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智能手表不能常用,如果傳感器不能常開,如果所有這些創意新穎的產品都因受限于電池的電量,那么一切智能產品只能束之高閣。多年來,全球科學家一直在著力解決芯片的功耗和發熱問題。運行速度更快的芯片要求更小的晶體管,但集成密度的提高以及尺寸減小會導致功耗劇增,整個芯片的溫度上升,甚至產生信息被破壞或者電路系統癱瘓等連鎖反應。北京大學的黃如教授正致力于帶領她的團隊設計超低功耗的電子器件,力爭通過自己的研究讓所有人盡情享受新技術帶來的便利。然而,實現這一目標絕非易事。
面對這一難點問題,黃如立足基礎器件研究,以根本性的工作原理和器件結構為突破口開展工作。她提出:“研究思路很重要,要學會開辟自己的道路,從基本物理出發提出新設計思想,同時也必須考慮電路系統實現的可能性,這樣做出的新東西才有生命力。”
黃如深信,芯片技術以其強大的輻射滲透性在人們的工作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她說:“芯片技術的發展就是要滿足人們不斷提出的新需求,讓生活變得更加便利更加健康。現在你們能想象的方方面面,比如走出辦公室的同時遠程打開家里的空調,利用一個生物植入芯片實時為糖尿病人調節血糖濃度、避免胰島素注射痛苦等等,在未來都有可能成真。”而這些在目前還只是夢想的未來實現,依賴于黃如和她的同行們的不輟研究。
正是在這種思路指引下,黃如的創新研究成效顯著。她從不同電子系統對功耗和其他性能的不同要求出發,發明了全新的局域SOI器件結構,提出動態自適應超陡轉換工作原理以及其他一些新器件技術,不僅巧妙地解決了傳統器件存在的問題,對于電路功耗降低效果顯著,而且在設計之初就潛在地具備了大規模集成的潛力,為成果延拓轉化奠定了重要基礎,研究成果受到學術界和業界的廣泛關注,產生重要影響,連續被全球半導體技術發展路線圖引用。
在日新月異的技術進步和繁重的教學科研工作中,黃如經常保持著高強度的工作狀態,支撐她一路走來的是始終如一的興趣和堅信不移的勤奮。在成長道路上,除了父母早期熏陶,對她科研生涯影響最大的是她的博士生導師王陽元院士,導師對中國微電子事業發展的不懈努力時時都在鞭策和鼓勵著她。還有跟她一起共同戰斗的學生們,能培養出一批出色的學生是她最感欣慰的事。她告誡有志于科研的大學生:“興趣非常重要,有了興趣就能始終對所從事的專業保持一顆年輕的好奇心,這對做科學研究是必須的。堅持理想,勤奮投入,終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