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由企業網D1Net、信眾智CIO智力共享平臺和中國企業數字化聯盟共同主辦的2021北京部委央企及大型企業CIO年會在北京召開。本次大會以“新基建與數字化升級轉型”為主題,著重探討了部委、央企及大中型企業新基建與數字化轉型的難點與實踐,邀請了包括水利部、國家信息中心等各級部委、國家電網、中航工業集團、中國電建、北汽福田、大型國有銀行等多家央企CIO進行精彩分享,并有超過百家大中型企業的CIO及行業優秀供應商代表共同參與。會上,由中國企業數字化聯盟專家組編寫的《2021數字化轉型白皮書》正式發布!
以下是現場速記。
中國電建 信息部主任 吳張建
吳張建:各位領導、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感謝大會的邀請,看題目大家知道這是大會的命題作文,不太好做,所以大家多包含。
我跟前面講的都不太一樣,因為我不是學IT的,雖然搞了一段時間IT,對IT技術不是太明白,一知半解。所以我只能用應用者的角度看我們的技術如何應用。
我們看看央企在數字化轉型中國家的要求,首先我們看政策解讀部分。
這幾年黨中央已經把數字化轉型作為重要決策,習總書記也發布了重要的講話,2015年就提出了數字中國。從此以后數字化轉型就成為歷年歷屆會議都要講述的重點內容。
我們看看兩會:十八大時講了融合,十九大的時候提了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到十九屆四中全會已經把數據作為人財物等同的生產要素,到了五中全會就把前幾年講的事情全部系統化了。看看五中全會上面的內容,包括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強國。服務業數字化發展數字經濟,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高度融合。
把前幾年我們講的有關數字化的事情全部集中了,包括最后穩妥提出來要發展數字貨幣、數字經濟。把這個作為新發展格局、新發展理念作為供給側改革和提高質量的重要的國策來做。
國務院各部委,歷屆兩會對數字化建設都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一直到今年兩會,發布了十四五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目標條文大家都看了,我們只說幾個數字:這個綱要實際上不長,但是29處提了數字化,7處提了數字化轉型,9處提了數字化技術,66處提了智能,9處提了場景。不長的報告,但顯示了國家對數字化轉型的決心。
所以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央企高質量發展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重大戰略舉措,這是央企來做的事情。
央企做了什么?國資委做了什么?郝鵬主任多次強調,翁杰明寫到《國有企業要作推動數字化智能化升級的排頭兵》、國資委發布《關于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工作的通知》,2021年9月份的時候,又組織部署開了數字化轉型的專門會議,到今年上周國資委又組織實施了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專項行動方案。這一系列的措施,歷年都在布置。
這是《關于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工作的通知》從三個基本認識、四個轉型基礎、四個轉型方向、三個賦能舉措、四類企業標桿來講的。
最近講到專項行動計劃,這個通知和專項行動計劃干了什么事兒?
第一,成立國際數字化轉型領導小組和相應的工作機構、工作組織。央企行動首先要有組織。
第二,發布了《央企數字化轉型三年行動計劃》,配合通知來做,三年各個央企必須干什么?
第三,開展了每年一次央企數字化轉型政策解組和培訓會議。
第四,組織了各類交流會,央企交流會、國企交流會,組織央企走進先進單位,走進互聯網企業。
第五,開展了每年一次的央企數字化轉型典型案例評選和發布。
第六,啟動了“央企國企一把手談數字化轉型”活動。大家不要小看這個事情,實際信息化、數字化最難的是不是在座的怎么干,而是領導讓不讓干,領導能不能看到這個事情要不要干,所以一把手談一嘆。
第七,啟動了《央企國企數字化轉型百問百答》。
第八,成立了央企數字化轉型研究院。在華潤培訓中心舉行的,明天就在這個研究院召開央企的領航人物和領軍人物培訓班,進一步加深轉型。
第九,建立了國有企業兩化融合協同創新平臺。
第十,開展了每年一次中央企業一線創業創新大賽。
第十一,開展重點領域軟件或設備實施軟件國產化。
國資委圍繞數字化轉型的主要實踐:
第一,開展了央企國企全體系的國資監管建設。
第二,開展了中能融合、中資醫療、中資建筑、中資網安等央企國企行業數據一體化融合應用。
第三,啟動了國家應急狀態下央企資源應急協同重大數據應用課題研究。疫情來了,都說央企是支柱性產業能生產多少口罩?國家馬上就要知道。
前面的政策,時間關系不解讀。我們讀完之后怎么解?我們作為中國電建介紹一下,它是搞大型工程設計和建造建設的,所以跟前面嘉賓介紹的都不一樣,因為我們毛利在3%。這樣的企業如何去落實黨中央的文件?我們剛才把習總書記數字化的歷史都給他學了,我們說怎么執行?怎么落地?中國電建怎么做?我們的理解和做法不一定對,供大家參考。
我們的理解:
在講我們的理解之前,我還是跟大家交流一下,我對這幾個字的認識。因為我們都在說,天天在說,我們現在說英文大家都懂,說中文反而不懂了。到底什么是數字?
大家知道數字就是一個符號,阿拉伯數字。搞知識管理的大家都知道這是模型。我們把它簡化過來看,1就是數字1cm是數據,1cm裂縫是信息,1cm裂縫了,設備可能就要損壞是知識,1cm他也有了裂縫,可能會損壞就是智慧。
什么是化?化是改變社會的形態跟性質。什么是數字化?數字化就是符號化,為什么要數字化?因為計算機只認識符號,別的不認識。所以我們要把一切東西用計算機能夠記錄,能夠測量,所以這是提數字化的核心目的。我們把它稱之為隱形的東西顯示化,數字化是顯性的東西價值化的東西。
經常跟大家問為什么叫大數據時代,叫數據中國?數字才是基礎,要把一切人事物都能用計算機來讀,如果計算機讀不懂,后面的事情都做不了。你不能采集過來,也沒有用。所以后面講讀回來經過計算機才能成為數據,數據才能成為生產要素。
后面因為時間關系不講了,我們現在提的信息化是狹義上的而非廣義上的。知識化,我們最大的知識化是制度,但是我們卻不尊重制度。
下面三句話送給大家標準化做不好,信息化一定做不好。信息化做不好,數字化一定做不好,如果你的數據不能一體化,你不要跟我提你要做智慧化。數據都看一半沒有用了。
所以我經常講,我們天天在講割裂,我說IT就兩件事兒一個是數據,一個是流程。我們說強調流程處理,那就是IT時代我們要信息化來代表,我們為什么代表?前面講的那個概念跟這個對不上。管理流程化是我們要重點解決問題,強調數據處理能力要DT來說,要數字化來代表,數字化是基礎,用數字賦能增值。
我們現在講的流程化是把理念、文化定用流程輸送實現規范化的操作。數字化是干什么?無論何人何時何地都能選擇到合法、合規、合理、合適的流程來執行。所以我講流程是基礎,選擇是關鍵,信息化給數字化帶來了豐富的數據,數字化給信息化帶來了更多的選擇。
我講數字化就是可采集化,隱形東西顯性化的過程
數據化,就是要價值化,顯性的東西價值化的過程。
信息化,就是要流程化,標準的東西規范化的過程。
知識化,就是可復制化,驗證的東西經驗化的過程。
智能化,就是要自動化,替人干活。
智慧化,就是能菱形化,替人思考。
那什么是數字化轉型?
大家都提了很多,前面大家也講了很多,我講一個理解,這是我個人的理解。
當一切人和事、物都可以符號化,都可以讓計算機識別和處理的時候,都可以提取它的數據、信息、知識、智慧的時候,我們利用計算機科學來全面支持我們的需要,帶來的改變,產生的新理念、新業態、新模式、新動能就是轉型了,轉型的是新理念、新業態、新模式、新動能。
所以我們是工程企業,我經常講如果我們工程上每一個人信息、每一個設備信息、每一個流程信息都能把它采回來,這個工程管理的方式、管理的模式、管理的理念會發生什么樣的改變?大家去思考。原來我們做得到嗎?做不到,什么都做不到。
后面講建立工程共同體,讓產業鏈每一個伙伴都受益,這是算出來的。所以我們中國電建做數字化轉型的時候,基本方法就是一庫一平臺。你面臨任何問題的時候,復雜的問題的時候都能找到它的一庫一平臺來支持。一庫是一融合的數據庫,涵蓋了面向問題所需要的全面系統準確的數據,一個平臺就是數字卵生平臺,能實時可視化的采集、傳送、保管、分析、利用數據,我們講的這個東西大家很抽象,這是一個平臺,但是我更認為它是一種理念,一種思維方式,一種方法論,這個一庫一平臺不是技術,是一個思維方式。是我們建數字化轉型一個基本的思維方式或者方法論,所以我們講數字化轉型的核心是數據。
這個數據為什么放在一庫里,這個庫干什么?成為這項工作提供者、樞紐、支撐平臺、智庫,也就是說所有的數據不管它是大集中還是邏輯集中還是共享集中,你能就這件事情把它去分析也好、干活也好,你能把信息都提供過來,能不能做到?這才是一件事情真正的底盤。
一平臺。我們講一張藍圖干到底,這張藍圖放到哪里?就放到這個平臺上,它是關鍵。我們內部理解,因為我是搞工程的,我的一平臺是什么?我這么多年形成這么多產業經驗,這些產業經驗和這些能力能不能數字化了,形成數據化變成匯聚成整體放到一個什么上面去來支持所有的工人行為或者管理行為,這是這個平臺。
所以我們剛才下面在討論,我們最近在講什么是平臺,我們內部在講一件事兒,我說體系才是企業核心競爭力,而非平臺。為什么體系才是核心競爭力?體系是場景,管理人員是完成一件事情你到底要干什么,這才是核心競爭力。或者說我們IT到底要解決什么問題?平臺是什么?平臺是解決這個場景、服務這個體系你需要多少能力,融合在一起?大家想這個能力融合在一起這才是平臺,技術是搭建平臺用的。
所以一般來說,熟悉我的人都知道,一般介紹技術的我不聽因為我不懂,能解決什么問題,能給我設計什么場景,領導有什么困難需要解決?他是眼睛看不見,還是手伸不到?對吧?
熟悉這個體系的人知道這是達索的,數字卵生是左邊的我叫它管理BIM,右下角的是設計、施工、運維、管理BIM,大家說設計的BIM轉不了施工,施工的轉不了運營。所以我們提出了數字化門戶,搞工程的人都知道過去做的業務平臺、ERP在哪兒?數字卵生和BIM是什么關系?很簡單過去看膠片動畫,BIM是膠片一格,卵生就是動畫放起來了,那就是數字卵生。這才是我們認為的智慧城市要集成的東西。
所以我們經常講用BIM,用數字卵生把它可視化到底可視化什么東西,為什么要可視化?第一個是面對同一件事情不同來源的數據能整合在一起,表達事情來龍去脈和發展程度。第二才是最關鍵的,通過可視化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都能快速看明白同一件事情的結果和趨勢。
基本路徑不講了。
智慧城市,我們如何從一個透明城市,因為我們是搞基建的。城市里面我們把道路、基礎的地址和基礎設施數字化了,其他所有行為基于BIM技術來沉淀。
這是我們做的城市的項目。大家去看看我們的管網,這是鐵路、道路等,這是城市全貌,所有的東西都能把它摘出來,也能分析相互關系。所以這個平臺實際是給雄安做的多規合一。我們中國城市規劃做的是業務規劃、部門規劃,規劃碰撞才是真正的事兒。
智慧城市就講一件事情,我們講智慧交通。分析紅綠燈沒有用,隨機性太強。能不能把人流分析出來?包括有大會、沒大會的時候的信息,然后把人流分析出來去做。
這是城市大腦,時間關系不講了。
我們做了一個深圳茅洲河治理,大家到網上去看。水不產生污染,問題是如何把河里的東西監控起來?對施工企業來講有一個大問題,大量施工人員進入城市,10人一個小分隊進入街道,如何管理?不解決就會死人,如何去監控這些人?如何去驗收它的質量,他是不是干到位了?都鉆到你家下水管里了,人在哪怕?換的管的質量如何?
我們在各個設計院都做了很好的嘗試。
講智慧工程,我們用三維設計最大的問題是當我用二維去給業主溝通的時候,他說我給你這個產品。因為每個人知識不一樣,腦袋里模型不一樣,經常發現樓建到一半的時候,你當時要給我的東西為什么現在變成這個了?因為每個人認識不一樣,造成了大量返工,他不給錢,現在給你一個數字模型,讓客戶確認。
第二件事情,以實際演進路徑而非歷史教導我們。驗收的都是會游泳的,如果他經驗變成寫方案,干活按方案干。往往現場干活的人都是能干的人出的安全事故。華為講的沒有士兵在孤軍作戰,你的計劃、標準、工作要求能不能傳給工人?工人干的活能不能傳回來,工人不會的時候能不能隨時找到一個咨詢方?這才是真正要做的事情,是工程管理。
當前存在的一些問題是管理難度學生大。因為數據共享不夠,我們職能部門和上下之間的權利,要打破權利的墻把數據共享這是最難的。
風險難以控制,我們經常犯重復的錯誤。這里最大的問題是要給領導去洗腦,讓領導去理解,一個企業也是。
所以數字化轉型很簡單,新技術給我們帶來了我們過去講的數據不全、數據太多、數據分析結果,所以數字化轉型不要講太多。我講的很簡單,實現過去信息對稱、量化管理,用數據說話,用數據驅動,就這么一句話。所以它的轉型時代就是數據為王時代,你能把數據融合了,一些事情都可以解決,未來平臺是干嗎的?就是算的。未來對于一個企業來講,算計不到你會窮,節這么簡單。
由于時間關系,后面我們就簡單過一下。
我們現在做的規劃是數字電建,一切可見。每個客人畫像,每件事情建模,目標很長,未來很艱難。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