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國企成了被人人討伐的對象,當然,首當其沖的是工資。在人們的印象中,國企的員工個個收入豐厚,是這個國家中最為富裕的一幫人。
誠然,國企的收入確實曾經不錯,各種各樣的福利更是層出不窮,與一些倒霉的民營企業員工相比,國企員工的社會保障絕對值得艷羨。可是,現實很無奈,大多數國企職工的收入現在根本上不了臺面了。
當然,在這股降薪浪潮中,三家被扣上壟斷帽子的電信運營商更是被吊打。自從去年年底有運營商老總爆料自己月薪8000之后,各種運營商降薪的消息就沒有消停過。
2015年起,工信部和國辦就“鼓勵”運營商降費提速,這幾乎就是要求運營商加大在經營上的投入而降低來自用戶的收入的變相說法。業內都很清楚,現在運營商的傳統業務屢屢被OTT,整個語音業務收入都在快速下降,而寄予厚望的流量收入并沒有達到預期,隨著單價的下降,也無法因為用戶群體的增加和用戶使用量的增加來進行彌補,加上稅改等因素,運營商的收入下降幾乎是板上釘釘。
與此同時,作為運營商大股東的國資委,更是以婆婆身份明文要求,只要是收入或利潤下滑,這樣的國有企業必須要全員降薪。兩道金牌,一個要求降低收入,一個要求跟隨收入降薪,明擺著就指給了運營商一條明確的降低工資之路。
于是,雖然有差異,但各地運營商員工的收入水平依然同步降低,勞資問題現在成為了企業發展的核心問題,員工的離職越來越踴躍,甚至已經到了主管部門要求直接領導穩定軍心、說服員工辭職至少提前一個月通知的程度。
只是辭職倒也罷了,畢竟天高任鳥飛,而且現在虛擬運營商、民營寬帶商都已經開始運作,運營商的員工有了更大的選擇空間,還有互聯網公司等高薪企業的揮舞橄欖枝??墒?,一邊是缺乏優秀人才補充,一邊是優秀的人才離崗,互聯+的國家基礎設施重要任務由誰來完成呢?
橫向對比,現在運營商員工的收入水平絕對不再是社會中的高收入,如果不是撈取了部分黑色或灰色收入,大部分的運營商員工收入都不再具有強的社會競爭力。
當然,對于現在的運營商企業來說,各地的差別也比較大。企業的管理人員,特別是中層以上,原來的收入水平不錯,現在即便降低部分也仍然足夠溫飽,與同級別的其他領域員工收入還具有競爭力。對于那些三四線城市或者縣城鄉鎮的運營商員工來說,只要有正式的身份,在本地仍具有吸引力,而這種穩定的主要原因是也是因為離開了運營商在當地也找不到更好的工作。
如今運營商內部浮動最大離心力最強對工資待遇最敏感對前途最失望的要數30歲左右的青年骨干,這些人多數碩士博士畢業,當年過五關斬六將或者依靠強硬的關系才進入運營商拿到了金飯碗,個個都是精英中的精英,要想法有想法,要能力有能力,更有出人頭地的抱負,可現實的摧殘已經讓自己失去了希望,甚至也失去了同學朋友中的尊嚴,也許辭職是唯一的選擇。
這樣的一批人也正是運營商里的骨干力量,是真正能夠在運營商的轉型發展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的一批生力軍,如果這些人都離家出走,運營商還有什么能力與互聯網公司角斗?
市場經濟以來,大多數人都接受了激勵機制對于企業具有生死攸關的關鍵作用的理論,互聯網公司更是屢屢為搶奪人才發動大戰,一個人的到來或者離開,都可能決定一個互聯網業務的發展甚至決定一家公司的前途。運營商一方面要高調轉型,另一方面卻要自斷筋脈,想想也是醉了。
如果說運營商的老板們想壓低員工的工資,也并不符合實際情況,運營商的老板也無法決定員工的命運,主要還是國有企業目前這種半市場經濟體制造成的怪胎。每個級別都有考核,都需要為了自己的烏紗帽而努力,也只能執行來自上面的指令,層層指責卻無人負責,員工?們成為了替罪羊,這些難道只能等到國企私有化的那一天才能真正解決嗎?
很多人認為,只要電信運營領域有了足夠的民營企業,才會有足夠的充分的市場競爭,也才會帶來通信資費的下降,但卻沒有想到,如果真的都民營企業了,誰還會為了2000塊一個月的工資在營業廳為你點頭哈腰,做到打不還手罵不還口?誰還會為了2000塊的工資風餐露宿頂風冒雪忍受煎熬維護線路?
當一個不需要什么太多專業技能、每天工作幾個小時的飯店傳菜員的收入都比一個要熟練記住數百種復雜的業務套餐、每天遭受明察暗訪、需要笑不露齒言語規范的營業員高很多的時候,這樣的運營商還能有多大的吸引力?
三家基礎運營商擁有超過150萬的員工,分布在全國各地,服務者數百萬的基站、機房和營業廳,其中的絕大多數人的收入都已經開始預警,甚至快進入春節送溫暖的名單。有的人已經夜晚時間出海打魚,有的人已經在網絡上開店貼補家用,還有的下班之后開起了出租專車,更多的人在尋找屬于自己的出路,這樣的A級央企有什么前途,這樣的世界五百強還有什么意義?
企業有興旺和衰落,業務有高峰和低谷,甚至可以裁員與降薪,一切都有轉圜的可能。身處轉型期的運營商急需補充新鮮血液,凝聚骨干力量,這個時候如果人心散了,隊伍就沒法帶了。放棄那些唬人的平均工資水平,真正的關心一下基層員工的生活狀態,這樣的企業才是良心企業,也才會是有前途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