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微軟大中華區首席云計算戰略官謝恩偉來到CBSi(中國),做關于云計算的培訓,他認為云服務、云計算有誤區,他說云計算中心不代表云服務,虛擬化計算不代表云計算,他對目前各地興建云計算中心表示不理解,他認為這會形成中國云計算中心過剩,他說云計算中心要有超過10萬臺服務器才有經濟效益。這是針對電力使用效率(PUE值)、人力資源、采購成本三大成本計算得來。
接著,謝恩偉闡述了數據中心的4個發展階段,他說,第一代數據中心只是把N多服務器物理地堆放在一起,第二代數據中心是將服務器放在統一的架子上節省了空間;第三代數據中心采用了電源統一管理;第四代則會采用邏輯模塊方式…
他認為,云服務的資源中有三個函數可以利用,一是時間差變數,東西半球用戶,可實現分時利用云服務;二是時段變數,如購物季節會出現峰值;三是行業變數,如稅收計算旺季在年底到4月15日前,來時實救解云服務的資源的最佳配值。
他明確表示了企業目前存在從私有云服務向公有云服務需求的過度,特別是如郵件服務這樣的常態的服務,完全可以放入公有云服務中實現,隨著企業對成本的挖掘、及對信息化需求的擴大,企業對公有云服務選擇會越來越多,他闡述了多形態用戶對公有云和私有云取向,并且說,微軟是目前唯一一家可以解決用戶從私有云向公有云移植應用、服務的廠商,他特別介紹了system center這個操作系統是可以跨云平臺服務的產品。
最后,他再次強調了消費云服務,不僅供應方要形成規模經濟,需求方也要形成規模,云經濟才會走向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