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什么服務,最理想的應用狀態應該就是像水電等基礎能源一樣被廣泛應用,云服務也是如此。隨著移動互聯網迅速發展,智能終端、可穿戴設備、物聯網以及VR/AR得到快速普及。越來越多的服務在云端開展,越來越多的數據在云端存儲。
云服務被公認為是一片萬億紅海市場,但目前國內企業級云市場仍處于發展初期。以騰訊、阿里、百度等國內互聯網巨頭,亞馬遜、、IBM、谷歌、微軟等國際云計算巨頭,華為、聯想、浪潮等以硬件為主體的IT服務廠商都在布局公有云、私有云或混合云,努力提升云服務質量,爭搶企業云市場。巨頭們不惜花重金打造云服務市場,背后暗藏著對數據變革的野心。
狼煙四起的云市場
云計算是互聯網技術發展的最新階段,是互聯網+發展的基石。在國內經歷了2014普及年,2015發展年,在2016年將迎來爆發式的增長,增長范圍也蔓延到了國外。
據市場研究公司 Gartner 發布報告稱,全球公共云服務市場規模今年有望達到 2040 億美元,較 2015年 的 1750 億美元增長 16.5%;IaaS 有望增長 38.4%;到今年底,市場規模有望達到 224 億美元;云應用服務(SaaS)也有望實現年增長 20.3%,達到 377 億美元。云管理和安全服務的增長率有望達到 24.7%。云應用基礎架構服務(PaaS)也有望表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達到 21.1%的增長率。
面對億萬紅利的云服務市場,國內互聯網巨頭們動作不斷,3月29日騰訊云推出了最新的“云+CDN”、“黑石-混合云plus”升級產品,提供物理機租賃服務;3月18日,阿里云發布 CDN 6.0 版,重新定義 CDN;1月28日樂視云與甘肅廣電跨界創新構建廣電+新玩法;國外互聯網巨頭們也不甘示弱,4月1日傳出亞馬遜或與HERE合作云計算服務;1月22日IBM斥巨資收購Ustream 發展云服務;谷歌更是放狠話,全力拼殺企業云服務市場。國內IT廠商也想憑借自身多年積累殺入云服務市場,3月14日,華為攜手德國電信開放電信云商用,傾力打造便捷的云服務;1月7日,浪潮發布“云騰計劃”打造云服務生態圈。國內外科技巨頭們對云服務布局越來越重要,甚至在資金、資源以及合作范圍上,舉全公司之力發力云服務市場。
在“云”煙四起的國內云生態環境中,騰訊云、阿里云數據中心的服務器數量均已超過50萬臺,晚起一步的百度數據中心服務器數量也達到數十萬臺的規模。除了企業,個人用戶對云的了解和關注也越來越多,不管是從騰訊云發布的“云+躍變”戰略,還是阿里云Me2猜想或百度云被指泄露用戶照片事件,都刷爆了朋友圈。
云端大戰已迫在眉捷。
選擇合適的云服務
云服務被稱當今IT行業最火熱的話題之一。大到巨頭,小到個人創業者,都在發展自身的云計算業務,用以支撐企業自身的各項業務。云計算的出現,為各行業大數據提供精準分析和彈性計算能力,輸出有實際價值的信息,幫助人們提升工作和生活效率。
早期很多企業為了上“云”就隨便部署了個云計算服務,后來隨著云計算的發展和創新,模式也分為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三大類。因其用途不同,用戶的觀點也不一。
觀點一:公有云更符合云計算規模經濟效益,前途無限
云計算的最大優勢就是其規模經濟效益,大多數企業選擇云計算方案是出于成本考慮。并且,隨著技術的進步,公有云安全問題會逐漸得到解決,私有云的安全優勢也將被逐步取代。
觀點二:私有云安全性好,將成云計算主流
數據安全對于企業來說至關重要,公有云服務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因此,只適用于開放性、非關鍵性業務。大型企業會更多地傾向于選擇私有云計算平臺,對于中小企業來說更適用于傳統IT服務。
觀點三:混合云集成雙重優勢,點亮未來
采用大而全的混合云,既可以盡可能多地發揮云計算系統的規模經濟效益,同時又可以保證數據安全性。同時,混合云可以引入身份認證、數據隔離、加密等安全技術來保證數據安全,同時保留規模經濟效益,合而不同,才有未來。
觀點四:三者共存互補
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三種云計算模式,并不會誰取代誰,優勢不同,解決方案不同。未來,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將會長期共存,優勢互補,共同服務于企業用戶。
在企業紛紛開始將自己的IT 架構搬到云的過程中,最先發力的是公有云,互聯網科技公司們首先嘗到了這塊蛋糕的甜頭。然對于一些對于企業數據信息要求比較敏感的企業或組織來說,私有云則不失為一種最佳的云解決方案。相比私有云和公有云,混合云用高效的跨域互聯互通,能夠幫助公司平衡IT 方案。
老劉認為,云的分類和區別,不是技術上的而是服務上的,不管是對內還是對外,只有服務的針對性,沒有絕對的公有和私有,企業發展處于不同階段,需求也不盡相同,無論公有云、私有云,還是混合云,從企業實際狀況分析,注重差異化的定制服務,有效解決企業難題才是重點。
數據變革的野心
云計算技術就是一個容器,大數據是存放在這個容器中的水,依靠云計算技術進行存儲和計算。近幾年信息爆炸使得“大”數據、“冷”數據和“火”數據問題突出,不斷催生了基于云存儲平臺的數據個性化需求。企業云存儲屬于互聯網時代的一個產物,把人們從U盤和移動硬盤時代解放出來,文件存儲可以隨時進行。云存儲給企業提供了共享、協作的環境,受到許多大中小企業的青睞,通過簡單的搭建就能幫助企業實現辦公上云。
“萬物互聯”時代,數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隨著音頻、視頻等應用場景的增多,文件規模的變大,數據量也在不斷增長,對于中小創業者來說,龐大的數據存儲及數據計算需求與高昂的云存儲費用讓不少企業面對擁抱“互聯網+”這股潮流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但對大企業來說,可以通過大數據獲得額外收益,同時這些大企業也必須面對互聯網爆炸信息給CDN帶來的挑戰。然后面對挑戰大公司都有自己的應對之策,以騰訊云為例,他們就采取四方面的升級,首先,邊緣節點全面升級,計算和存儲能力飆升。其次,通過騰訊云專線網絡,打造CDN高速公路,較傳統CDN速度提升超過80%。第三,建立區域中心,實現源頭的“就近”,業務平均回源速度提升50%。第四,深挖精細化調度,實現資源最大化利用。
人們既是數據的產生者,更在云計算數據處理平臺下的受益者。對于創業者、創業公司來說,使用云存儲可以節約現實硬件成本,大幅降低用戶加載圖片、視頻的時長,數據也能夠得到更為有效的管理,而最重要的是,在大數據時代,云存儲上的數據能夠為他們創造更好的未來。
大數據已成為一個新興產業,應用于金融、通信、零售、醫療、旅游、政府管理等。大數據也正在創新經濟運行模式,將對經濟轉型升級產生重要意義。得數據者得天下,難怪乎騰訊云、阿里云把云端之戰燒到了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