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本身不導電,也不發光,奧妙全在于背后涂裝的一層薄薄透明導電膜。就是這層不足頭發絲直徑五百分之一的膜,背后有一塊看不見的“靶”。
除了芯片 這個技術也要看外國人臉色
“全國有20余家靶材生產制造商,但能做超過32英寸靶材的,我們還是‘零’!” 在這個行當搞了20多年研發的鄭州大學教授、河南省資源與材料工業技術研究院原總工程師孫本雙告訴記者。
問題出在尺寸上
在有色金屬的“朋友圈”里,銦錫的氧化物是實現電學傳導和光學透明的絕佳組合。
作為有色金屬氧化物,簡稱為ITO的氧化銦錫在平板上具有很好的導電性和透明性,它還可切斷對人體有害的電子輻射、紫外線及遠紅外線,是平板顯示器制造的重要原料。在薄膜狀時,它是略顯茶色的透明物質;在塊狀時,呈黃偏灰色。
但它并不是像油漆一樣被刷到平板玻璃上使用,而是先被制作成標準尺寸的固體靶材,由操縱磁控濺射的“槍手”,不斷“射擊”,將其氣化濺鍍到玻璃基板或柔性有機薄膜上,形成一層ITO膜。這層膜的厚度因功能需求而有不同,一般在30納米至200納米。
ITO靶材不僅用于制作液晶顯示器、平板顯示器、等離子顯示器、觸摸屏、電子紙、有機發光二極管,還用于太陽能電池和抗靜電鍍膜、EMI屏蔽的透明傳導鍍膜等,在全球擁有廣泛的市場。
ITO靶材外形很像瓷磚,由來卻遠比瓷磚煅燒復雜得多——人們把氧化銦和氧化錫粉末按嚴格的比例混合后,經過一系列生產工藝加工成地板磚的形狀,再層層摞疊到一個特制的爐子里,經過1700攝氏度高溫氣氛燒結,形成黑灰色的陶瓷半導體。通常靶材尺寸越大,濺射到平板上的拼縫就越少,價值也越高。
但就在尺寸的問題上,國內ITO靶材企業一直鮮有突破,而后端的平板顯示制造企業也要仰人鼻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