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级在线观看,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免费一级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云計算行業動態 → 正文

2015國內Docker云生態年終盤點

責任編輯:editor006 作者:張苗苗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5-12-31 13:53:16 本文摘自:it168網站

在云計算大潮波濤涌動的背景下,全球容器生態蓬勃發展。提到2015年最受關注的熱門技術,Docker絕對可以當仁不讓的躋身IT熱詞前三甲。這個在2013年一經發布就一鳴驚人的技術,帶動了整個以輕量級容器為核心的生態系統迅猛發展。但是,有一點要糾正,就是Docker本身不是輕量級容器,它僅是提供了一種對輕量級容器封裝管理的標準。正是這種標準化的輸出方式,使得有著十年歷史的Linux容器技術重回公眾視野。而這種容器價值的“重拾”,又恰逢當下互聯網時代,企業用戶對于應用快速轉型與產品迭代速度的迫切需求,成為了輕量級容器生態系統發展的直接推動力。

年終盤點 2015國內Docker云生態評述

  用戶需求促使容器技術成未來趨勢

今年在奧蘭多召開的Gartner年度大會上,Gartner提出了關于科技未來的十大戰略性技術趨勢。其中微服務與容器成為與The digital mesh(數字網)、smart machines(智能設備)和the new IT reality(新IT現實技術)比肩,成為未來趨勢。并且Gartner預測,微服務與容器這一組合將在2020年之前給整個IT行業帶來深刻影響。

伴隨著云計算、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的蓬勃發展,企業已經進入互聯網時代。用戶體驗在當下被認為是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決定性因素,尤其是互聯網行業,對于用戶體驗的極致追求,使得他們不得不選擇微服務架構,來改變應用開發的流程,由此達到應用快速迭代的目的。

互聯網時代里,企業IT的應用開發逐步走向松耦合模式已成不爭的事實。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固有的整體架構(Monolithic structures)已經成為松耦合系統部署的罪魁禍首。靈活多變的微服務架構和容器技術的出現,將改變這一切。這種松耦合的應用開發架構,與靈活輕便的部署方式會更加符合未來數字化企業對于靈活、可擴展的迫切需求,所以隨著傳統企業逐步向微服務架構轉身,容器技術未來市場前景廣闊。

國內市場起步 創新團隊扎堆出現

乘著容器技術發展的東風,國內也隨之興起了一批基于Docker技術,提供容器云服務的創新企業。這股新興力量的興起,無疑為2015中國云計算的發展增添了一抹亮色。他們大多成立于14年年底與2015年年初,經過1-2年的積累,目前都擁有了超萬人以上的用戶群體。年終歲末,it168云計算小編想以團隊為單位,來梳理下這些創新企業的定位與特征,從“技術路線、目標用戶、生態拓展”三個維度來進行點評,重新加深下這些初創團隊的業界印象。

靈雀云

創立時間:2014年10月

技術路線:靈雀云主要依托公有云,在其上提供被稱為“云上之云”的 CaaS (Container-as-a-Service)容器服務。定位在公有云范疇,按需收費,提供即服務形式的容器服務是其未來愿景。

目標用戶:目標客戶是開發者與企業,目前仍以互聯網行業為主要服務對象。

生態拓展:與微軟Azure、亞馬遜AWS達成戰略合作, 拓展國內企業級容器云市場。

融資情況:A輪,千萬級美金。

編輯點評: 2006年就開始提供服務的AWS,經過近10年的蟄伏,終于在近兩年實現盈利,并成稱霸云服務界的公有云商巨頭。靈雀云擁有扎實的技術基礎,又目光長遠,欲走一條“任重道遠”的公有容器云服務之路。然而,這不僅需要前瞻性的技術能力,還要有長久的堅持與忍耐。靈雀云團隊的技術能力毋庸置疑,未來隨著在市場、渠道建設上的逐步成熟,2016年發展前景可期。

DaoCloud

創立時間:2015年1月

技術路線:與靈雀云不同,DaoCloud在其10月份舉辦的“容器技術峰會上”明確表示,自己所提供的服務不是CaaS,而是更加偏向于提供企業私有的容器云解決方案。

目標用戶:互聯網行業用戶和“互聯網+”需求的傳統行業用戶

生態建設:發布了Container+ 聯盟,與EMC、VMware簽署合作備忘錄,在產品和市場層面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融資情況:Pra-A 數百萬美金

編輯點評:一路走來,DaoCloud備受業內關注,不僅是因為他們的公司名稱與Docker母公司DotCloud相似,還有就是他們對于容器技術的深刻理解。DaoCloud將自身產品定位于 “做最貼近用戶需求的容器云”,走這樣的技術路線,其實或多或少是受到兩位創始人職業背景的影響(創始人曾在專注于企業級市場提供虛擬化服務的EMC、VMware擔任要職。)。明年互聯網+大潮將逐步深入,希望DaoCloud有更好表現。

時速云

創立時間:2014年10月

技術路線:提供輕量級的企業級容器云平臺與CaaS服務,主要基于以Docker為代表的容器技術以及相關的生態圈技術,結合自主創新成果,為廣大用戶帶來新一代容器服務體驗。

目標用戶:互聯網行業開發者+中小型企業

生態拓展:時速云正積極拓展上下游渠道,拓展自身生態。

融資情況:A輪 數千萬人民幣

編輯點評:時速云創始人出身于IBM、阿里等公司,整個技術團隊具備一定的技術能力。出于對IaaS與PaaS平臺關鍵技術的深度理解,一線工程師出身的他們,對于技術和產品有著原生的熱情。后續應加強市場品牌方面的建設,并對產品技術進一步打磨,未來廣闊市場,期待時速云的進一步發力。

數人云

創立時間:2014年9月

技術路線:采取“Mesos+Docker”相疊加的方式,提供以Mesos為核心的云操作系統。

目標用戶:中型互聯網公司與傳統企業

生態拓展:與國內知名公有云服務商UCloud達成戰略合作,推進容器云的未來發展。

融資情況:Pra-A

編輯點評:作為國內首批進入容器云領域的創新企業,不同于其他初創團隊,數人云另辟蹊徑,將Mesos與Docker相結合,針對企業的私有生產環境,將底層資源進行統一管理、動態調度,讓企業快速搭建并維護一個高性能、高穩定性的生產環境,為企業提供Mesos企業版軟件。“讓用戶能夠像使用一臺服務器一樣使用整個集群服務器。”這是數人云的愿景,未來企業級容器市場上,數人云將憑借其一技之長拼得一席之地。

希云cSphere

創立時間:2013年底

技術路線:為企業提供完整的基于Docker的私有云解決方案,幫助企業大幅降低應用交付的周期,加快產品發布。cSphere平臺雖然部分借鑒了Kubernetes、Mesos、Swarm的思想,但并沒有基于這些開源平臺二次開發,而是從頭開始自主設計和研發。后端全部使用Golang語言開發,完全OpenAPI的設計。現在cSphere平臺已發布商用版本,并在游戲、教育、物聯網、電子商務、安全等多個領域得到了實際部署和使用。

目標用戶:互聯網行業+企業,還為“互聯網+”企業提供技術與服務。

融資情況:Pra-A

編輯點評:作為國內最早研發和應用容器技術的企業,希云cSphere算是很低調的企業之一。從創立時間看,希云都早于其他幾家。從產品與服務上看,希云的定位不僅在Docker云的相關咨詢部署方面,還涉及到向有互聯網轉型需求的企業提供技術支持服務。通過技術培訓與落地活動,希云現已在技術人群當中建立了一定的受眾群,未來2016年,希望可以加大市場品牌方面的投入。

來自一線工程師的聲音

一年來,it168的itpub論壇對Docker的技術、產品、生態、趨勢等方面都做了相關話題設置,網友參與的熱情很高,關注度也很高。每次相關話題一出,都會迎來較高的回帖量。就生態與未來發展趨勢這個話題,小編搜集整理了一些精彩話題,聽聽一線技術人員對于Docker技術與生態的最真實看法。

heguangwu:對Linux容器之前有過了解,容器并不是一個新技術,docker只是簡化了容器的部署,當前系統已經有在使用,但還沒有大規模使用。未來,我想大多數都是直接用官方開源的,畢竟這個東西如果技術人員都不懂也不會使用,有一定基礎的都傾向官方開源。

chenxing2:目前只關注原生Docker和谷歌的Kubernetes , docker能促進微服務架構的發展, 目前挺火的,好多大企業也上了,給人感覺接受程度還不錯,不一定成為開發者必備的,但一定會成為運維人員必備的。

nail78:容器技術是實例級的隔離,隔離效果沒有虛擬化技術好,但是對資源的利用更充分。目前還沒用容器技術,可以根據需要,選擇虛擬化技術或容器化技術, 這兩者也可以并存的,未來會成為運維開發者重要的選擇。容器技術可以豐富和完善微服務架構的生態。

rover12421:我覺得接受度還挺高的,成為主流可能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現在有太多好工具,但都是沒有成為主流,docker會越來越好。相關企業不了解,使用容器技術的我知道有coding.net,他們的webide就用的容器技術,使用是還是非常棒的。前景非常看好,微服務架構的東西會越來越多,越來越便利。

niao5929:容器技術確實讓應用系統更加健壯,目前正在嘗試使用,Docker很可能成為一種新的軟件組織方式,你學不學它都在那里,對未來最大影響的目前就是以docker為代表的容器技術。目前oci也發布了新的玩具runc,到底容器技術會進化成什么我們無法預測,但我覺得長遠看那些自由的簡單系統更有生命力。國內現在好像討論的很熱鬧,但落地的不多,既然docker已經成為了軟件組織架構,用docker跑服務都是進程級的,它本身就可以叫微服務,強調的是系統本身端功能的強大。

idi0t: Docker雖然不是新東西,但在國內應該說只是起步階段,但我想從Docker帶來的利益來看,必然會有巨頭領路。相關的企業不知道有哪些,但有云的公司就肯定必須跟著潮流,國內覺得可能還是BAT之爭,因為他們有錢,可以自己做。還有就有可能是有些早已準備多年的公司成為新貴。

jixuuse:現在主要還是用開源的比較多,初創企業除非是燒錢型的,否則一般不會在這種商業服務方面投入太多。比較看好,但是還是那句話,想用的多半都是從開源入手自己搞。

quasarli:從目前我對docker的理解來看,將會是虛擬機的一個更新換代的產品,虛擬化以后會成為主流,相應的docker應該也會得到大量應用。未來的趨勢肯定是精細化,小眾化,更契合用戶的業務。

CUTianrui007: Docker與其它容器領域的巨頭進行合作,共同開發開源組件libcontainer。所以,綜合來看,Docker成為主流技術完全有可能,畢竟它是趨勢是方向。Docker發展有點像秋風吹落葉一樣,只要有Linux的地方就有Docker的影子,改用Docker這一舉措有望每年為數據中心或云計算服務提供商節省數千萬美元的電力和硬件成本。所以難怪它們在一窩蜂地盡快采用Docker。

cu_shell:未來3-5年會是docker的一個發展期,我還是看好大廠家。雖然有個別企業說是專注docker,但畢竟財力物力抗不過BAT這些老牌。未來會非常火爆。就目前來看,以vm為首的虛擬化用戶還是占據主流,后期,docker應該會被廣大用戶接受。

小結:

縱觀市場,不難看出,2015國內容器云生態還處于剛剛起步階段。在外人眼里,基于Docker技術的創業公司應該大同小異,確實,在創業初期“產品形態趨同,技術路線跟隨”的現象也普遍存在。不過經過了近一年的積累,基于Docker的這些創新企業,由于創始人的出身背景不同,對于容器云服務的理解不同,逐步形成了他們切入市場的不同姿勢與角度,逐漸的,他們在產品技術路線上、商業模式上以及生態拓展上都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路。當然,眼下的短期計劃不能代表未來長期戰略,但是在產品趨同又競爭激烈的容器云市場背景下,也許先找準自己的定位,立足基點去做產品與技術的打磨,才是打敗對手,贏得客戶的硬道理。很高興的看到,大部分創新企業在拓展生態與市場渠道方面都作出了一些努力,尤其是靈雀云還提出了直接的海外戰略,有計劃將自己的產品與服務推向美國市場,與國外相類似的企業做競爭。這是種對趨勢有很深把握與自身產品與服務足夠自信的表現。筆者了解到,除了靈雀云之外,業內還有一家名為HyperStack的企業,他們也在專注美國市場,提供CaaS解決方案。

另外,除了創業團隊的興起,在全球像谷歌、微軟、IBM、紅帽這樣的巨頭也相繼宣布對Docker的支持與追捧,國內知名的IaaS提供商阿里云與UCloud也與今年的年度大會上分別宣布了各自的容器戰略。可見,隨著眾多大廠的紛紛支持,未來容器云市場將更加紅火。借用DaoCloud CEO陳齊彥的說法,隨著用戶接受程度與需求的增強,也許容器云市場的爆發就在近一兩年。

關鍵字:Docker谷歌webide

本文摘自:it168網站

x 2015國內Docker云生態年終盤點 掃一掃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當前位置:云計算行業動態 → 正文

2015國內Docker云生態年終盤點

責任編輯:editor006 作者:張苗苗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5-12-31 13:53:16 本文摘自:it168網站

在云計算大潮波濤涌動的背景下,全球容器生態蓬勃發展。提到2015年最受關注的熱門技術,Docker絕對可以當仁不讓的躋身IT熱詞前三甲。這個在2013年一經發布就一鳴驚人的技術,帶動了整個以輕量級容器為核心的生態系統迅猛發展。但是,有一點要糾正,就是Docker本身不是輕量級容器,它僅是提供了一種對輕量級容器封裝管理的標準。正是這種標準化的輸出方式,使得有著十年歷史的Linux容器技術重回公眾視野。而這種容器價值的“重拾”,又恰逢當下互聯網時代,企業用戶對于應用快速轉型與產品迭代速度的迫切需求,成為了輕量級容器生態系統發展的直接推動力。

年終盤點 2015國內Docker云生態評述

  用戶需求促使容器技術成未來趨勢

今年在奧蘭多召開的Gartner年度大會上,Gartner提出了關于科技未來的十大戰略性技術趨勢。其中微服務與容器成為與The digital mesh(數字網)、smart machines(智能設備)和the new IT reality(新IT現實技術)比肩,成為未來趨勢。并且Gartner預測,微服務與容器這一組合將在2020年之前給整個IT行業帶來深刻影響。

伴隨著云計算、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的蓬勃發展,企業已經進入互聯網時代。用戶體驗在當下被認為是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決定性因素,尤其是互聯網行業,對于用戶體驗的極致追求,使得他們不得不選擇微服務架構,來改變應用開發的流程,由此達到應用快速迭代的目的。

互聯網時代里,企業IT的應用開發逐步走向松耦合模式已成不爭的事實。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固有的整體架構(Monolithic structures)已經成為松耦合系統部署的罪魁禍首。靈活多變的微服務架構和容器技術的出現,將改變這一切。這種松耦合的應用開發架構,與靈活輕便的部署方式會更加符合未來數字化企業對于靈活、可擴展的迫切需求,所以隨著傳統企業逐步向微服務架構轉身,容器技術未來市場前景廣闊。

國內市場起步 創新團隊扎堆出現

乘著容器技術發展的東風,國內也隨之興起了一批基于Docker技術,提供容器云服務的創新企業。這股新興力量的興起,無疑為2015中國云計算的發展增添了一抹亮色。他們大多成立于14年年底與2015年年初,經過1-2年的積累,目前都擁有了超萬人以上的用戶群體。年終歲末,it168云計算小編想以團隊為單位,來梳理下這些創新企業的定位與特征,從“技術路線、目標用戶、生態拓展”三個維度來進行點評,重新加深下這些初創團隊的業界印象。

靈雀云

創立時間:2014年10月

技術路線:靈雀云主要依托公有云,在其上提供被稱為“云上之云”的 CaaS (Container-as-a-Service)容器服務。定位在公有云范疇,按需收費,提供即服務形式的容器服務是其未來愿景。

目標用戶:目標客戶是開發者與企業,目前仍以互聯網行業為主要服務對象。

生態拓展:與微軟Azure、亞馬遜AWS達成戰略合作, 拓展國內企業級容器云市場。

融資情況:A輪,千萬級美金。

編輯點評: 2006年就開始提供服務的AWS,經過近10年的蟄伏,終于在近兩年實現盈利,并成稱霸云服務界的公有云商巨頭。靈雀云擁有扎實的技術基礎,又目光長遠,欲走一條“任重道遠”的公有容器云服務之路。然而,這不僅需要前瞻性的技術能力,還要有長久的堅持與忍耐。靈雀云團隊的技術能力毋庸置疑,未來隨著在市場、渠道建設上的逐步成熟,2016年發展前景可期。

DaoCloud

創立時間:2015年1月

技術路線:與靈雀云不同,DaoCloud在其10月份舉辦的“容器技術峰會上”明確表示,自己所提供的服務不是CaaS,而是更加偏向于提供企業私有的容器云解決方案。

目標用戶:互聯網行業用戶和“互聯網+”需求的傳統行業用戶

生態建設:發布了Container+ 聯盟,與EMC、VMware簽署合作備忘錄,在產品和市場層面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融資情況:Pra-A 數百萬美金

編輯點評:一路走來,DaoCloud備受業內關注,不僅是因為他們的公司名稱與Docker母公司DotCloud相似,還有就是他們對于容器技術的深刻理解。DaoCloud將自身產品定位于 “做最貼近用戶需求的容器云”,走這樣的技術路線,其實或多或少是受到兩位創始人職業背景的影響(創始人曾在專注于企業級市場提供虛擬化服務的EMC、VMware擔任要職。)。明年互聯網+大潮將逐步深入,希望DaoCloud有更好表現。

時速云

創立時間:2014年10月

技術路線:提供輕量級的企業級容器云平臺與CaaS服務,主要基于以Docker為代表的容器技術以及相關的生態圈技術,結合自主創新成果,為廣大用戶帶來新一代容器服務體驗。

目標用戶:互聯網行業開發者+中小型企業

生態拓展:時速云正積極拓展上下游渠道,拓展自身生態。

融資情況:A輪 數千萬人民幣

編輯點評:時速云創始人出身于IBM、阿里等公司,整個技術團隊具備一定的技術能力。出于對IaaS與PaaS平臺關鍵技術的深度理解,一線工程師出身的他們,對于技術和產品有著原生的熱情。后續應加強市場品牌方面的建設,并對產品技術進一步打磨,未來廣闊市場,期待時速云的進一步發力。

數人云

創立時間:2014年9月

技術路線:采取“Mesos+Docker”相疊加的方式,提供以Mesos為核心的云操作系統。

目標用戶:中型互聯網公司與傳統企業

生態拓展:與國內知名公有云服務商UCloud達成戰略合作,推進容器云的未來發展。

融資情況:Pra-A

編輯點評:作為國內首批進入容器云領域的創新企業,不同于其他初創團隊,數人云另辟蹊徑,將Mesos與Docker相結合,針對企業的私有生產環境,將底層資源進行統一管理、動態調度,讓企業快速搭建并維護一個高性能、高穩定性的生產環境,為企業提供Mesos企業版軟件。“讓用戶能夠像使用一臺服務器一樣使用整個集群服務器。”這是數人云的愿景,未來企業級容器市場上,數人云將憑借其一技之長拼得一席之地。

希云cSphere

創立時間:2013年底

技術路線:為企業提供完整的基于Docker的私有云解決方案,幫助企業大幅降低應用交付的周期,加快產品發布。cSphere平臺雖然部分借鑒了Kubernetes、Mesos、Swarm的思想,但并沒有基于這些開源平臺二次開發,而是從頭開始自主設計和研發。后端全部使用Golang語言開發,完全OpenAPI的設計。現在cSphere平臺已發布商用版本,并在游戲、教育、物聯網、電子商務、安全等多個領域得到了實際部署和使用。

目標用戶:互聯網行業+企業,還為“互聯網+”企業提供技術與服務。

融資情況:Pra-A

編輯點評:作為國內最早研發和應用容器技術的企業,希云cSphere算是很低調的企業之一。從創立時間看,希云都早于其他幾家。從產品與服務上看,希云的定位不僅在Docker云的相關咨詢部署方面,還涉及到向有互聯網轉型需求的企業提供技術支持服務。通過技術培訓與落地活動,希云現已在技術人群當中建立了一定的受眾群,未來2016年,希望可以加大市場品牌方面的投入。

來自一線工程師的聲音

一年來,it168的itpub論壇對Docker的技術、產品、生態、趨勢等方面都做了相關話題設置,網友參與的熱情很高,關注度也很高。每次相關話題一出,都會迎來較高的回帖量。就生態與未來發展趨勢這個話題,小編搜集整理了一些精彩話題,聽聽一線技術人員對于Docker技術與生態的最真實看法。

heguangwu:對Linux容器之前有過了解,容器并不是一個新技術,docker只是簡化了容器的部署,當前系統已經有在使用,但還沒有大規模使用。未來,我想大多數都是直接用官方開源的,畢竟這個東西如果技術人員都不懂也不會使用,有一定基礎的都傾向官方開源。

chenxing2:目前只關注原生Docker和谷歌的Kubernetes , docker能促進微服務架構的發展, 目前挺火的,好多大企業也上了,給人感覺接受程度還不錯,不一定成為開發者必備的,但一定會成為運維人員必備的。

nail78:容器技術是實例級的隔離,隔離效果沒有虛擬化技術好,但是對資源的利用更充分。目前還沒用容器技術,可以根據需要,選擇虛擬化技術或容器化技術, 這兩者也可以并存的,未來會成為運維開發者重要的選擇。容器技術可以豐富和完善微服務架構的生態。

rover12421:我覺得接受度還挺高的,成為主流可能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現在有太多好工具,但都是沒有成為主流,docker會越來越好。相關企業不了解,使用容器技術的我知道有coding.net,他們的webide就用的容器技術,使用是還是非常棒的。前景非常看好,微服務架構的東西會越來越多,越來越便利。

niao5929:容器技術確實讓應用系統更加健壯,目前正在嘗試使用,Docker很可能成為一種新的軟件組織方式,你學不學它都在那里,對未來最大影響的目前就是以docker為代表的容器技術。目前oci也發布了新的玩具runc,到底容器技術會進化成什么我們無法預測,但我覺得長遠看那些自由的簡單系統更有生命力。國內現在好像討論的很熱鬧,但落地的不多,既然docker已經成為了軟件組織架構,用docker跑服務都是進程級的,它本身就可以叫微服務,強調的是系統本身端功能的強大。

idi0t: Docker雖然不是新東西,但在國內應該說只是起步階段,但我想從Docker帶來的利益來看,必然會有巨頭領路。相關的企業不知道有哪些,但有云的公司就肯定必須跟著潮流,國內覺得可能還是BAT之爭,因為他們有錢,可以自己做。還有就有可能是有些早已準備多年的公司成為新貴。

jixuuse:現在主要還是用開源的比較多,初創企業除非是燒錢型的,否則一般不會在這種商業服務方面投入太多。比較看好,但是還是那句話,想用的多半都是從開源入手自己搞。

quasarli:從目前我對docker的理解來看,將會是虛擬機的一個更新換代的產品,虛擬化以后會成為主流,相應的docker應該也會得到大量應用。未來的趨勢肯定是精細化,小眾化,更契合用戶的業務。

CUTianrui007: Docker與其它容器領域的巨頭進行合作,共同開發開源組件libcontainer。所以,綜合來看,Docker成為主流技術完全有可能,畢竟它是趨勢是方向。Docker發展有點像秋風吹落葉一樣,只要有Linux的地方就有Docker的影子,改用Docker這一舉措有望每年為數據中心或云計算服務提供商節省數千萬美元的電力和硬件成本。所以難怪它們在一窩蜂地盡快采用Docker。

cu_shell:未來3-5年會是docker的一個發展期,我還是看好大廠家。雖然有個別企業說是專注docker,但畢竟財力物力抗不過BAT這些老牌。未來會非常火爆。就目前來看,以vm為首的虛擬化用戶還是占據主流,后期,docker應該會被廣大用戶接受。

小結:

縱觀市場,不難看出,2015國內容器云生態還處于剛剛起步階段。在外人眼里,基于Docker技術的創業公司應該大同小異,確實,在創業初期“產品形態趨同,技術路線跟隨”的現象也普遍存在。不過經過了近一年的積累,基于Docker的這些創新企業,由于創始人的出身背景不同,對于容器云服務的理解不同,逐步形成了他們切入市場的不同姿勢與角度,逐漸的,他們在產品技術路線上、商業模式上以及生態拓展上都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路。當然,眼下的短期計劃不能代表未來長期戰略,但是在產品趨同又競爭激烈的容器云市場背景下,也許先找準自己的定位,立足基點去做產品與技術的打磨,才是打敗對手,贏得客戶的硬道理。很高興的看到,大部分創新企業在拓展生態與市場渠道方面都作出了一些努力,尤其是靈雀云還提出了直接的海外戰略,有計劃將自己的產品與服務推向美國市場,與國外相類似的企業做競爭。這是種對趨勢有很深把握與自身產品與服務足夠自信的表現。筆者了解到,除了靈雀云之外,業內還有一家名為HyperStack的企業,他們也在專注美國市場,提供CaaS解決方案。

另外,除了創業團隊的興起,在全球像谷歌、微軟、IBM、紅帽這樣的巨頭也相繼宣布對Docker的支持與追捧,國內知名的IaaS提供商阿里云與UCloud也與今年的年度大會上分別宣布了各自的容器戰略。可見,隨著眾多大廠的紛紛支持,未來容器云市場將更加紅火。借用DaoCloud CEO陳齊彥的說法,隨著用戶接受程度與需求的增強,也許容器云市場的爆發就在近一兩年。

關鍵字:Docker谷歌webide

本文摘自:it168網站

電子周刊
回到頂部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版權聲明隱私條款廣告服務友情鏈接投稿中心招賢納士

企業網版權所有 ©2010-2024 京ICP備09108050號-6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9343號

^
  • <menuitem id="jw4sk"></menuitem>

    1. <form id="jw4sk"><tbody id="jw4sk"><dfn id="jw4sk"></dfn></tbody></form>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安市| 万山特区| 麻阳| 崇义县| 晋江市| 泰来县| 明光市| 库尔勒市| 呼图壁县| 德兴市| 蒙自县| 凤阳县| 阳高县| 镇远县| 石林| 洞头县| 新安县| 永年县| 大冶市| 文山县| 固安县| 伊通| 沽源县| 河津市| 阜宁县| 临猗县| 苗栗县| 个旧市| 湖口县| 翁牛特旗| 贺兰县| 茌平县| 漾濞| 湖北省| 滕州市| 始兴县| 丰顺县| 许昌县| 义马市| 利辛县| 永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