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是現如今最常聽到一個詞,作為伴隨著國家命運發展的電信行業也不例外,時下的運營商正在向著去電信化、市場化、差異化的方向不斷進行探索。
在三大運營商之中,中國電信不僅擁有大量的計算資源還有充分的網絡資源,在去電信化的過程中,主要通過軟件定義的方式讓基礎設施更好的適配業務,以較為成熟的軟件定義計算為突破點,以軟件定義網絡為發力點,最終全面實現軟件定義基礎設施(SDI)。
用軟件定義打破電信壁壘
在90年代電信行業持續保持著兩位數的增長,但伴隨中國經濟的轉型,電信行業增長的平均數逐漸變為負值。尤其是現有的運營商網絡存在多張網、大量的基礎設施,設備種類繁多、復雜異構、大規模分級部署,應用實施復雜性高,流量剪刀差和網絡管道化趨勢嚴重。
種種問題所帶來最大的轉型需求就是“去電信化”,實現資源的開放標準,靈活精細控制基礎設施能力,更好地適配上層業務,有效提高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與此同時,擁有與之適應的運維運營體系,從以流程工單驅動的運維運營,轉向以應用驅動的業務質量保證和自動化維護。
而軟件定義可以滿足“去電信化”的轉型需求,其可分為對內和對外兩部分:對內,通過編排組合、調度分配、安全隔離等手段,定義基礎設施的各類元素,實現更好的控制基礎設施;對外,通過開放化、軟件化,打破原有服務器、網絡、存儲應用的壁壘,提供業務與客戶快速服務能力。
“如何利用軟件定義的優勢避免加劇的管道化不僅是中國電信也將是未來運營商的重要工作方向之一。”中國電信北京研究院副主任工程師梁偉提到,中國電信同樣是通過軟件化開啟網絡IT化進程打破電信行業壁壘。
軟件定義是產業鏈自下向上的整體變革,但更加標準化、開放化,也導致產業加之點的轉移,單一廠商的競爭力在下降,基礎設施服務及開源服務能力越來越重要。因此,使用X86通用架構可以兼具標準化和開放化的優勢,幫助電信行業從傳統成本高昂變為彈性靈活的基礎設施,并且通過開源和自主研發更好的適配業務需求并降低成本。
用SDI來匹配業務需求
在全國中國電信擁有規模最大的IDC數據中心資源,機房面積超過100萬平方米,規模以上機房超過300個,在數據中心的建設上有三大方向:第一,實現數據中心從分散提供服務器托管向集中提供IT基礎設施服務;第二,實現云網數據一體化進程。即數據中心基礎設施面向網絡連接、面向上層應用、面向數據特征來實現融合。第三,基礎設施如何更好地適配業務需求。如何匹配不同業務特征,合理處理容量、調度、遷移和安全等問題。
從三大方向出發看看數據中心要如何變化,基礎設施包含負責應用執行的服務器、負責應用數據保存的存儲、負責應用與數據互聯網的網絡。梁偉認為,無論IT形態如何改變,三個基礎要素是不可或缺的,唯一可能變化的就是其存在形態,通過軟件定義實現IT資源的整合、調度、自動化協同。
早在5、6年前中國電信就已經開始軟件定義方向的工作和布局,而且在SDI(軟件定義基礎設施)的部署上獲得了三大優勢:
1、 建設維護的自主化。可以根據運營商內部IT和業務系統需求以及外部客戶需求,自主地實現資源與不斷變化的工作負載和業務需求保持動態匹配,并可在數分鐘甚至數秒鐘內完成。
2、 基礎設施的靈活性。應用平臺的部署不再是傳統的垂直化部署和運營,具有動態性、擴展性和靈活性。
3、 推動IT/CT軟硬件投資的變革。利用軟件高效組織各類通用的硬件,軟件功能強大和穩定則基礎設施強大和穩定,將極大降低運營商硬件投入。
具體到SDS(軟件定義存儲)、SDN(軟件定義網絡)上,中國電信也在省公司進行了應用和部署。業務需要網絡提供什么樣的特性、質量保證等,更好的適配業務,像基于SDN的流量調度應對流量擁塞問題;基于SDS提高存儲資源的性能、可靠性、可擴展性,實現海量數據的備份;同時SDI也在中國電信云計算公司進行部署,實現全域的計算、存儲、網絡一體化。
在引入軟件定義后也會伴隨一些問題,利用率的提升附帶可用性的下降,可能帶來不穩定因素,不能滿足傳統電信業務追求高SLA的業務模式。而且對于安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保障著資源的有效使用。運維運營方面,基于大數據采集、存儲、挖掘的應用業務建模,使基礎設施更好的適配上層業務。而開放通用的X86技術體系可以很好的支持性能、資源編排、架構,在任何一個層面對基礎設施進行優化,為電信行業在SDI的部署上帶來全面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