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下午,臺灣積體電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TSMC,下稱“臺積電”)與南京市政府舉行簽約儀式,臺積電將獨資30億美元在南京建立一座12吋晶圓工廠及一個設計服務中心。這是繼聯電、力晶之后臺資赴大陸設立的第三個12吋晶圓廠,也是臺灣歷年來對大陸最大的單一投資案。
至此,世界半導體“三強”的英特爾、三星、臺積電先后在大陸投資了制造基地,而臺積電將在南京廠使用的16nm制程屆時也將使其成為大陸技術最先進的晶圓代工廠。業內人士分析認為,近年來全球半導體行業逐漸向大陸轉移的趨勢明顯,其中核心器件晶圓制造尤其值得關注,大陸巨大的市場、優惠政策以及較低廉的勞動力都是巨大的吸引力。
30億美元獨資晶圓廠受熱捧
根據簽署的協議,臺積電將在南京市浦口經濟開發區投資30億美元,獨資成立臺積電(南京)有限公司(下稱“臺積電南京”),下設一座12吋晶圓廠以及一個設計服務中心。晶圓廠規劃的月產能為2萬片12吋晶圓,預計于2018年下半年開始生產16納米制程。
“半導體芯片行業主要由設計和制造兩部分組成,制造部分又通常分為晶圓代工和封裝測試兩個主要環節。”華金證券半導體行業分析師譚志勇表示,代工行業是一個需要大規模資本投入固定資產的行業,而企業的研發技術實力依賴于代工生產的經驗積累。雖然大陸的中芯國際以及華虹半導體穩定維持在全球晶圓代工市場銷售收入的前十位,但是行業整體被臺積電壟斷狀況依然非常明顯。
據了解,上述臺積電獨資30億美元所設南京晶圓廠,是臺灣半導體業12吋廠首次獨資登大陸,也是臺灣歷年來對大陸最大的單一投資案。據預計,隨著臺積電南京的成立,到2018年臺積電的全球市場占有率將由目前的55%提高至57%,在大陸市場占有率將由46%提升至近50%。
一位南京某政府部門人士告訴記者,南京為此項目專門成立了一個工作小組,由一個副市長帶隊專門負責,而臺積電晶圓廠定在浦口區橋林新城,土地平整已完成。不過設計服務中心地址目前還未定,南京各開發區都在努力爭取設計服務中心能在他們區內落戶。
12吋廠興建風潮
此前,世界半導體三強中的英特爾和三星已在大陸布局,分別在大連和西安興建月產能5.2萬片和10萬片的12吋晶圓廠。據了解,晶圓尺吋越大,意味著單片晶圓能夠切割出的芯片越多,芯片成本也就越低,而12吋晶圓是目前國際主流。相比之下,臺積電在投資上述南京廠前,大陸地區只在上海擁有一個月產能約10-11萬片的8吋晶圓廠。
“近年來,大陸半導體市場增長迅速。”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表示,此次通過在南京市建立12英吋晶圓廠和設計服務中心,就是為了就近協助客戶,“同時也有助于我們進一步拓展在大陸的商機。我們希望能加強與客戶的合作,進一步擴大我們在大陸的市場份額。”
除了上述世界半導體三強外,韓國SK海力士也已在無錫設立了12吋晶圓廠,月產能為13萬片;另兩家臺灣企業也先后在大陸布局,臺灣力晶集團以合資方式在安徽合肥市設立了月產能4萬片的12吋晶圓廠,聯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則是在并購蘇州和艦月產能約6-7萬片的8吋晶圓廠之后,在廈門合資興建了12吋晶圓廠。
大陸本土企業也是不甘落后。中芯國際目前共有3座8吋晶圓廠,在武漢和北京建成的12吋晶圓廠月產能分別為6萬片和5萬片,北京廠準備擴建;華力微電子12英吋晶圓廠月產能達3.5萬片,還擬建新的12吋晶圓廠;紫光集團在三月置頂投資計劃,準備在深圳興建12吋晶圓廠,預計2019年量產;3月28日,武漢新芯自建12吋晶圓廠動工,至少會建設2座12英吋晶圓廠,最終產能高達20萬片晶圓/每月。
浙商證券分析師楊云認為,目前大陸在核心器件的芯片制造上所占比重還相對較低,要落后于臺灣和韓國(各占20%左右)。而全球半導體產業正向大陸轉移,臺積電、聯電、力晶等大廠正紛紛來華建廠,國內晶圓制造廠商也不斷地陸續擴產,未來外資與內資產能有望平分市場,大陸半導體制造的市占率會迅速提升。
“說白了,大家看重的就是大陸廣闊的消費市場。但本土芯片企業與外資在技術上存在不小的差距,尤其是臺積電南京廠擁有16nm工藝。”江蘇一位資深半導體行業人士指出,要真正實現進口替代,技術的提升和人才的培養很重要,不能光追求量,否則很容易陷入規模大但整體利潤下滑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