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不久前發布的一份財報,給所有云計算的玩家們打了一針雞血。
2016年1月28日,阿里巴巴集團(NYSE:BABA)發布的2015年第四季度財報顯示,阿里云第四季度營收8.19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26%。這已經是阿里云連續第三個季度保持三位數增長。
按照阿里巴巴2015年Q4總營收345.43億元計算,阿里云對營收的占比在2.37%左右。不要小看這個占比,全球云服務市場的老大亞馬遜的云收入對總收入的占比也只有6.74%左右。
2015年10月份,亞馬遜的財報顯示,該公司2015年第三季度實現了連續第二個季度的扭虧為盈,實現凈利潤7900萬美元。其中,亞馬遜云業務AWS貢獻的運營利潤是5.21億美元,遠高于去年同期的9800萬美元。也就是說,如果沒有云業務,亞馬遜將虧損嚴重。
阿里云研究院專家王子凌對南方周末記者分析,現在用戶在互聯網上的行為,有兩個重要特征,一是用戶分散,卻能瞬間聚集;二是業務再也不是水平擴展而是指數級變化。舉例來說,浙江水利廳的臺風網站,平時沒什么人登錄,但臺風來的時候,用戶會瞬間集體登錄這個網站。
“這種不確定性中的大概率事件,正成為互聯網環境下的新常態。很多網站都需要云計算的彈性能力。”王子凌認為,互聯網的出現,讓每一個行業與企業都會遇到自己的雙11。
美國知名財經雜志《巴倫周刊》的一篇文章認為,2016將是云計算爆發之年,全球60%的IT費用將投入到云相關的產品和服務中,到2018年這一比例將達到100%。一旦這個預言實現,意味著到2018年,云計算服務商將全面替代傳統IT廠商。
所以,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在2015年10月份致股東的公開信中就表示,十年內中國80%以上的企業會使用到互聯網的電商平臺、物流體系、金融服務、云計算以及跨境服務。其中,阿里提供的服務,會是企業繼水、電、土以外的第四種不可缺失的商業基礎設施資源。
可以說,云計算正從過去云里霧里的狀態,變成人人觸手可及的一項新互聯網服務。
云計算不再是個“故事”
過去幾年,中國的云計算產業經歷了過熱、變冷、理性回暖的過程。
從2009年開始,國外的一些廠商,借著云計算的概念,把過去的一些產品重新包裝,新瓶裝舊酒,推銷給對希望通過云計算抬升政績的一些地方政府。當時,很多城市都出現了建數據中心的熱潮。
后來一些國內企業也大力發展云計算,比如上海的盛大云,以及更早的公共云先驅世紀互聯在北京推出的云快線CloudEx。
但在九州云副總裁李開看來,這些企業,要么敗在不成熟的技術上,要么敗在缺乏大量用戶入口上。很多公司對云計算的投資缺乏長期戰略準備,在收獲期到來之前就早早放棄。中國云計算產業也陷入低谷。
隨著阿里和騰訊這些同時擁有技術儲備和用戶入口(游戲、電商、互聯網金融)等互聯網巨頭的殺入,中國云計算產業再次升溫。相比過往的云計算玩家,這些互聯網巨頭,擁有后發優勢和長線戰略,逐漸在云計算領域唱主角。
同時,政府也開始大力推動云計算的發展。2014年,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考察浪潮公司時表示,今后出訪國外不僅要推銷中國高鐵和中國核電,也會向全球市場推薦中國的云計算。
對于政府來說,云計算能極大提高政府服務能力和服務效率。
很多人都抱怨,如今要開一個證明,需要跑多個政府部門。個人的很多信息,比如你生育情況,政府確實都有數據,但這些數據由不同的職能部門掌握。云計算能將這些數據打通、共享。
“云計算是消除信息孤島的有力解決方案,解決證明你媽是你媽的尷尬。以前開證明,是人在跑腿,現在是數據在跑腿。”一位要求匿名的云計算專家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此外,云計算也開始深入中國商業命脈。有些小企業,從公司成立開始,就使用的是云服務,把所有業務放到云端去。
一些公司更是把云服務當做一種新的業務平臺。比如,過去芒果TV制作一臺晚會,一般是十多個機位拍攝,但最終呈現在電視機上素材很有限。后來通過使用阿里云的服務,在芒果TV的手機客戶端上進行內容的再分發。觀眾可以點播任何一個機位拍攝到的內容。
“如今的云計算處在一種過熱降溫之后回暖的階段,即客戶熱情和技術成熟雙雙趨于理性和成熟,市場進入收割期。”九州云副總裁李開說。
巨頭激戰云計算
根據IDG的報告,阿里云是中國最大的云服務提供商,但其在國內也面臨巨大的競爭壓力。
目前,國內三大電信運營商旗下的電信天翼云、聯通沃云、移動大云也在持續推進,還有專注細分領域的金山云、Ucloud等新興對手都在對阿里云進行挑戰。
但阿里云在國內的真正對手是騰訊、華為、百度等巨頭。這些巨頭在公共云、私有云和混合云等所有云計算細分市場跟阿里競爭。
所謂公共云,可以理解成企業不建立自己的云平臺,而是直接對外采購云服務。使用公共云的主要是創業公司。過去,這些公司要購買或者租服務器,現在則直接向阿里云等云廠商采購云服務。
目前比較流行的是混合云,這是因為,私有云一般難以完全滿足企業的需求,有時候需要采購公共云服務。比如,阿里就給12306提供了一套混合云解決方案。
在2015年年末的云棲大會上,阿里云就和國內領先的OpenStack私有云供應商九州云開展了戰略合作,涉足混合云市場。
九州云副總裁李開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公共云和私有云相互融合是一個大趨勢,就像一般人出行,既需要乘坐如地鐵和公車這樣的公共交通(公共云),也想擁有自己的私家車(私有云)。
“阿里這樣一個生態體系非常吸引企業用戶,我們的客戶一方面喜歡我們提供的私密的、獨享的私有云,但也同時期望在突發負載、數據備份和大數據運算等場景下使用更加經濟、彈性能力有優勢的公共云。”李開說。
在公共云市場,阿里的主要對手是華為。華為正從企業級市場開始沖擊公共云市場。阿里的對策是選擇跟九州云這類公司合作,共同防守華為。
騰訊云和阿里云則主要在爭奪創業者市場上展開廝殺。阿里云聯合了30家風投發布了“創客+”計劃,騰訊云則聯合多家創投機構發布了“云+眾創”計劃。兩家公司在2014和2015年大打價格戰,在云存儲和云數據庫等業務上輪番降價。
百度的云產品主要在私有云市場,并且強調人工智能與云計算的結合。此外,百度還聯合電信云、金山云、華為企業云、青云等國內主流云平臺以及亞馬遜中國,在安全領域建立云安全生態。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新玩家正采取免費策略加入云計算戰局,比如樂視云。
樂視云的一大特點是內容優勢和發行渠道。比如,企業做了一場發布會,可以通過樂視云在樂視網、樂視手機、樂視TV上直播,并把直播內容發行到其他視頻渠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