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互聯網企業來說,IT不僅是運營的工具,也是創新的平臺,換句話說,IT不僅是成本因素,更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為了開展業務,自身必須擁有大批IT專家,這些人工費用算不算是“IT成本”的組成部分呢?
昨天李總理去了前海微眾銀行,說了句“希望用你們的方式來倒推傳統金融的改革”。結果到了騰訊云的報道里,題目就成了:聽總理的話,用云計算倒推傳統金融IT改革。
總理談的是金融體系,與IT并無直接關系,這么拉大旗作虎皮太過牽強。而把數字加文字游戲玩到這種程度,我也真是醉了。“倒推”啥啊,直接“推倒”吧!
騰訊云的文章是這么介紹的:
如果采用云服務,作為銀行主要運作成本的IT架構的運維成本會大大降低。小型銀行每個賬戶的IT成本是100元,大型銀行每個賬戶的成本20-30元。借助騰訊云分布式架構,微眾銀行建設了一套適合互聯網形勢的IT架構,并且單個賬戶成本降至中小型銀行的5%,未來目標是降至1元。
每賬戶的IT成本從100元降到1元!如果這個幅度降幅是真,那云計算就直接把傳統IT統統推倒了。
首先簡要分析下,“IT成本”由哪些因素構成。
如果企業的IT能力是購買所得,那么成本比較容易量化:把硬件、軟件,以及IT服務的采購成本加在一起,再加上少量企業自身IT人員的人工成本,也就差不多了。這其中采購成本比例最大,因此一般談到IT成本時,企業往往主要關注IT領域采購的花銷。
系統初建時買的主要是硬件和系統軟件,之后的IT成本主要用于系統集成,應用軟件,以及安全、維護費用等。不同的廠商、不同的類型的產品,售賣的模式也不同:有的是買硬件送軟件;有的是產品便宜服務貴;有的靠產品賣個好價錢;有的算人工天數出賣勞動力。個人理解,這主要是營銷模式的創新,并不能全面體現IT的成本和價值。
隨著技術的發展,云計算技術降低了IT的硬件成本,比如用價格低廉的X86取代昂貴的小型機服務器,確實省了不少錢;而原來硬件的高可用性,需要通過軟件和運維工作來彌補。而由此產生軟件開發成本的上升,又可能因“自主研發”而被轉化為內部的人工成本。
云計算技術降低了IT成本,但是降低的幅度會多大?
銀行業用大型機,購買的是硬件軟件加服務的一體化集成IT能力;電信運營商用高可用小型機+成熟系統軟件+定制開發軟件,購買的是整體解決方案和集成服務。拿單純的硬件投資,和軟硬一體化的服務做對比,當然會有“成本大幅下降”的感覺。然而云計算讓“IT成本”里的采購量大幅度降低,有沒有考慮到:“IT成本”發生了轉移,從采購項變成了人工成本。
對于互聯網企業來說,IT不僅是運營的工具,也是創新的平臺,換句話說,IT不僅是成本因素,更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為了開展業務,自身必須擁有大批IT專家,這些人工費用算不算是“IT成本”的組成部分呢?
為提高IT的使用效率,互聯網公司在硬件方面推行資源池化,軟件開發由則由業務團隊負責。負責基礎設施的專業團隊提供硬件資源的租用能力,就是對外部客戶提供云計算服務。
這么分析下來可以看出:雖然云計算服務供應商提供硬件和部分基礎軟件,但應用軟件方面還需要客戶自己搞定。對于應用軟件來說,不僅要根據硬件資源池的要求進行改造,而且以前硬件本身可以完成的一些功能(比如高可用性保障等)必須通過應用軟件來實現,這都意味著需要投入更多的資源。
最終的財務報表中,雖然硬件成本降低,但軟件的成本會增加;雖然購買成本降低,但是運營開發成本會增加;雖然外包成本降低,但是內部人工成本會增加。如果這些增量都沒有,那么IT系統的質量和穩定性會下降,IT能力實際是退步了。
我不好披露企業的內部數據和信息,因此文中沒有舉出具體數字來量化說明;但定性分析亦能看出來,“云計算降低IT成本”的作用被夸大了。
云計算是IT發展的趨勢,在中國推行云計算技術,現階段的重心還是讓各行各業對IT價值有正確的理解和認識,盲目吹泡泡不會對行業發展起到積極作用,反而會讓客戶產生不合理的期望值,引發業界的反感,揠苗助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