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來高端大氣上檔次的云計算還沒有普及到最廣大民眾,就陷入價格戰的慣性輪回,近一個星期時間,包括谷歌、亞馬遜、阿里云、微軟在內的大小云計算企業相繼開始云計算降價血拼。
價格戰由阿里云開啟, 3月25日將云服務器價格下調,11款降價的ECS云服務器中,最高降幅達30%,而3月28日宣布的云儲存降價更令人瞠目,用戶使用較多的0-500G一檔直減42%,幾乎比國內同行便宜一半;而數據庫服務則再次普降15%。
谷歌也隨即降價,宣布云服務器、云儲存和數據庫服務價格分別下調32%、68%和82%。谷歌還向開發者許諾要提供更簡單、有彈性的計價模式和更穩定的服務。隨后亞馬遜在3月26日宣布了降價計劃,儲存服務價格平均下降51%,EC2計算服務降價38%,大數據服務降價27%-61%不等。
微軟也不甘示弱,表示從3月31日開始,將計算服務的價格下調27%-35%,將存儲服務的價格下調44%-65%。微軟同時宣布,將對內存要求較高的linux虛擬服務的價格下調35%,Windows虛擬服務的價格下調27%。此外,博客存儲服務LRS的價格下調最多65%,GRS下調最多44%。
即便普通消費者對上述種種概念并不熟悉,但觀察一個個百分比也能對云計算賣出消費品式的“白菜價”感到震驚。這仿佛是在證明IT時代的摩爾定律又輪回到了云計算時代:“每隔18個月,性能翻一倍或者價格降一半。”阿里云業務總經理陳金培更是預測,云服務每年的價格至少降低30%-40%,每三年的價格是現在的1/4-1/3。
但真的只是價格戰決定云計算命運么?
并非所有企業都在打價格戰的注意。阿朗日前宣布與英特爾合作,計劃攜手在云計算及信息安全領域進行研究。阿朗CEO米歇爾·庫姆斯就直言,希望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但是并不會不惜一切代價。“這一領域的所有人都明白,價格戰并不是正解。差異化才是正道。每個公司必須找到自己所精通的領域,并向用戶兌現自己所承諾的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深陷價格戰漩渦,亞馬遜依然嘴硬,該公司在線服務業務營銷、銷售與產品管理副總裁Adam Selipsky強調,不會針對特定競爭對手調整自身定價策略——即使對方開出的價碼比自家更低。因為“我們對于云服務領域的價格戰以及針對其他廠商的價格調整沒有興趣”。
但不管何種價格和哪個企業,購買者依然需要支付一定的費用購買相關云計算服務,甚至最終還是被這幾家企業牽著鼻子走,這是公有云計算領域的趨勢。
也有企業通過聯盟的方式尋找出路。UMA(中國互聯網優質受眾營銷聯盟)近日也宣布中國互聯網垂直領域第一個大數據平臺正式發布。UMA大數據平臺由晶贊科技研發,在PC端有5億用戶使用UMA,移動端則有2億用戶。每秒查詢率QPS達到100萬,每天的新增數據達到10T。
晶贊科技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湯奇峰表示,UMA大數據平臺屬于第三方架構,這樣垂直企業的數據并不用放在UMA大數據平臺上,各家企業需要相應企業的數據時會通過UMA平臺發出請求,通過回應來確定是否可以獲取數據。
湯奇峰表示,“作為一個開放的平臺,會有一定的審核機制,成員必須是垂直領域網站并且在所屬領域處于領先地位,而且自律,而開放目前只屬于聯盟內部,所以安全性也具有一定保證”。據悉,該平臺目前只是內部商用。
北京商報記者 張緒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