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地區芯片制造商需要和中國大陸企業合作兼并,以應對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
據彭博社報道,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之一的臺灣聯發科首席財務官顧大為稱:“臺灣地區芯片公司代表將于未來幾個月與臺灣當局領導人舉行會晤,反對目前政策對于來自中國大陸的資本對臺灣芯片設計行業的投資限制。”
和一頭重800磅的猩猩較量
顧大為說:“這就好像和一頭重800磅的猩猩去較量,我們需要有戰略的靈活性,能夠自主地去選擇并購與合資,無論以現金或者股權的方式。目前的政策束縛讓我們無法獲得業內同等的競爭條件。”
隨著市場需求的放緩,芯片行業近年來面臨大規模整合。去年芯片行業并購規模創下了歷史紀錄1130億美元規模,包括英特爾對安澤電子(Altera)167億美元的收購,旨在迎合大數據以及物聯網領域的需求。高通和三星也都對物聯網行業表現出濃厚興趣,稱未來將在智能家居領域發力,使家里的燈泡、工廠的設備都能通過物聯網連接到終端設備。
總部位于臺灣新竹工業園區的聯發科是高通主要的競爭對手,公司主要是為中國大陸的中低端智能手機提供芯片。顧大為還表示:“目前的政策條件讓聯發科面臨非常不利的競爭環境,很難去和高通以及加州爾灣的芯片制造商博通(BroadCom)去競爭。”
作為臺灣半導體行業協會的成員企業,聯發科將主導未來數月即將召開的關于大陸對臺灣芯片設計領域資本開放的論壇和當局與企業間對話。其它參與企業還包括臺積電和日月光。
目前大陸企業可以收購某些半導體公司少數股權,比如制造芯片的代工企業,或從事芯片封裝和測試的企業。紫光集團已經宣布收購臺灣芯片封裝與測試企業力成科技和南茂科技股份。但臺灣當局一直禁止投資聯發科和聯詠科技等芯片設計企業。
作為國家芯片戰略的前鋒,紫光集團發起了對臺灣半導體公司的收購大潮。在提出230億美元收購美光科技后,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稱,他有興趣投資臺灣最大芯片設計商聯發科。
在今年的臺北電子展上,第一財經記者就中國臺灣是否將放開大陸半導體行業的投資提問了臺灣地區外貿協會副秘書長葉明水,不過并沒有得到明確的答復。他對記者表示:“紫光的收購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案例。”
你情我愿 只等政策
中國大陸市場是聯發科物聯網產業布局中最重要的市場。兩周前,聯發科已經宣布與北京四維圖新合作,攜手拓展汽車芯片、車聯網業務。此外,聯發科下半年即將推出的智能家電產品也會和中國大陸廠商合作,包括攜手發展智能家電、冷氣車、電冰箱等。
IDC亞太區移動與物聯網研究副總裁Charles Anderson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現在的問題是這些企業如何與它們的合作伙伴一起,建立一個更加強大的生態圈,在國際舞臺上提供全球化的解決方案。”Anderson預計,在臺北電子展結束后的幾周,將會看到一系列跨行業的合作協議達成。
上個月,記者在為期三天的臺北電子展的采訪中明顯感受到了傳統芯片制造商轉型的緊迫。矽創電子(Sitronix)是一家為智能手機及汽車顯示器設計芯片的企業。該企業非常期待政策的變革。他們一方面希望利用大陸豐富的資金,另一方面也希望在大陸市場建立良好的客戶關系。矽創電子CEO毛穎文就表示:“我們歡迎來自大陸的投資者,這沒問題。在商言商,這難道有問題嗎?”
主要設計控制閃存驅動器芯片的群聯電子董事長潘健成表示:“無論如何,最終大陸一定能夠實現自主制造。因此,在他們準備好之前,我們最好加入他們。”
目前在封裝測試業,臺灣仍然占有全球約一半的市場份額,其中大部分份額屬于日月光集團和矽品兩家公司,它們的合計年銷售額達到100億美元。
盡管臺灣當局已經明確了將把生物技術和精密機械等方面作為重要領域扶持,并提出鼓勵企業創新,提升開發能力等方針,但是有臺灣芯片制造企業高管表示:“現實中并沒有看到有任何實際的舉措。”
智能硬件平臺HWTrek CEO王仁中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臺灣電子產業雖然已經很早意識到轉型的重要性,但是如何接受全球迎面而來的創業軟實力,并結合自身的產業優勢,縮短轉型的陣痛期,企業還在探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