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的云計算領域,公有云已經成為最受關注的焦點之一,今年的國內公有云市場不僅國際大牌齊聚,國內的廠商也是百花齊放。這種百花齊放的狀態,也很快就形成了幾股勢力分居在市場的不同領域。
有以AWS為首的國際巨頭,也有阿里云所帶領的國內互聯網廠商,同時還有一批專注于企業級市場的傳統IT廠商。各方的勢力都不容小視,同時所針對的市場也各有不同。國外巨頭的一舉一動對國內市場來說,確實有著風向標的意義,但國內廠商占據地利優勢,更清楚這片“土地”需要什么。在這樣的環境下,國內云計算市場在不斷的成長著。
在國內云計算市場的幾股勢力中,互聯網廠商不論是財力還是技術水準都是公有云領域較為領先的,以國內互聯網三巨頭百度、騰訊、阿里為代表。他們有著雄厚的商業客戶資源,以及對用戶需求的高度敏感,使他們能夠快速的占領市場,而較強的軟件開發能力和良好的應用創新能力也讓其云計算服務能夠快速的順應市場需求。
總體來看互聯網廠商做云計算的模式,屬于圈地建生態的方式。阿里云的生態圈建設的最早,所以也是目前規模最大的一個。阿里的優勢在于供應鏈和產業鏈,采用的策略以擠占為主,這樣的方式必然有很多追隨者。但云計算的市場很大,選擇的機會也很多。
百度云與阿里云都屬于較早投入的互聯網企業,兩者的云服務已經體系化。百度做云的思路更傾向于Google的方式。利用搜索引擎的特點,如分布式計算、海量數據處理等方面發揮優勢。
阿里則更像Amazon,同是電商起家,Amazon最初便是因為自己計算能力的富余租給第三方,基于此推出的AWS。阿里也有著類似的情況,日常交易量與雙十一高峰期的落差,也有充分的閑置計算資源。提供的服務與AWS也十分相似。
騰訊云雖然作為后來者,但騰訊獨有的資源是社交數據。因此騰訊的社交傳播、社交廣告、社交數據挖掘上具有優勢。社交推廣、用戶基礎和游戲變現能吸引不少游戲和娛樂類的客戶,這也是它可以進行差異化競爭的地方。單看基礎能力,騰訊的優勢是實時和可靠的在線服務。由于有著QQ和微信這兩樣產品,這意味著它所提供的云服務在網絡方面的穩定性,是有著長期積累的。
在距離沒有拉開之前,國內眾多規模實力不一的云服務廠商實則處于同一起跑線上。當前,國內多數云服務廠商都發布了自己的云服務生態圈策略。
除了BAT陣營外,京東圍繞電商云致力于打造電商生態圈。據悉,京東將開放云服務作為京東云四大業務之一,今年將重點開放“支付”、“供應鏈”、“數據”相關的API,并推出數據開放平臺,向ISV合作伙伴開放“商家數據”、“商品數據”、“點擊流數 據”等細顆粒度的基礎數據。
D1Net評論:
不管是三巨頭還是京東這樣的電商,互聯網所代表的陣容,都給人一種財大氣粗的感覺,當然在云計算還沒有形成一種生態環境之前,先入為主一定有它的優勢所在,但當公有云落地之后,市場開始細化,用戶的需求也開始更為清晰,以服務為核心的云計算,需要在差異化上有所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