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云計算市場之一,這是中國云計算公司最好的時代,也是外國云計算公司最好的時代。去年中國公有云市場規模為50億元人民幣,與全球474億美元的市場規模相比,差距很大。但差距越大,意味著中國云計算市場的潛力越大。
國際云計算服務商近來動作頻頻。3月26日,微軟云計算服務從Windows azure更名為Microsoft Azure,宣布結束一年多來的試運營,正式進入商用領域。這是國內首個正式商用的國際公有云服務平臺,意味著從現在開始,任何企業可以付費使用微軟云服務,而不用再通過甄選。此前,限于工信部關于電信增值服務政策的相關規定,外資云服務平臺無法直接進入中國,因此只能選擇與國內服務商合作。而微軟正是通過公有云技術授權模式,與世紀互聯合作,才促成其云服務正式商用,這一事件標志著外資企業進駐中國策略的首勝,將為更多外資云進入中國市場樹立典范。
無獨有偶,繼谷歌降價之后,亞馬遜宣布將從4月1日開始下調大部分云計算服務的價格,降價幅度為10%至65%,據統計,這已是亞馬遜的第42次降價。
面對國際云計算服務商的攻勢,中國企業如何應對?CMIC認為,無外乎從價格和服務兩方面展開競爭。
目前,中國云計算公司大致可分兩類。第一類以阿里云為代表,特點是大而全、跨行業、全套服務;第二類以樂視云為代表,特點是垂直發力、重點領域,在滿足自身需求的同時適當擴展。除了這兩個典型代表,中國的云計算服務商實際如雨后春筍,此起彼伏。但凡能說得上名的知名企業,如騰訊、百度、華為、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乃至蘇寧電器,不是已經實現云計算商用,就是在實現商用的路上。
云計算早期,為吸引客戶,不止國外企業在降價,國內企業也在降價。如阿里、騰訊、金山都曾采取過打折措施。但降價不能作為長期的競爭策略。
服務方面,提供簡單的云服務在技術上并不太難,但若想實現安全和高穩定性,門檻很高。牛氣如國外的亞馬遜、微軟、谷歌者,也在過去不同程度地出現過宕機、服務中斷或崩潰事件。但即便他們自身出現過種種服務穩定問題,微軟嚴治慶仍公開表示看不上國內廠商的云服務,稱其不具競爭力。此番言論必定要激起愛國人士的憤慨,但我們能說不服氣嗎?綜上所述,中國企業的云服務重點仍然要放在規范行業管理、提高安全保障能力方面。更具體的技術問題,則是彈性計算、高并發的復雜性及更快的連接訪問速度。
智慧城市建設帶來的云計算業務需求,是中國企業的一大優勢。2014年中國智慧城市進入集中建設階段,城市云、電子政府云將帶來大量政府訂單,CMIC分析,為支持國內產業,政府訂單會重點支持中國云計算企業,當然,前提是我們合格的云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