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OpenStack作為開源管理框架,設計初衷是好的。給眾多開發者、科研院校在小規模環境下實驗云環境創造了條件,推動了云技術發展。但是,站在用戶的角度看,特別是不具備軟件開發、運維能力的傳統企業,大規模采用OpenStack會變成一場災難。
OpenStack有極高的人氣,并且獲得了傳統廠商的支持。一時間風起云涌,部署了OpenStack就擁有了云平臺,果真如此嗎?OpenStack的“成功”是眾多廠商和媒體過渡宣傳的結果。傳統IT廠商通過支持OpenStack,來帶動私有云銷售,從而賣出更多的硬件產品、服務或者托管云服務。經濟利益驅使傳統IT廠商不遺余力地炒作OpenStack,吸引了用戶的眼球。
Gartner的分析師認為OpenStack還“太嫩”,給過熱的市場打了一針退燒針。“它(OpenStack)擁有良好的API,但其本身卻并不屬于云管理工具。它只是一套框架,大家能夠以此為基礎構建自己的方案,而這也正是我們遭遇難題的原因所在:這可以說是一種科學項目,大家需要對此擁有清醒的認識。”簡單的類比,客戶需要一棟房子,而OpenStack只是圖紙。有人會好奇,“PayPal不是用OpenStack很好嗎?”。實際上PayPal并不是一家傳統企業,而是一家有技術實力的互聯網企業。就是說,用戶如果有足夠的技術儲備、資本和時間,可以按照圖紙蓋房子。諷刺的是OpenStack的聯合創始者NASA在2012年就已經放棄使用OpenStack轉而采用AWS的云服務。
OpenStack離成熟還很遠,有可能永遠都不能成熟,主要原因如下:
1.OpenStack在集成性、擴展性和穩定性上還遠遠不足,如果要選用,需要一支專家隊伍幫助實施。例如在社區中被吐槽最多的升級問題——Nova,Swift,Cinder和Neutron分別使用各自的數據庫存儲配置信息,要升級就要修改多個數據庫schema,做不到熱升級。再如,HP作為OpenStack的白金會員在部署網絡服務(Neutron)時,遇到了噩夢般的經歷,不得不重寫網絡組件的代碼才能達到大規模應用的要求。
2.OpenStack缺乏完整性。成熟的云平臺應提供計算、存儲、網絡、安全、數據庫、大數據、中間件、DevOps、監控等多種云產品。OpenStack只能提供計算、存儲、網絡三種云產品,如果客戶需要大數據能力,必須自助搭建Hadoop集群。問題是:“誰能夠打通OpenStack和Hadoop之間的賬戶、安全、管理運維和監控體系?”
3.OpenStack不能提供端到端的服務保障。云平臺必備的自動化部署、自動化運維、狀態監控、設備管理、可用性檢測、安全性、可靠性和平臺自修復功能在OpenStack中或者缺失,或者散落在單獨產品中。客戶拿到手的只是散落的“骨架“,必須手工將多廠商、多版本的逐個功能集成起來。
4.OpenStack缺乏通用的基礎版本。OpenStack開源社區已經成為了各傳統IT廠商抱團取暖的手段,但是由于各自的利益需要平衡,造成了開源社區的版本特性遲遲無法穩定且版本之間差異很大。使用OpenStack不會被廠商綁定是個偽命題,OpenStack可下載的廠商定制版有20多個。客戶根本不知道應該選擇哪個版本,更不要說在不同廠商版本之間組合、混搭、遷移了。
OpenStack作為開源管理框架,設計初衷是好的。給眾多開發者、科研院校在小規模環境下實驗云環境創造了條件,推動了云技術發展。但是,站在用戶的角度看,特別是不具備軟件開發、運維能力的傳統企業,大規模采用OpenStack會變成一場災難。在風云變幻的市場上,資本的損失可以彌補,時間和機會的損失使客戶處于競爭劣勢,需要三思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