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沸沸揚揚傳了一天的“常在河邊走”終于在第二天得到了證實。中紀委網站12月27日下午17時發布消息,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原黨組書記、董事長,現中國電信集團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常小兵涉嫌嚴重違紀,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
2014年末中央巡視組進駐三大運營商后,僅省級以上落馬領導就達13人。而僅僅不到一年的時間,通信行業再次迎來大地震,三大電信運營商首個“一把手”落馬。
我們不僅要問,通信行業到底怎么了?
違法違紀頻發,管理階層噤若寒蟬。2015年初,中移動多地反腐硝煙還未消散,2015年末,一場以聯通為中心的反腐風暴,又拉開了序幕。據悉,聯通部分高管已經處于失聯狀態,反腐清查必然更加密集深入。
從長遠看,對于違紀違法現象的嚴懲當然有助于行業的良性發展,但是也必然在較長一段時間內,使得管理層噤若寒蟬,害怕對決策負責,導致決策流程越拉越長,運營效率越來越低,推諉扯皮現象集中爆發,以不出錯為首要原則的文化彌漫。
如果是在企業發展的穩定期,還可以用時間慢慢消化這種不良的文化氛圍,但運營商卻恰好處于行業形態發生急劇轉變,企業經營范圍和方式都需要轉型的關鍵時期。在環境良好的時候,挽大廈于將傾尚未必會成功,在這樣的氛圍下,運營商的走向又會是如何?
發展陷入瓶頸,往日榮光不再。高層落馬并不是一個行業最大的危機,發展停滯才是。電信行業間的人口紅利消退,新增市場放緩,產業政策收緊,隨著“提速降費”及“取消漫游費”等管制政策落地實施,話音、短彩收入還將面臨巨大的下滑壓力,流量收入不足以彌補話音業務的損失,數字化服務現在看還是一張美麗的餅。隨著發展陷入瓶頸,運營商社會聲望一降再降,當年的最佳雇主如今排名早已跌出前30,共和國長子的榮光逐漸褪去了。
行業前景不明,全員心態渙散。放眼國際運營商,全部都在進行轉型嘗試,但是沒有哪個真正找到了更好的出路。具有高度商業化自由的企業尚且如此,國內的三大運營商帶著機制體制的枷鎖,想轉型就更是難上難了。行業前景不明,轉型期工作壓力不斷加大,薪酬待遇多年來停滯不前,員工心態波動在所難免。具體表現出來,就是對企業信心下降、不再主動追求創新、喪失對企業的忠誠度。很多人的離開讓企業失血嚴重,但更可怕的是,如果留下來的員工更多是負能量的“安于現狀”,將會徹底抽去企業發展的原動力。
還清舊賬,再說轉型。由于之前行業的超速發展,運營商在運營方式上,留下了太多的結構性漏洞,使得違紀違法現象有機可趁。現在清算這些舊賬,本也無可厚非。遇到行業轉型的關鍵時刻,算是雪上加霜,內憂外患。但是無論如何,企業還是要向前走,只能先去除爛掉的肉,還了欠下的賬,才能再出發。
至于坊間熱議的聯通電信要借此機會合并,甚至揣測常的被調至電信是下了一盤很大的棋,筆者了解的八卦信息很少,不敢妄言。但可以捫心自問下,合并能解救現在的運營商發展難題嗎?從兩家到三家,再從三家到兩家,會讓通信業得到了什么實質性的發展嗎?但是在這個過程中產生的內耗、成本、發展策略的搖擺、市場機會的錯過,卻是實實在在的損失。
而王曉初履新中國聯通后,制定的《聯通和電信4G網絡的共享建議》,提出了包括基站、機房、傳輸在內的資源、技術共享路徑,推動融合計費,在終端上共同促進六模全網通終端發展等策略,是在最小程度折騰的前提下,發揮共享經濟的實在辦法。只是不知道這一“連劉抗曹”的策略,隨著常的落馬,還能不能繼續實施了。
浴火重生,擺正心態,面對新常態。那么,運營商還有未來嗎?當然有,只不過會是一個新常態。
運營商雖然告別了高速增長期,但還是一個擁有穩定現金流和較高利潤率的行業。通信行業雖然面臨了發展的瓶頸,但是ICT行業卻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期,運營商從一個封閉的、壟斷的花園,進入了一個更大的生態體系。只要運營商圍繞基礎網絡設施資源,構建核心能力,在未來的數字化產業生態中,必然有其一席之地,而且還是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