投資,便可以很快收回成本。”
與更多的工作負載所連接的Spot實例被認為是并不關鍵或對時間不敏感的,但當單個實例(或一組實例)出現問題時,建立具備彈性的應用程序是可能的,Linthicum說。事實上,考慮容器化所能提供的移植方面的優勢,下一階段的革新很可能是在不同的實例類型之間,甚至是在不同的云供應商之間,實現工作負載的遷移,而這一切都是由成本觸發器自動完成的。
“我甚至可以建立自動化的流程,找出最具效率的平臺,”Linthicum說,“這聽起來有點像科幻小說,但應用我們今天的技術,這是完全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