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的一天,我獨自在班加羅爾的一家酒店里就餐的時候,一名印度的向我走了過來,他問道,“我可以和你坐在一起嗎?”
我對他的魯莽很是驚訝,在我所在的城市新加坡,沒有人會這樣做,但我后來發現,這種行為在印度很常見。當他了解我從事的職業之后,他開始穿插著向我咨詢了很多關于科技行業的問題。投桃報李,我問了一些關于他所用的品牌服務。
“Ola or Uber?” 我說。
“Uber,”他說,并同時補充到,印度人普遍認為美國品牌能夠提供更好的服務以及更好的質量。
所以這里就是印度和中國之間的重要區別,印度有深厚的文化和政治親和力,并且對美國文化極其仰慕。Facebook和Twitter都來自美國,在印度已經被人們廣泛的使用。在中國,則是有一堵墻。
印度人心甘情愿地接觸外面的世界,并歡迎外界文化,使用最好的服務對印度來說絕對是最重要的。而中國,則是另外一種景象。
正是因為兩個國家這些不同的品質,印度很有可能超過中國,并最終成為亞洲科技的引領者。
與全世界為敵印度工程師相對中國的競爭對手,有一個很關鍵的優勢:他們的英語說得更好。印度和美國都是英國的前殖民地,英語都是這兩個國家的商務語言。
這一優勢,意味著最好的印度工程師將很容易在硅谷的高科技公司找到工作,他們甚至一路攀升到這些公司的頂峰。例如谷歌和微軟眼下的當家都是印度人。
同樣,許多硅谷公司都將印度視為自己的第二故鄉,并在這里建立工程中心,以期能夠挖掘這個擁有巨大增長潛力的移動市場。最關鍵的一點,這里有大量程序員在外包產業中,創業公司可以很輕松的獲得想要的人才。
Facebook的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可能會在中國進行幾次受歡迎的演講,但印度對這家公司來說意義卻更加不同尋常,這也是為什么Facebook要在這里推動Internet.org的原因所在,讓這里的窮人都可以免費的上網。
因此,硅谷和印度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印度作為一個創業中心的吸引力正越來越大,這意味著有大量頂尖的人才正在回歸,為這些人才提供和硅谷相當的工資,但印度的生活成本更低。例如印度電子商務巨頭Flipkart和Snapdeal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
在某些情況下,他們一開始在印度創業,然后再去硅谷尋求進一步發展,但現在這種人才流失的情況正在發生逆轉。
印度市場具備很明顯的全球化特征,這里的競爭非常公平。Facebook、谷歌和亞馬遜都不用過分擔心,當地保護政策帶來的災難。這就像,在印度,寶萊塢和好萊塢能夠長期共存一樣。
當然,中國的高科技人才也正在回歸。此外百度、阿里巴巴、騰訊這些都是由有能力企業家創辦的公司,還有很多公司正開始在全球舞臺上獲得一席之地。小米和聯想是其中的兩個成功例子。
但他們的憑證卻有輕微瑕疵,正如我同事指出的那樣,難道他們能夠在一個自由市場取得美國科技巨頭類似的地位嗎?他們能夠達到微軟和蘋果在全球范圍內的那種影響力水平嗎?
印度的創業公司從一開始面對的就是世界級競爭的沖擊,這意味著只有更少的創業公司可以存活下來,但這些能夠站起來的公司,他們成長起來后的實力已經不容忽視。
很深的護城河然而,亞馬遜深知并不會在印度市場有很好的發展。
作為全國最常用的語言,在印度只有10%的當地人說英語,另外有30%的人說印度語。有人曾說,印度并不是一個國家,因為印度的29個州,每個州都有不同的法律、文化和語言。
因此,印度基本上具備了硅谷和北京的全部優點:全球化的國際思維、能夠接受外來文化以及龐大的潛在消費市場。
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繁榮的生態系統正在誕生,印度的市場環境對創業公司來說將會形成一個良性循環。例如,FreeCharge被Snapdeal耗資4.5億美元的現金和股票收購,這使得這筆交易成為印度歷史上最大的公司并購。再如印度的RazorPay,也已經獲得了來自印度電子商務巨頭的支持。
印度雖然和硅谷有很深的聯系,作為一個社會,它同樣面臨著東南亞其他新興國家類似的問題:信用卡的低使用率、缺乏支付系統和物流基礎設施和快速增長的移動消費人口。
這意味著已經征服了印度市場的公司有豐富的全球擴張選擇。如果你是提供的是一種軟件服務或高科技產品,美國將很容易成為合乎邏輯的市場,想想Zoho和Freshdesk。至于其他的,東南亞地區也是潛在的目標市場。
VC助長泡沫印度的創業生態正在快速增長,而燃料則是風投。電子商務是印度最熱的科技股,但現在看上去遠比中國要小,這使得這個市場受到了很大的爭議。
企業家和風險投資家Alok Goel 認為,這家國家排名前十的電子商務網站,每天要燒掉900萬美元,并且在未來12個月內,還將可能收掉60億美元。
“幾乎沒有一個投資者可以支持這里的燒錢速度,”他警告說。最終的贏家出現,要么是有巨大的創新來降低商業成本,要么是會被一個致力于全球市場的公司所收購,例如亞馬遜和阿里巴巴。
另外一名風險投資家,經緯創投的Avnish Bajaj 也說過類似的話。高科技公司在印度花費之所以那么高,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個地方目前仍然在全球范圍內收入水平較低。
因此,盡管印度的電子商務公司開支巨大,但這個市場沒有誕生出阿里巴巴。電子商務的商業模式眼下還并不成熟,“萌芽”幾乎還沒有發芽。
印度的人口和中國差不多,但它的人均GDP卻相比中國差了6倍。印度的智能手機普及率已達30%,這遠低于中國的95%。印度眼下最大的賣點仍然是它的潛力,這是一個未來會有強勁增長的市場。
這意味著,直到印度市場真正成熟,中國仍然將會引領亞洲高科技市場。但印度有潛力成為中國崛起的最大對手,并且這個市場將有可能誕生出一個真正世界一流全球性的高科技公司。
本文編譯自Tech in Asia,原文略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