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的今天,工信部向11家民營企業發放了首批移動通信轉售業務(即“虛擬運營商”)試點批文,掀開了國內虛擬運營商的大幕,隨后工信部又陸續公布了四批虛擬運營商名單。在這一年的時間里,虛擬運營商們的日子過的好嗎?
用戶規模慘淡:不到三大運營商零頭
11月底,國家發改委投資司巡視員歐鴻曾表示,目前已有20家企業正式放號,虛擬運營商發展用戶超過100萬。在今年9月的媒體報道中,虛擬運營商總用戶尚不及20萬,這說明在三個月左右的時間里,虛擬運營商用戶數的增長達到了5倍。
盡管增長速度驚人,但我們仍需正視一個現實:三大運營商發布的11月運營數據顯示,三大運營商的移動用戶數超過了12.8億,虛擬運營商100萬的用戶規模,僅是三大運營商的0.078%,根本不值得一提。
從虛擬運營商的本質來看,它們從事的是三大運營商的移動轉售業務,即是把運營商的資源設計成不同的套餐賣給消費者。但有行業人士介紹稱:“資費實際上一點都不便宜,有時候我們的成本價甚至都比運營商的零售價還高。”此外,由于技術實力等因素,虛擬運營商號段的信號質量和覆蓋范圍也不盡如人意。因此,虛擬運營商并不像外界預期般美好,三大運營商牢牢扼著虛擬運營商的喉嚨。
業務上線虎頭蛇尾
自從去年12月26日首批虛擬運營商名單公布之后,天音通信、話機世界、京東通信等眾多虛擬運營商先后發布品牌、資費、產品。一時間,發布會云集,虛擬運營商大有和三大運營商分庭抗禮之勢。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虛擬運營商的業績慘淡,虛擬運營商們開始變的不太賣力,至今還有多數的虛擬運營商連通信運營的基本準備都未完成,更沒有進行市場放號。
出招平淡無奇
在這一年的時間里,之所以有如此多的虛擬運營商申請牌照,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虛擬運營商們自信能憑借服務優勢來吸引用戶。但事實證明,在資源、技術處處存在壁壘的情況下,虛擬運營商搭建的服務體系和執行的服務標準根本無法與三大運營商競爭。
至于在價格方面,受制于企業自身實力的限制,再加上議價主動權根本沒在自己手里,虛擬運營商的價格優勢也無從談起。騰訊科技曾在一期虛擬運營商資費對比中得出結論:虛擬運營商的價格并沒有宣傳的那么美好。
數據顯示,目前全球共有1100多家虛擬運營商,在國外成熟市場,虛擬運營商所占市場份額大約在10%左右,但從中國目前的發展速度來看,國內的虛擬運營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