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道,中國電信日前推出了國內一卡雙號業務,可實現一張實體UIM卡包含兩個分別歸屬不同省份的手機號碼,兩個號碼均可接打電話和收發短信,無需換卡或增加新卡。也就是說,在一張手機卡上開通兩個數字移動電話號碼,其中一個號碼稱為主號碼,另一個稱為虛號碼。用戶可通過切換,選擇其中任一號碼進行通話,滿足了用戶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使用不同號碼的通信需求。
按照中國電信的介紹,此次推出的一卡雙號業務,用戶在已有天翼號碼之外可再申請一個異地天翼號碼,無需換卡或增加新卡,也不需要更換手機。但虛號碼僅限歸屬不同省份的手機號碼,且不能接收、發送彩信,不可進行移動上網和作為WiFi帳號,以及辦理增值業務和套餐,也不能使用充值卡進行充值。
從原理上說,一卡雙號并不復雜,也不是中國電信最早推出,也并非只有中國電信推出這種業務,但這個業務對于普通的老百姓還是很陌生。歸根結底,一卡雙號業務從來就沒有引起過消費者的特別關注,始終是屬于小眾的個性化產品。
這次,中國電信為何要高調發布這樣一個“雞肋”產品呢?
不可忽視的是,今年以來,中國電信的新用戶增長就遇到了大麻煩,連續數月的用戶凈減少,開創了中國通信運營商從來沒有過的客戶增長歷史,而內外的壓力顯而易見。在這個時候推出一卡雙號業務,很可能是希望借此遏制用戶流失的速度。
一卡雙號填補雙卡雙待空間來挽救失落的用戶數
一卡雙號業務社會影響不大,但中國電信這些年推進的雙卡雙待業務卻是風聲水起,甚至稱為了中國電信客戶主要的使用模式和特色。按照中國電信的想法,通過雙卡雙待的手機進入被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把持的移動電話市場,先進行業務的分流,然后逐漸的采取措施進行客戶的挖角。
這個策略,從實際效果看還是行之有效的,也確實幫助中國電信實現了用戶數的快速增長。中國電信通過寬帶的拉動與雙卡雙待在短短的幾年中就將在中國聯通手中垂死掙扎的CDMA網絡發展到一個億的用戶,從而在移動電話市場站穩腳跟,應該說創造了一個不小的奇跡。
當然,奇跡也不會總發生。借助3G網絡的優勢,也趁著中國移動的3G打盹,中國電信能夠在雙網雙待市場風聲水起。4G時代開啟之后,中國移動的4G網絡建設迅猛,而4G手機也不再是3G時代那樣制式分明,都變成了全網通的萬金油,從而逐漸消滅了雙網雙待的市場空間,甚至讓很多老用戶流失,這也是中國電信的很大經營威脅。
中國電信開啟一卡雙號,從短期看,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用戶數,從而讓報表更好看一點,從長期看,中國電信也許正在探索應對雙網雙待的替代業務,一卡雙號應該是一種可能的選擇。當然,現在的一卡雙號還僅限于電信的用戶自身,未來是否會出現友商之間的創新呢?
一卡雙號對于目標用戶群吸引力有限
根據中國電信的官方說法,一卡雙號業務主要是震動流動人群和學生,算是一種異地之間的定向優惠。所以,在資費方面,一卡雙號業務收取一次性業務開通費10元,月基本費1元,包含10分鐘語音,用戶在本地及國內撥打虛號歸屬地手機及固話用戶,均按0.1元/分鐘的優惠資費計費,短信0.1元/條,通過原天翼號碼合并收取。
這個資費顯然還算是比較便宜,而且月基本費只有1元,作為副卡沒有壓力,可見其對準流動人口與學生的目的很清晰。
不過,既然是面對流動人口和學生,那為何不在校園市場與流動人口發展的關鍵時刻之前推出,而是選擇在這個不疼不癢的時間段上市呢?
三家運營商都非常看重流動人口與學生,因為這些正是現在所有運營商新增客戶的主要來源,但這些消費者其實也已經很少是初次用戶,大都是轉地域或轉運營商的客戶而已。三家運營商都有針對這些離散家庭用戶的定向長途優惠產品,這次不過是中國電信的另外一種探索而已。
如果運營商們能夠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徹底的解決漫游問題,這種以本地通話為噱頭的業務根本就不需要存在,但是運營商們仍然抱殘守缺不愿放棄慣性思維,加上運營商區域經營造成的省市分隔的利益糾葛,如此的解決方案也只是一個權宜之計。
至于很多人說的,運營商都有全國統一套餐的商旅產品,全國一個價,根本不存在漫游通話的問題,但那些套餐往往價格相對較高,還附加了很多增值業務,對于一些流動打工人群和學生可能并不具備吸引力。一卡雙號注定是會有部分用戶會選擇,可真正用起來卻不一定具備很大的價值,可謂“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我們完全可以預測,這樣的業務對這些特定的用戶群體的吸引力并不太大,在市場上也不會掀起什么波瀾,業務存在的價值高于實際應用的價值,至于未來會如何演化仍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