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集成電路市場需求始終保持高速增長?;仡?016年,中國集成電路市場延續了這一發展勢頭,市場規模達到11985.9億元,同比增長8.7%,無論是在規模上,還是在增速上,均繼續領跑全球。
中國集成電路市場持續快速擴大
國內供給不足矛盾依舊突出
從應用市場來看,汽車電子和工業控制領域仍是增速最快的領域。2016年國內汽車產銷量均超過2800萬輛,同比增長14%以上,新能源車產銷量均超過50萬輛,同比增長50%以上。汽車銷量的顯著提升以及國內汽車消費升級對汽車電子產品需求的增長直接帶動了汽車電子領域集成電路產品的銷售。2016年汽車電子類集成電路市場的增速達到34.4%。與此同時,隨著國家《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深入實施,制造業的升級換代進程加快,工業控制領域集成電路產品的需求也同樣旺盛。工業控制類集成電路市場的規模增速也達到21%。
在市場需求快速增長的同時,國內集成電路產業規模也在迅速擴大。2016年產業規模達到4335.5億元,同比增長20.1%。其中,設計業繼續保持高速增長,銷售額為1644.3億元,同比增長24.1%,超過封裝測試業成為第一大產業環節;制造業受到國內芯片生產線滿產以及擴產的帶動,銷售額1126.9億元,同比增長25.1%,增速超過設計業;封裝測試業銷售額1564.3億元,同比增長13%。
雖然國內集成電路產業增長迅猛,但我們應看到,國內市場供給不足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從供給總量上看,目前國內集成電路市場自給率尚不足20%,國內市場所需的集成電路產品主要依賴進口。2016年,中國集成電路產品進口2270.7億美元,繼續為國內最大的進口商品。通用CPU、存儲器等關鍵核心產品基本均依賴進口。
從供給結構上看。以IC產品的工藝線寬劃分,目前,國內集成電路市場需求金額中,28納米及以下IC產品已經占據55%的份額。而目前國內無論是IC設計行業,還是芯片制造行業,能夠提供28納米技術解決方案的企業均屈指可數。可以說,國內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仍遠遠無法滿足規模龐大且水平不斷提升的內需市場要求。
國內集成電路產業投資旺盛增長
但與國際同行差距依舊巨大
在市場需求的牽引和國家政策的推動之下,從2014年開始國內集成電路產業投資迅速增長。這一狀況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國內集成電路產業的固定資產投資大幅度增長,二是集成電路企業的上市融資、收并購活動顯著增多。
首先在重大項目投資方面。包括中芯國際、紫光集團、華力微電子等我國大陸企業,以及Intel、三星、臺積電、GlobalFoundry、海力士、聯電、力晶等半導體公司均在2016年宣布了各自在我國大陸的投資計劃,計劃投資金額為歷年之最。
雖然國內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在近一兩年大幅增長,但與全球水平仍存在極大差距。盡管近幾年國內國際半導體市場需求低迷,但產業投資依然保持兩位數的高速增長。2016年,全球20大半導體廠商的新增投資合計達到354億美元,約為當年國內集成電路產業實際投資額的10倍,同比增速則達到了17%的水平,增速約為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增速的6倍。可以說,無論是從市場需求增速,還是產業規模現狀,國內集成電路產業的投資強度均遠遠不足。
在企業收并購方面,2016年是國內集成電路行業并購的高峰年,多家國內集成電路企業進行了國內或跨國的收并購活動。這些并購活動甚至引起了部分外國政府及行業組織的注意與抵觸。但是,我們還是應理智地看到,當前全球半導體產業也正處于大的整合浪潮中。2016年,全球半導體行業收并購案的總金額突破1300億美元,諸如高通收購恩智浦、軟銀收購ARM這樣的重量級并購交易頻頻發生。而同年中國集成電路行業內并購案總金額約為178.2億元人民幣,折合26.3億美元,占全球并購金額比重僅為2.4%,且缺乏有影響力和有實質性產業提升的收并購案例。國內集成電路產業在收并購方面,同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引導行業理性投資
推動集成電路供給側改革
展望未來,《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明確提出,到2020年,集成電路產業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逐步縮小,全行業銷售收入年均增速超過20%,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大幅增強。移動智能終端、網絡通信、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重點領域集成電路設計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產業生態體系初步形成。16/14nm制造工藝實現規模量產,封裝測試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關鍵裝備和材料進入國際采購體系,基本建成技術先進、安全可靠的集成電路產業體系。要實現這一發展目標,必要的投資強度無疑是極其重要的。
但是,從目前國內集成電路行業的實際狀況來看,普遍存在分散投資、盲目收購的情況。部分企業及地方政府,出于卡位國內產業發展先機、集聚產業資源的考慮,在新建項目、并購企業方面已經出現了盲目沖動的苗頭。這些盲動的行為不僅給產業發展帶來了“虛火”,更無端導致了國際企業及部分外國政府對國內集成電路企業的投資的警覺,反而干擾了國內企業的正常投資與并購活動。
對于以上問題,從國內集成電路供給側改革的角度加以分析,我國集成電路市場供給不足、產業投資強度不足的整體格局始終未有改變,但局部性的供給過剩、投資過熱也有可能發生。對此,有必要未雨綢繆,集中精力在重點領域、重點區域進行布局,避免分散性的低水平重復投資。
從重點領域來看,以國內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需求以及實現突破的難度,近期宜以存儲器及晶圓代工領域的突破為重。存儲器一直是國內集成電路市場需求最大的單一產品,且技術相對單一,并高度依賴密集投資,十分適合后進國家作為趕超的核心產品,當年日、韓半導體產業的崛起無不選擇存儲器作為突破口來滿足國內多樣性的市場需求以及IC設計行業的發展要求。因此,繼續鼓勵國內晶圓代工行業的發展也是應有之意。
從重點區域來看,截至目前,國內集成電路產業基本分布在省會城市或沿海計劃單列市,并基本呈現出“一軸一帶”的分布特征,即東起上海市、西至成都市的集成電路產業“沿江發展軸”,以及北起大連市、南至珠海市的集成電路產業“沿海產業帶”。近兩年來,國內新的集成電路重點項目布局依然集中于上述區域,如“沿江發展軸”上的成都市、重慶市、武漢市、南京市,以及“沿海產業帶”上的天津市、上海市、泉州市、廈門市、深圳市等。未來國內集成電路產業將進一步強化核心區域的進一步集聚以及不同區域之間的差異化協同,其他區域將更多地定位為區域性配套發展或者特殊產品及工藝的補充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