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云計算是圈地,是數據中心,是云端的服務器和存儲。2年前,云計算變成了應用,變成了隨取隨用的“電力”。而今天,云計算則徹底變成了生態。很難有廠家再宣稱自己是產品線最全的云計算供應商,因為技術儲備最強的IBM也發現自己在云計算落地上要借助多方的合力。也不再有純粹的政府行為去推進云計算,因為能量最大的地方政府發現,以往出錢出地的大規模數據中心在面臨前端出口的麻煩。
云計算,已經到了無生態不生長的時代。云計算時代,就是云生態時代!為了在云計算生態體系中占有一席之地,既有通過聯盟加強產業鏈深度的,也有通過云合作伙伴策略在廣度上推進的,總之,云生態將是一個巨大的產業鏈,只有躋身其中,才有機會在未來的市場中領先一個身位。
從去年開始,云計算的各種聯盟在這兩年里紛紛亮相,為的是就是搶占制高點。
第一類是由行業組織牽頭的聯盟。今年2月27日,國內首個由行業內自發組織的企業級云計算聯盟(ECA)成立。該聯盟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澤達數據、宏杉科技、迪普科技、寄云科技、彎曲評論、TryStack社區等多家學術,廠商,集成商和非盈利機構共同發起,匯聚了來自數據中心、存儲設備廠商、交換機廠商、安全產品和服務提供商、云計算平臺和服務提供商以及系統集成商等產業鏈各環節的企業共30余家。
目前,互聯網企業的云計算競爭激烈,互聯網云服務商在平臺建設和維護中投入大量資金,但是傳統互聯網主要面向個人用戶,與企業級客戶的產品質量、技術延續、貼身服務、交付保障等要求迥異。另一方面互聯網巨頭在技術上業已證明云架構替代傳統數據中心架構的技術可行性,越來越多的行業用戶、企業級用戶開始關注并嘗試自己的私有或者混合云的遷移路線圖。企業級市場是全球最重要的云計算市場,但相應的,對技術、安全和服務的要求也更高,用戶粘性的產生與個人類市場區別巨大,要打開這一市場也絕非易事。
ECA聯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成立的,其目的是云計算方案的國產化,好處是上下游資源組織合理,但略為松散,能否對云計算的落地起到決定性作用成疑。
第二類,是由地方政府牽頭組織的聯盟。10月17日,陜西大數據與云計算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成立,據悉,陜西省大數據與云計算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共有成員83家單位,理事170人,由企業、大學、科研和服務機構組成。聯盟的宗旨是統籌協調省內大數據與云計算技術和產業相關資源,以技術創新需求為紐帶,有效整合產、學、研、用各方資源,促進聯盟成員之間的資源共享和互惠互利,打造陜西地區的大數據與云計算技術產業鏈、創新鏈和服務鏈,協助政府倡導和推廣大數據與云計算技術。
類似的還有成都云計算聯盟,杭州云計算聯盟等。這一類地方政府牽頭,由產和學結合的聯盟,更多的面向當地市場,暫時的作用僅在云計算的基礎設施搭建和技術的普及,一定時間內其實很難形成真正的行業應用。
第三類,是由企業牽頭的聯盟。最著名的是阿里云的“云棲聯盟”,成立于2013年11月的云棲小鎮聯盟是阿里云發起的,它致力于建設涵蓋云構建商、提供商、服務商和使用者的中國云生態。“云棲聯盟”的發起吸引了上下游的優秀IT企業融入到以阿里云為核心的云計算產業鏈中,將進一步推動全球最領先的云計算理念、技術和商業模式在中國市場的落地。
在首批加入該聯盟的30多家成員企業的一致推舉下,中軟國際憑借自身在中國IT領域卓越的貢獻成為了“云棲聯盟”的召集單位,與阿里云一起主持聯盟工作。
應該說,阿里云作為國內互聯網公司云計算技術的先驅者之一,在技術上具有很強的實踐性,作為阿里云自身的技術外放,并通過國內一流的ISV中軟進行落地。在技術上已經形成很強的合力,只是在覆蓋面上還難以和前兩類云計算聯盟相比。但憑借阿里云背后強大的市場公關能力,未來形成一個生態閉環也許真的可行。至少目前看,阿里云的競爭對手騰訊云,作為后來者,還并沒有組織起有效的生態架構。這說明,由互聯網公有云服務商牽頭搭建聯盟并不是那么容易。
另一個值得一提的是浪潮的“云智聯盟”。今年4月28日,浪潮云智聯盟成立于濟南。據了解,云智聯盟是由浪潮集團發起成立的我國首個依托云計算、大數據等關鍵技術,專注于智慧城市建設創新應用領域的IT產業聯盟,由國內各個城市優秀系統集成商代表和智慧城市先進解決方案廠商等‘云伙伴’組成。目前首批聯盟成員已過百家。
智聯盟理事長遲延坤說,“云智聯盟的核心是利用云計算和大數據這樣的新技術為行業用戶提供服務的支持,并最終助推智慧城市的建設,這是一個很大的生態,我們歡迎有志的合作伙伴能夠一起來創造未來”。
實際上,云智聯盟更像是一個云伙伴計劃,而不像一個聯盟。在這個聯盟中,浪潮是當然的主導地位,而其他合作者暫時只是合作伙伴的身份。盡管,浪潮會提供非常多樣化的幫助的,準入標準,但無論是開放的云海IOP,還是合作伙伴加盟計劃,都含有很強的“招商”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