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有云的概念在于由企業內部IT部門購買服務器、存儲與網絡產品,從而構建自有云體系。然而事實證明,這并不是一項高效的解決方案。
最近五年來,私有云一直專注于構建自己的IaaS方案。然而三大云服務供應商的核心重點早已超越核心計算服務,開始向其它新興領域拓展。雖然規模不及AWS與Azure,但谷歌提供一套非常有趣的機器學習服務組合。合理的價格與易于使用的框架令其獲得巨大吸引力,而AlphaGo戰勝冠軍圍棋選手也再次證明了谷歌在這場AI驅動革命中占據著領導地位。
而微軟則憑借區塊鏈充分運用自身中間件、加密與編程語言的力量,這使其擁有吸引金融服務及政府機構的可觀潛力。
與此同時,AWS則正大踏步邁入智能家居與辦公環境,具體方案為搭載AI方案Alexa的Echo產品。用戶能夠利用Alexa提供的API將Echo與自己的特斯拉汽車對接,甚至能夠讓后者自動駛出車庫。
下面探討私有云將逐步走向消亡的三項核心因素:
1. 創新:云供應商擁有極為可觀的人才及技術積累,亦具備雄厚的資本不斷構建新型功能——這些是私有云供應商永遠無法實現的競爭優勢。
2. 規模化:機器學習需要利用大量數據進行訓練,而公有云龐大的用戶基礎能夠有效解決數據集需求。同樣的,如此規模的服務器集群遠遠超出了任何單一企業的實現能力。
3. 網絡效應:通過對不同輸入數據及客戶使用活動的支持,云服務供應商能夠極大豐富自身產品。這種網絡效應遠遠超出了單一企業的實現能力。私有云的核心訴求在于解決底層硬件需求以解決業務問題,這意味著其需要將大量精力投入至基礎堆棧調試當中,導致對具體服務的關注能力有所缺失。
企業IT部門寄希望于利用云服務供應商的“堆棧基礎”解決業務問題,而私有云IaaS集群則根本不可能實現同樣的功能。
毫無疑問,如今的數據中心發展已經達到峰值,惟一的問題是其將以怎樣的方式走向衰退。因此立足于未來五到十年,身披私有云概念的自有基礎設施恐怕只能是一場看起來很美的鏡花水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