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企業用戶都希望為使用云做好準備,也就是他們不必為沒有使用過的資源支付費用。本文所介紹的這些小貼士可以有助于用戶正確估算他們的云實例并避免云資源的過度配置。
雖然云供應商為用戶提供了在任意時間使用他們所需確切數量資源的能力,但是有些挑戰依然存在。例如,對未使用云資源的過度配置和超支現象是一個可以影響到企業底線的一個常見問題。
一種解決方案就是“正確估算”公共云實例,即在確保支持應用正常運行的同時防止云資源浪費。專家們表示,在云用戶中存在的一個潛在問題就是資源的過度配置,但還是有一些能夠有所裨益的做法。
確定云資源的正確容量類似于在一臺物理服務器上配置虛擬機,企業戰略集團的一名分析師Daniel Conde說。“由于過度配置是非常浪費金錢的,所以用戶們一定不會希望這么做,”Conde說。“其關鍵在于找到用戶應用所需要的資源,并創建一個最適合它的實例。”在這個意義上,云遇到了原來數據中心中服務器資源使用率不足的相同問題。
正確估算云實例規模中的人為因素
為了確保用戶不會過度配置資源和浪費云資源,企業用戶應當改變他們原來的傳統思維方式。“在過去內部部署的資本密集型模式中,我們花費了大量時間用于搞清楚……將花費什么收購,因為過低估算容量意味著較大的風險并有可能會讓我們陷入困境,”451研究公司分析師Eric Hanselman說。
但是,云模式完全改變了這一理念;所有的開支都發生在運行側,同時企業可以按照實際需要改變和調整相關資源的使用。這樣一來,IT團隊就需要持續不斷地重新進行資源評估以防超支,并確保云資源不會過多配置。
不要忽視云實例成本控制中人為因素方面的影響,我們需要評估應當授權誰來控制發生在云中的運行業務活動。“當我在PSC開始實施云時,有超過一百人被授權負責管理;而到現在我們將這個數字減少到了只有六個,”總部位于休斯敦的一家公共事業服務供應商PSC公司的IT副總裁 Lloyd Dawson說。授權用戶的大幅度減少將有助于確保提高云使用率和相關開支對于用戶的透明度。
考慮應用程序
為運行應用而估算云實例或多或少與十多年前在虛擬化數據中心內所做的是幾乎一樣的,Gartner公司研究總監J. Craig Lowery說。但是兩者之間一個顯著的不同之處在于舊的應用程序可能難以從云彈性特性中獲取高價值;除非應用程序的負載是高度一致的,否則在云中運行的成本一定會比在內部部署中運行更高,Lowery指出。
云的使用模式為用戶提供了隨時間推移根據實際需求獲取和釋放資源的機會。“這就是云彈性特性的含義所在,正確使用好這個特性恰恰是實現成本與性能優化的關鍵,”Lowery說。能夠正確估算云實例規模主要取決于應用負載,而負載分布則可以是從均衡分布到高度可變的。
“在理想情況下,實例規模應當是可以隨負載變化而波動變化的,”他說。
在一臺服務器或服務器實例中,一個只能垂直擴展的應用會讓管理員無從選擇而只能在更大或更小的實例中重新啟動它。“這可能意味著服務中斷,以及隨之產生的額外成本支出,尤其是會讓用戶產生不滿情緒,” Lowery說。其結果就是,企業往往會使用過度配置的資源來運行應用程序以盡量少地執行這一應用重啟的操作,并將其稱為是一種“冗余策略”的保險措施。
對于能夠實現水平擴展的應用程序,管理員們可以部署一個以上的實例來處理負載。“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找出最佳的基本實例容量,當然成本也是評估的重要因素之一,從而隨負載變化而改變運行實例的數量,”Lowery說。
另一方面,自動擴展資源可同時確保性能與可用性,且無需過度配置或超支。這一模式可實現與云彈性特性的最佳匹配,它也是云軟件設計的關鍵特征,Lowery說。
做好測試以避免過度配置
盡管如此,針對企業應用需求進行規劃與預測始終是很重要的。因為在云中建立測試環境是非常容易的一件事,所以企業可以輕松建立測試環境并在不同配置下對系統進行運行測試,Hanselman說。
“云環境通常提供了大量的內置監測功能和診斷工具,它們可以幫助用戶真正地了解在處理、內存乃至使用等諸多環節中的細節信息,”他說。
基于上述這些詳細信息,IT團隊能夠決定他們是否需要進行重新配置或應用重新開發以便于充分利用云計算的優勢(如自動擴展),從而實現成本效益,Hanselman繼續道。
“使用云的最廉價方法就是以較多數量的小組件形式來設計開發應用程序,因為用戶可以在應用低谷期縮減資源規模,只要這些組件是相對足夠細粒度,”他說。
要牢記的另一點是云實例規模并不是一成不變的。云供應商們總是在不斷地推出新的實例類型。如果用戶需要運行一個對內存資源有很高要求的應用,那么就可能不得不選擇一個更昂貴的實例或購買一個過度配置的云資源,但是它的供應商有可能會在六個月的時間內推出一個更好、更具成本效益的實例類型選項,Hanselman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