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生態圈或者聯盟的方式,已經成為做生意的常規玩法,尤其對于聯想來說,憑借自身的影響力,可以號召產業鏈的企業一起來做。
雖然超融合是個新領域,但不是什么新概念,很多企業已經在Google、Facebook等基于計算存儲融合理念的超融合架構基礎上,都在做很多創新。
但互聯網的做法怎么拿到企業級來做,是這個聯盟要坐下來一起思考的問題。因此,在1月12日的發布會上,各家也是貢獻自己的思路來探討。
看看參加聯盟的成員,可以看到,像SOHO中國也參加了這個聯盟,感嘆國內廠商趕上了“互聯網+”這個好時代,目前傳統企業轉型,以及雙創企業的在IT方面的需求非常多。因此,在“有形”的互聯網+的大勢和需求下,是“無形”的互聯網支撐,正如聯想高志國所說,今天的超融合,就好比早年的智能手機市場,雖然剛剛起步,但未來企業級IT基礎設施市場,每年會有千億級規模,超融合架構巨大的成長空間可想而知。
但這么大的蛋糕怎么來做?中國市場行業縱深很廣,涉及的領域很多。比如智慧醫療項目,復雜的IT架構不是一家廠商能做下來的,聯合產業鏈各家打包來做也是一個必要選擇。
Google、Facebook互聯網公司IT基礎架構到底怎么做的,是不傳之秘。很多企業都在做,市場上沒有聽過超融合的 IT人很少了,但是知道怎么做好的不多。這個角度來說,也是需要抱團來做。
從用戶角度來說,對超融合架構是否接受,讓用戶知道超融合到底有多好?還是處于市場培育期,教育用戶也是需要全行業來一起做的。
看看聯盟成員,包括聯想云服務業務集團、中國電子學會、Nutanix、華三、SMARTX、Maxta、深信服、華云網際、SOHO中國、Mellanox、南大通用和文華在線等超融合產業鏈領銜企業、機構,他們之間或多或少都有著競爭的關系,但正如他們自己所說,2B企業做一個新用戶,東西賣出去才是生意的開始,后續很多都需要產業鏈的配合。
因此,這種以國內廠商為主的聯盟,以自己的方式來做超融合,是一種很理性的思路做生意。聯盟也只是開始。
技術變革向來都是由需求推動的。從用戶需求來說,超融合可以看作是一站式交付,是軟件、硬件整合,既是產品又是解決方案。重要的是,這種方式可以降低用戶75%左右的交付時間,滿足互聯網用戶的快速迭代、更新需求。
尤其是對一些中小客戶,不需要以前那種復雜的采購方式,采用這種開箱即用的技術很實用; 對于大型客戶,在云計算的拓展需求方面,超融合也可以幫助平滑擴展;運維上,國內這么多互聯網企業,雖然云計算做了很多年了,一些公司也自己做架構,但是需要很專業的團隊,要考慮方方面面的東西,而超融合的方式可以節約很多運維成本。
正如高志國總結,功能的融合、軟件定義、靈活可擴展,這就是超融合的本質。
其實,將互聯網化的架構拿到企業級來做,也是對傳統架構的宣戰。為什么這么說?
因為傳統 IT 架構又一些固有問題,比如在擴展性、性能和管理等方面都觸達瓶頸,傳統數據中心80%支出是在維護上面,而虛擬桌面基礎架構(VDI,Virtual Desktop Infrastructure),目前這種新的場景,不僅是融合,還是虛擬化、云計算的方式,往上走和業務結合。當IT基礎支撐與企業應用結合,未來會有很多想象空間。
因此,超融合的這些優勢,已經走入了企業級,走進了數據中心。今年以來,對數據中心的這種變革在慢慢發生, 因而也被稱為超融合的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