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企業都對云計算服務青眼有加,因為它能在簡化IT基礎設施工作的同時降低開銷。但也還有部分企業對擁抱云計算服務有所顧忌,在轉向云計算之前先進行測試可以幫助企業樹立起對云計算的信心。
一般來說在企業轉向云計算的過程中有兩個階段需要進行測試:
市場上有眾多的云計算提供商,需要在其中選擇一個合適的; 提供商已經將產品或基礎設施部署在了云端,需要確保其能夠滿足商業活動的需求。
訂立一個衡量云計算服務的基準點可以減輕企業在以上的兩個階段的測試壓力。下面我們就來給出一些訂立測試基準點的建議。
1. 確定系統非功能性的需求
對于一個軟件系統,除了功能性的要求,擴展性、可用性、延續性和安全性等非功能性的要求也對系統的成功與否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確定系統非功能性的需求時要找到可量化的指標以便進行比較。
2. 兼顧不同的非功能性需求
企業內部不同的部門對非功能性需求的重要性的認識肯定會有所不同,所以需要通過討論尋找到各個部門之間的共識。
3. 注意法務風險
如果企業所處的是諸如醫療或金融這類較敏感的行業,要特別注意法務方面的問題,需要確保所使用的云計算產品符合所在國家地區的法律規范。
4. 注意重點客戶群的地理位置
如果業務是在全球范圍展開的,那么還需要注意不同地區延遲的不同。有人在美國和澳大利亞對亞馬遜AWS云服務進行了測試。測試結果顯示美國的兩個數據中心只有4.02秒延遲而美國和澳大利亞之間的延遲則達到了28.446秒,所以如果服務部署在美國那么美國用戶的體驗必然優于澳大利亞用戶。在測試性能時要考慮不同的地理位置之間的區別。
5. 進行彈性測試
所謂彈性指的是資源可以根據需求迅速增加或釋放,這是云計算相比于普通數據中心的主要優勢之一,對企業用戶來說這還意味著另一項優勢那就是按需付費。說起來好像很好聽,但其實云計算服務提供商所使用的數據中心也是沒有彈性的,所以在擴展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問題。比如在橫向擴展的過程中人工部署的文件可能在新加入的虛擬機中就丟失了,進行彈性測試可以發現一些在擴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
6. 性能測試
應用性能主要的衡量指標是響應時間。性能測試時需要注意主要客戶群所處的位置、系統目標并發用戶數以及目標每秒請求數。有了這些信息就可以定義性能測試的基準點并挑選合適的工具進行測試了。
7. 安全測試
雖然有云計算服務提供商擔著,但如果發生了數據泄露的話到頭來倒霉的還是企業自身,所以進行安全測試來探測潛在的系統漏洞、加密漏洞和其他安全隱患是絕對有必要的。
8. 服務可靠性測試
即便是云服務也可能會有短暫的故障。服務可靠性測試的過程其實就是在回答下面這兩個問題:
某個模塊出故障時應用將作何反應? 應用是否有故障弱化功能?
9. 災難恢復與備份步驟測試
僅僅有災難恢復與備份步驟的文檔是不夠的,一定要進行實際的測試以保證恢復點和恢復時間的要求。
現在各個云計算服務提供商都提供免費試用,所以在訂閱云計算服務之前先體驗一下再做決定也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