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亞馬遜宣布與中國合作伙伴網宿科技和SINNET合作,在國內開辟AWS的云計算服務。
而在24小時之內,IBM就相對應的宣布其SmartCloudEnterprise+云平臺也會向中國擴展。IBM選擇的合作伙伴則是互聯網數據中心提供商世紀互聯,主要云服務業務是關于私有云管理服務。
除此之外,國際廠商之間針對中國市場的激烈爭奪,在24小時之內彼此宣布向中國擴展業務的這種狀況并不是第一次出現。
就在前不久,思科剛宣布完與VMware和Citrix合作提供一個新的桌面服務(DaaS)不到24小時,亞馬遜也便宣布將進入中國的DaaS云服務市場。
這么短時間,云計算市場的這些巨頭紛紛宣布重大戰略決定,除了讓我們看到些決斗的味道外,更讓企業網D1Net筆者看到:大型跨國云計算企業正把中國當成狂野的未經開懇的西部市場,潛力巨大。
國際云計算巨頭有這樣的戰略決策必然有其原因,企業網D1Net筆者據此分析如下:
首先,中國云計算市場容量巨大
據IDC的估計,新興國家的IT消費將較去年同期增長13%,并以中國為首。IDC認為:中國的IT支出增長將與美國相匹敵,盡管中國市場僅有美國市場三分之一的大小。
而根據Gartner公司針對中國的IaaS市場的預測,從2011年到2016年將以35.4%的年復合增長率強健增長。而2014年,中國的IaaS市場將以96.3美元的速度適度增長。
其次,相對成熟的市場價格競爭已激烈
從2013年年初,云計算巨頭的價格戰就沒有停歇過;
2013年四月,谷歌宣布對它的谷歌計算引擎平臺進行降價,而這一平臺在當時仍處于測試階段,但從此將全面上市。而12小時之內,亞馬遜網絡服務以自己的降價舉動進行反駁。
2013年六月,價格戰再次發生,AWS和谷歌在幾小時內相繼宣布降價。
另外,眾周所知, AWS痛失中情局云合同6億美元大單,由此可見,競爭已相當激烈。當然希望能改戰競爭更小一些的市場領域。
第三,云計算服務功能上的競相升級
而在云功能上的競爭也明顯,AWS作為第一家推出廣泛的IaaS云服務的供應商,具有其明顯的優勢。正因為如此,它在提供云功能方面揭開了競爭的開端。例如,微軟和谷歌今年年初推出的自動縮放和負載平衡功能,成為AWS云的兩個長時功能。
但AWS并不總是在新功能上處于領導地位:像 ProfitBricks和CloudSigma這些更小,更靈活的供應商,提供創新的虛擬機配置模型,允許用戶定制自己的虛擬機的大小,他們根據分鐘定價向客戶收取費用,而不是更傳統的虛擬機的每小時定價制。
谷歌現在就開辟了新的特性--每分鐘收費模式,這又將引領新的云服務功能。
總之,功能上的相互改進將是永無止境的。
第四,其它市場的成功經驗有助于對中國市場的開拓
筆者注意到,上述云計算企業巨頭已經在美國、南美和歐洲提供的IaaS云服務已獲得了較大的成功。所以,在地域上擴大到中國,這也是自然而然的一種戰略行為。據企業網D1Net筆者了解,OpenStack最近也會在中國舉行兩年一度的峰會。
當然,也并不是所有的云計算巨頭都對中國感興趣,比如,谷歌。
谷歌與中國政府的比拼這些年一直很受傷,大家都知道到的是谷歌搜索從中國大陸的撤離,將中國市場完全拱手讓給了百度。
難道谷歌也愿意將中國的云計算市場拱手相讓嗎?這么大的市場規模,筆者很懷疑谷歌的沉默還會持續多久。就如GigaOm的研究分析師Janakiram MSV說,“中國是最值得觀望的地方,谷歌的回避是因為它在過去處理中國審查制度所獲得的經驗。”呵呵,目前來看,谷歌在面對新興機會時,頗有些“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味道。
在企業網D1Net筆者看來,國際云計算巨頭紛紛進駐中國市場,帶來新技術、新服務模式。這自然是好事!巨頭們可以把中國市場當成“狂野西部”,這是針對市場機會而言,同時,我們也看到,只要有市場,也就一定會有競爭,只不過巨大的市場和潛在的風險之間,如何平衡,這是需要每個企業做好的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