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主姓名)看這個,ht://***××shenqi.apk”。如果收到這樣含病毒的短信,千萬不要點開下載,否則手機會自動群發該短信讓更多的用戶上當加入群發短信的隊伍中。截至2日晚,多地警方都在官方微博上發布提示,提醒
手機用戶切勿再點擊下載此類軟件。
這一輪手機病毒來勢洶洶,形式隱蔽、傳播快速,可謂防不勝防。
從專業技術的角度說,此事再次給手機用戶做了一次科普:病毒短信中的鏈接以CDN為開頭、以APK為結尾,熟悉手機軟件的專業人士一眼就能看出,這個鏈接是一個不安全的下載軟件。不過,智能機用戶未必都是“技術控”,陌生鏈接謹慎打開的原則尚未普及好,熟人鏈接緊跟著陷阱重重,這恐怕無法簡單通過用戶的火眼金睛來辨別。
從熊貓燒香的電腦病毒,到群發短信的手機病毒,技術世界從來就沒有淡定的時刻。法律自然要對作奸犯科者施以重拳,但不得不說的是,作為運營商,實在也不能推卸“防毒”的義務。就像銀行面對電信詐騙,有責任管好窗口的可疑轉賬與匯款一樣,電信運營商也有責任和義務防治好手機病毒。很遺憾,在此前病毒的鏈式傳播中,運營商僅僅是官微提示罷了——可是,有多少手機用戶關注了運營商的官微、且習慣于時刻刷微博?
面對內容一致的手機病毒,理論上說,運營商可以做好兩件事:一是技術化地屏蔽病毒短信。既然每條短信都給出了相同的鏈接,運營商只須設置幾個“關鍵詞”,用戶的短信費就可以不被病毒吸走。二是既然病毒泛濫,對運營商來說,最簡單的就是給用戶推送短信提醒,這是成本最小、效果最好的方法。只是,似乎沒有一家運營商在這兩個層面有所作為。這難免讓人浮想聯翩:運營商的消極反應,是等著病毒短信發作之后,坐收漁翁之利嗎?
在垃圾短信整治中,少數運營商曾經斯文掃地。如今,手機病毒呼嘯而至,“企業社會責任”是否還是聽起來很美的傳說呢?這個問題,行業監管者不能失語。