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曾經寫過一篇關于運營商人才流失問題的文章,認為2014年有三波涉及運營商的“離職潮”。第一輪是虛擬運營商對基礎運營商的挖角,第二輪是鐵塔公司等國企改制帶來的人心浮動;第三輪是中國移動員工內部流動,投奔實施改制的各專業公司。
當時,我樂觀地認為:有的人選擇離開,有的人選擇留下,走出去的是精英,留下的也不是孬種。即使一些平時表現得怠惰、懶散的員工,如果有了新的機會,未必還表現得差。畢竟當年他們也是精挑細選的優等生,被逼到角落的時候,戰斗力也是蠻強的。
剛剛進入2015年,形勢又有了微妙的變化。
首先,是國企改制以及降薪的傳聞不絕于耳。
相對于電信和聯通,中國移動員工的薪酬待遇還算不錯,曾經體驗過高富帥的生活。然而十年不漲工資,隨著GDP、KPI等指標不斷上揚,運營商人的工作強度越來越大,但薪酬水平在人才市場上反而逐漸失去競爭能力。
從去年開始,國企改制的聲音越來越強,再加上各種檢查和審計,有消息稱:今年運營商薪酬會有較大降幅,隱性福利待遇也將暴露在陽光下,最終灰飛煙滅。因此運營商員工的薪酬待遇,未來走向只有一個趨勢:逐步降低。
繼續呆在運營商里求“錢途”已無可能:一是基本待遇已經與互聯網公司拉開了差距,更很難有員工持股、期權等獎勵機制;二是未來各層級間的待遇差距會被壓縮,“升官”也不等于“發財”;三是反腐壓力之下,還膽大妄為、冒險伸手的,純屬作死。
其次,運營商內部蔓延著越來越嚴重的免責心態。
解放戰爭時期,有幾支“兩頭冒尖”的隊伍,打仗不要命,屢建戰功;但也沒少惹麻煩,經常出現違反紀律的情況。建國后和平建設時期,這樣的部隊被逐一“收拾”了。這并非過河拆橋,而是世易時移,不同階段需要解決不同的問題。運營商也面臨類似的困境。
做事情意味著承擔各種風險;而追求效率時,有時會與既定的工作流程發生沖突。大發展時期,管理相對粗放,給個體的靈活度比較高;如今運營商大企業病越來越重,“正確地做事”遠比“做正確的事”重要;或者說流程合規才意味著這個事情是正確。創新發展遇到的阻力越來越多,前進的步子越發沉重。
不管是不是國企,發展到一定規模的企業都會面臨類似的問題。船身太大很難掉頭,所以確定前進路徑后,就必須沿著這條路線一直走下去,做不到快速敏捷、以變應變;也正因如此,巨無霸企業都難以容許組織內部成員過分的個性化和隨意性。目前互聯網企業處于初創期,個性化的創新得到充分地正向鼓勵;而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后,也將面臨類似的問題。只不過免責、無為的狀態與國企的機制更容易融合,因此問題暴露得也更突出。
第三,組織調整和人員變動使運營商員工逐漸失去歸屬感。
最近流行這樣一個段子:運營商員工經常在微博上哭窮抱怨,網友評論說:“你們運營商哭窮,為何不辭職?”運營商員工奮筆疾書回復道:“這跟你媽抱怨你爸沒錢沒權沒長相又不愿意離婚的道理一樣,因為你媽已經把青春和美色都給了你無能的爹,你媽還有什么資本離婚呢?你媽就不能抱怨抱怨么?”
這個段子在運營商內部很容易引起共鳴,所謂“XX虐我千百遍,我待XX如初戀”。運營商很多中層骨干、中年員工與企業共成長,他們見證了運營商的發展歷程,因此對運營商的發展困境感同身受,往往是一邊抱怨一邊努力工作,正是這樣中堅力量與運營商共同度過一次又一次的難關。
雖然工作辛苦壓力大,但只要工作熱情還在,遇到再多的困難也能堅持;然而遇到重組或者大的機構調整時,員工往往會產生“被組織拋棄”的情緒,這才是最傷人的。而且,大家都很優秀的情況下,組織調整帶來的人事變動也難說絕對公平,用人過程中出現不和諧因素,也容易導致員工士氣受挫、情緒不穩。各家運營商中,目前中國移動的組織和人員最穩定,對企業的忠誠度和榮譽感最強;而電信與聯通的員工則在一次次地重組、調整、輪崗中,漸漸失去了熱情。
無論是鐵塔公司還是專業公司,無論是人事調整還是行業重組,面對種種不可知不可控的變化,都讓運營商員工從動心到分心最后寒心。等到那顆曾經滾燙的心冷下去的時候,還能有什么魔法讓他重燃希望,點亮未來?
待遇留人、事業留人、感情留人,是留住人才的三種手段。而今,運營商員工待遇下降,事業發展遇到重重不可控的阻力,對企業的感情又屢受打擊。運營商靠什么留下精英,留住人才?
離開是一種解脫,留下是一種堅忍。有朋友對我說,他身邊離開體制的人沒有感覺不好的,不管創業成功與否,都獲得了一份自由。離職的原因,不再是因為新工作的吸引與誘惑,而是出于對現有工作的失望與不滿。這樣的情勢下,2015年運營商的離職潮勢必比2014年更猛烈;而留下的運營商人來說,即將面對的不止是降薪之苦、轉型之痛,還要承擔各方面的壓力,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放棄努力混日子,靠昔日的輝煌和體制的庇護度過余生。
這時,我只想到一個詞:向死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