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技術將加速Micro LED的開發時程,LEDinside研究協理儲于超指出,目前Micro LED仍面臨層層技術瓶頸,包括磊晶與芯片、轉移、全彩化、電源驅動、背板及檢測與修復技術六大面向。過去普遍認為最大瓶頸是轉移技術,但隨著各種轉移方案陸續問世,如Pick & Place轉移、流體組裝、雷射轉印,以及滾輪轉印等,可預期未來還會有更具成本競爭力的技術方案出現,將有機會加速Micro LED的開發進程。
根據LEDinside觀察,Micro LED技術初期將有機會導入至特殊的顯示應用產品,特別是LCD或是OLED顯示器無法達到的規格,將由Micro LED技術補足。包括對于亮度要求較高的AR微型投影裝置、車用HUD投影應用,乃至超大型的顯示看板,短期內將會陸續見到Micro LED技術逐漸導入。LEDinside預估,至2022年Micro LED產值將會達到6.94億美元。
但考量現階段Micro LED技術仍有許多技術壁壘需要克服,許多廠商在2018年先推出Mini LED背光方案,希望能吸引市場買氣。LEDinside預估,2018年下半年將會陸續見到采用Mini LED背光技術的顯示器問世,2022年Mini LED的產值將會達到6.89億美元
臺灣工研院產經中心產業分析林研詩表示:「OLED的關鍵材料掌握在日本以及歐美上,并且在藍色發光材料上仍需要突破,并且朝向中大尺寸、HDR、8K邁進,目前在高階TV上,仍是LCD與OLED之間的競爭,在今年美國的CES中,也看見透明顯示器、軟性顯示器如可折疊與可卷曲技術開始出現,次世代面板將會朝向高精細度、廣色域的方向邁進。
工研院產經中心產業分析師林松耀表示:「Micro LED的技術面上有極大的挑戰需要克服,其中的關鍵便是芯片,而高端技術、成本以及良率是各廠生產的考量主因,Micro LED的制造將會朝向集團化發展,也就是產業的垂直整合。」
林松耀繼續說道:「為此Mini LED很可能會率先推出,而主要的廠商如SONY及三星都將目標市場放在大尺寸顯示器上,而三星打算在2018年第三季開始銷售Micro LED,并展示4K電視墻,同時SONY也在今年推出8K畫質的TV。目前在Micro LED的全彩化方案上,有利用RGB三種LED芯片混成產生全彩化的效果,也有利用藍光(或UV)搭配波長轉換材料,產生紅、藍、綠三原色,以達成RGB全彩化,相關技術仍需持續精進。」
LEDinside研究協理儲于超指出,目前Micro LED 仍面臨層層技術瓶頸,包括磊晶與芯片、轉移、全彩化、電源驅動、背板及檢測與修復技術六大面向。過去普遍認為最大瓶頸是轉移技術,但隨著各種轉移方案陸續問世,如Pick & Place轉移、流體組裝、雷射轉印,以及滾輪轉印等,可預期未來還會有更具成本競爭力的技術方案出現,將有機會加速Micro LED的開發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