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參加紅帽等企業組織的OpenStack論壇,聽了一耳朵的信息,回來看資料,梳理了其中的一些問題。核心是,都說OpenStack這么好,企業為什么用的少?
1.不是好不好,而是用不用?
要說OpenStack的優點,技術人員能說出一堆詞匯,如開源、彈性、穩定、可擴展、迅速搭建私有云、對硬件要求不高、解耦、能快速擴展新業務等等。但實際應用的案例為何這么少。
一個數據是,這兩年計劃部署OpenStack的企業為84%,可見大多數企業仍觀望。這問題出在哪里?
技術仍舊是問題。OpenStack的問題是半年快速迭代,發布新產品,速度太快,老版本跟不上。理論上,新版本向下兼容。但在一些版本較大改動,加入新的功能時,如果企業已經深度應用了舊版本,可能面臨技術無法升級,或者需要重度開發的問題。
另外與企業規模有關。多大企業需要使用OpenStack,需要部署在哪些生產環境,是否是全面替代,還是遷移,包括從VMware遷移到OpenStack,或者是新應用局部部署OpenStack?這些不考慮清楚,沒辦法應用。
當前看,對企業應用需求的評估太少,大多是IT產業(廠商)一頭熱,鼓吹OpenStack太好,反而令人生疑。
2.怎么用,誰來帶頭?
當前案例也有,如電信運營商阿爾卡特朗訊(名字太長,以后會不會再加上西門子諾基亞)、諾基亞、西班牙電信;汽車領域寶馬汽車、銀行企業西班牙BBVA、傳媒領域時代華納有線等。
這些企業具有標桿意義,不具有示范效應。企業規模不一樣,生產環境不同,這是最大的不同。這些案例最明顯的是以信息為核心資源的企業,IT系統建設較為完善和復雜,有意愿、有錢嘗試新的IT技術。
總體看,當前應用較多的是IT產公司(包括互聯網公司),國內互聯網公司如去哪兒、攜程等公司都有應用。
傳統的金融部門呢,我國核心的制造企業呢?可能本人孤陋寡聞,如果多一些傳統企業的案例會好一些。
3.這么多企業如何選擇?
每個廠商說完OpenStack的好處之后,必然要說自己公司長處,這對用戶來說,容易困擾:市面上一堆的IT企業,該如何選擇?
比如中國,傳統IT企業幾乎都有OpenStack的團隊,如紅帽、HP、戴爾、IBM、華為等;還有些初創企業如AWcloud 、99cloud等,也是不容忽視的力量。
紅帽說自己的優點是,在開源方面具有優勢,懂底層的代碼,而像HP這樣的公司,自己寫了Unix代碼,比較封閉等。它強調的是開源。
當然,像華為這種公司也可以強調是軟硬件通吃,更能提供整體的解決方案。像聯想這種公司,可以強調資金實力和技術實力,以及對行業的理解能力。
都有道理,如果要選擇,還是選擇資金實力、歷史悠久的公司可能靠譜一些。有些初創企業在技術上領先,但它們的首要問題是活下來,才能保障3~5年的服務期。
注:這是2012年的數據,現在有較大變化。
4.運維之后,是否被綁定IT公司?
企業要上OpenStack,最缺的是技術人,而不是錢、技術等問題。
著重說明的是,OpenStack不是產品,只是架構。所以,在開源社區開發的各類版本,只有在“封裝”之后才可以使用。一般的企業不具備這種技術實力,所以需要IT公司幫助實施、運維、開發等工作。
極端的情況,假如企業用了A公司提供的某個版本的產品,A公司忽然倒閉或者技術實力跟不上,無法后續運維,B公司接手是否可行?
理論上可以,由于代碼開源,B公司可以直接讀A公司開發過的產品;但實際操作,要看系統規模的大小,以及復雜度。畢竟,當前是推廣階段,這種實施失敗的案例極少。
5.中國企業的貢獻有多大?
如果只從基金會來看,中國企業仍舊沒有進入核心層。基金會的白金會員只有8個名額,AT&T、惠普、IBM、Inetl、Rackspace、Red Hat和SUSE等,每年繳納50萬美金的費用。除非有企業退出,否則不可能進入。
在最新的Kilo版本中,按照貢獻代碼數來計算,中國企業貢獻最多的幾位是華為、99Cloud、Awcloud、Kylin Cloud(為啥都叫Cloud);尤其是華為,代碼貢獻是2681,遠超其他公司。
有嘉賓解釋這個排名時說,華為人也太多了,別家都是初創企業,比不了。這種大公司一旦下決心布局,立即顯示出整體的優勢,舉個例子,如聯想在2015年1月加入基金會,3月就正式成為企業代碼貢獻者,以它的戰略和技術背景來看,絕對是2015年黑馬。
當然,初創公司的專注度、貼身的服務能力、快速的反應能力,也是大公司比不了的,各有所長。
中國企業在這一輪技術升級中,幾乎都抓住了好機會。接下來要比戰略和市場行動了,其實是一場長跑。
6.后續問題是什么?
總體感覺,OpenStack已經過了市場炒作期,完勝其他三個開源架構;但處于普及期,尚未真正進入大規模的應用階段。有技術原因,也有市場原因,還有廠商推廣原因。
比如技術,每一個版本的功能是否有較大提升,在新技術之間的快速迭代和平衡問題,怎么做好開源的商業化問題,又不能受控于幾家核心的企業?在打包后的產品中,怎么解決各個廠商分化的問題?
比如市場,對于企業來說,如何選擇合適的機會應用,這考量IT企業對OpenStack的全面評估以及對自己業務的評估,而不僅僅站在IT的角度看技術發展。
其實,最考驗的是IT廠商的交付能力、運維能力以及服務能力,這才是最關鍵的。沒有交付能力的IT廠商,你再吹捧OpenStack的好處,那也是別人家的,也是圈子內的,和你沒有一毛錢關系。用戶要的是效率,是業務的可靠性和連續性,是IT的擴展性和精簡、敏捷、高效,不站在用戶角度推廣OpenStack的廠商就是耍流氓。
真實情況是,云計算還沒有真正普及,怎么談OpenStack的應用呢?
比如推廣,要接地氣,要說人話,不能自說自話,一廂情愿的說自己好。
在飯桌上聽來的段子。在香港OpenStack峰會中,某企業也學其他廠商發帽子,由于企業LOGO是綠色的,它發的竟然是“綠帽子”。還有一家企業,覺得要貼合中國元素,在展臺掛上了燈籠。不過是“白燈籠”,不是紅燈籠。可想而知,這兩排慎人的白燈籠,距離用戶有多遠就滾多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