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科技博客TechCrunch北京時間3月16日報道,高通在周四發文稱,將對產品品牌的定位作出調整,以后不再稱驍龍品牌為“處理器”,改稱“平臺”。
高通在文章中詳細解釋了作出這一調整的原因。“處理器是我們多年來在提到驍龍品牌時使用的一個詞匯,正如我們所說的——我們的驍龍處理器,”高通在博文中稱,“但是這個詞匯無法充分代表這項技術的真正含義,無法準確反映數萬名高通創新者所研究的解決方案。”
高通
高通認為,簡單的一個“處理器”不足以描繪驍龍這項技術。
高通說的也是事實。隨著技術的發展,高通在其產品中加入了更多功能,開始擁抱增強現實(AR)、影像現實(CR)以及無人機,在產品中添加快速充電和生物識別技術。但是最重要的是,高通似乎想要證明打造一個品牌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尤其是你的產品內置在人們購買的商品內的情況下。
很少有公司能夠將這么一個內在品牌做成功,英特爾是少有的一個例外。上世紀90年代,英特爾的“IntelInside”營銷計劃取得了成功。在當時,要素品牌(為部件等不可或缺要素制定品牌)營銷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高通可能有些急切。在智能機芯片競爭中,高通大獲全勝,已經在早期用戶中制造了十分強大的品牌影響力,這些用戶對于其設備中驍龍型號的關注度與系統版本號一樣高。但是近來,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尋求自主開發芯片,試圖從眾多廠商中脫穎而出。
高通近期與蘋果、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等多個全球監管部門發生了糾紛。這些新聞可能會讓那些非科技迷們注意到高通隱藏在產品內的品牌名稱。不過,高通肯定不想讓新用戶了解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與FTC發生爭執。當然,將驍龍定位從處理器改為平臺無法改變上述爭執。
另外,高通同時宣布,入門級200系列處理器將不再使用驍龍品牌,而是轉用“高通移動”。這一調整旨在凸顯高通的更高端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